凱音Cayin N5 MKII 可攜式智能音頻播放器測評報告「Soomal」

當我們今天來寫這篇凱音N5 MKII[下文寫作N5II,官方也習慣這麼寫]測評的時候,其實N5 IIs已經上市了,這是一篇遲到的測評,樣機來自於網友送測,原本對於ES9018K2M和海貝方案的播放器並沒有太大興趣,但這位送測的網友已經三次未果,最後我們接受了這次送測。當然,還有另一外一個原因,凱音在N5II的ES9018K2M上使用外置I/V轉換,這比同價位的播放器來說還是有一些不同。至於N5IIs和N5II的不同,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凱音 Cayin N5 MK2 便攜式智能音頻播放器

樣機來源:網友送測
樣機類型:市售量產版
是否商業關係:否

外觀與主要功能

凱音N5II在2017年底上市,從官方介紹可以看到N5II的外觀設計保持了一定的N5的特色,但從外觀尺寸來說是大大的瘦身了[115mmx15.3mmx57mm],這樣的尺寸從主觀使用握感來說感覺是明顯比較小的。機器的中框即側面和前側上部、頂部,整個機器的外殼支架由CNC加工鋁製材料完成,正面表面做了細膩的拉絲表面工藝,側面則是噴砂工藝,邊角有明亮的斜切削的邊角。整體設計和金屬外觀做工非常不錯。

凱音 Cayin N5 MK2 便攜式智能音頻播放器

凱音 Cayin N5 MK2 便攜式智能音頻播放器

N5II使用3.65英寸854x480分辨率的IPS屏幕,支持觸摸操作。機器的屏幕相對靠機身下方,頂部比較有特色的留出了右上角的空間來安置一個音量調節的旋鈕。N5II使用了一塊不小的不鏽鋼材質來做這個旋鈕,配合本身比較大的密度和自重,實際操作起來手感很穩重,當然它聯動的不是模擬電位器,是和軟件音量同步的一個編碼器。比較有趣的是,N5II這個滾動的編碼器似乎有點像羅技近兩年鼠標使用的滾輪?內部不但有一定的阻尼似乎還有模擬出來的比較大的檔位感?或者是因為這個旋鈕太重了帶來的類似手感吧。

凱音N5II頂部為一個2.5mm平衡耳機輸出和一個3.5mm模擬輸出,模擬輸出可通過軟件切換PO和LO,從官方提供的內部結構來看,PO和LO是通過不同的電路實現的最終輸出。N5II似乎沒有提供同軸或光纖的S/PDIF輸出功能。機器左側上方為開關鎖屏鍵,右側上方是播放和選曲鍵。右側下方預留兩個MicroSD存儲卡擴展槽,而N5II本身也內置了32GB的存儲容量。

凱音 Cayin N5 MK2 便攜式智能音頻播放器

凱音 Cayin N5 MK2 便攜式智能音頻播放器

凱音 Cayin N5 MK2 便攜式智能音頻播放器

凱音 Cayin N5 MK2 便攜式智能音頻播放器

凱音 Cayin N5 MK2 便攜式智能音頻播放器

凱音 Cayin N5 MK2 便攜式智能音頻播放器

N5II的底部中央是Type-C的USB接口,它可以支持雙向的USB DAC功能。即N5II自己可以作為USB DAC,讓電腦作為主機。此時,N5II可以支持最高24bit/192kHz和DSD128的輸出。另外,N5II還可以作為主機,驅動外置USB DAC,此時可以支持最高DSD128和24bit/384kHz輸出。而作為播放器時,官方標稱可支持PCM最高64bit,384kHz,和DSD256的解碼。實際測試,DSD256確實可以播放,而且沒啥壓力。至於64bit的PCM似乎沒有找到合適的試音文件。

軟件方面,N5II使用基於海貝公司提供的定製Android 5.1操作系統,操作細節和UI有針對凱音自己的優化,UI方面似乎還是要比海貝自己的好看一些。估計是因為去掉了音量按鍵的緣故,我們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如何在Android系統下截圖,所以只能簡單文字描述了。 N5II基於RK3188的處理器已經足夠強大,不過1GB的內存似乎偏少,在系統級別的主UI方面的幀率似乎N5II做的不好,顯得不夠平滑。但這套操作系統的優勢就在於細節方面的穩定性和流暢度很好,比如整軌音頻的分軌,哪怕是DSD ISO流暢度也不錯,包括大個頭文件的時間軸拖動,可以隨便拖動。這是海貝這套方案的優勢,而iBasso這方面就做的很不好[iBasso在系統界面流暢度一流,比如安裝第三方app。但是播放器本身控制,比如曲目菜單和時間軸,就很不好]。

內部核心架構

由於網友送測緣故,我們沒有對N5II做拆解,不過大家可以去凱音官方網站上看到內部PCB的圖片和官方介紹的架構圖。從架構圖可以看到,凱音N5II雖然使用了ESS ES9018K2M DAC這顆非常常見的DAC芯片[注意,是單顆DAC],但是它並沒有像vivo手機、海貝R6播放器等使用DAC的電壓輸出模式,而是使用的它的電流輸出模式。準確的說,在我們測試過的產品中使用ES9018K2M DAC電流型輸出模式的產品只有谷津的Qm,而vivo Xplay5s、海貝R6還有樂之邦的Monitor 09使用的是ES9028Q2M,其中Monitor 09使用的是電流型輸出模式。

在DAC外使用OPA1652運放做I/V轉換,同時耳機部分單端用OPA1622做LPF;平衡部分用兩顆OPA1622做LPF。耳機單端輸出不是由平衡轉接而來,似乎是完全獨立。而Lineout部分則是OPA1652 LPF輸出。那麼,耳機的電流放大使用的什麼方案?LPF直接放大輸出了??

根據官方提供的數據,在單端耳機輸出下32歐姆負載時刻提供150mWx2的輸出功率,而在平衡下32歐姆負載時可達到250mWx2的輸出功率。對於目前的小耳塞來說,這樣的輸出功率已經綽綽有餘。

仔細想想凱音N5II的內部方案還是比較有趣的。在大家都使用雙ESS DAC芯片電壓型輸出時,它使用了單顆DAC但又用了比較講究的外部I/V轉換。從以往測試經驗來看,無論谷津的Qm還是樂之邦的Monitor 09,它們相比電壓型輸出的ES9018K2M/9028Q2M來說表現可謂天壤之別。但ESS這個系列的DAC也有意思,當單顆單聲道使用時理論上動態表現也確實有明顯提升。那麼N5II表現會如何呢?

客觀測試

在客觀測試中,我們對耳機輸出下高增益和中增益做RMAA的客觀測試。N5II的音量公分為100檔,高增益下,編碼器的設計穩定性有些問題,有時在97時為0dB,有時在87時為0dB,同時可能存在1-2檔的不確定性。例如97和96有可能是一樣的。而中增益檔為-6dB的輸出。

<table> <tbody> 測試項目PO-HighPO-Medium 噪聲水平, dB (A):-96.4-96.5 動態範圍, dB (A):96.496.6 總諧波失真, %:0.00110.0010 互調失真, %:0.00450.0046 立體聲分離度, dB:-96.4-96.6/<tbody>/<table>

從客觀測試成績和頻率掃描來看,N5II的表現良好,處於理論最佳值的範圍內。不過有幾個不穩定的地方,在USB DAC部分,測試顯示工作狀態不夠穩定,以至於我們後來發現測試的USB RMAA部分時鐘不穩定,結果不可用。同時,在測試時也發現在USB模式下播放DSD和96kH採樣率下工作都不穩定,原因不詳。

主觀聽感

在主觀聽感測試中,我們選用兩個對比對象。一個是vivo Xplay5s,它使用的是ESS ES9028Q2M兩顆的方案,另一個是海貝R6,它同樣使用的是ES9028Q2M。使用耳機主要參考Vsonic GR09、Westone W60和FLC 8n。頭戴耳機簡單參考AKG K701、鐵三角MSR7等。

凱音 Cayin N5 MK2 便攜式智能音頻播放器-對比海貝R6

整體印象:凱音N5II相比R6和Xplay 5s的聲音都要更為中性一些,也是比較典型的ES90。如果沒有記錯,當年測試的凱音N6,高頻處理就相當有特點的高頻修飾過的痕跡,而在N5II上也有所體現,但似乎程度要弱一些。而除了高頻給人印象還算比較深刻之外,其他的聲音風格和細節就太像ES9018/28移動低功率版DAC的味道了,聲音均衡,中頻飽滿紮實。而低頻方面,N5II也與常見的幾個類似設備不太一樣。

高頻表現:凱音N5II的高頻相比R6和Xplay5s,都明顯更為中性,當然要比享聲M1Pro這種更顯的張揚一些。它的高頻密度和動態相對R6、Xplay5s有一些優勢,聲音有一些比較細密的顆粒感,可是不夠寬鬆,所以在一些高頻比較緊的動鐵耳機上反而造成了聲音比較瘦,稍顯發澀的聽感。這主要表現在小提琴等拉弦類樂器的高音方面。和iBasso DX200級別播放器相比,這樣的高頻仍然不夠精緻。與R6、Xplay5s這樣的高頻相比,它的修飾味道利大於弊。尤其是對於近兩年的追求高頻解析力和密度的聽音觀來說,這樣的修飾更能討好用戶。

中頻表現:凱音N5II的中頻是ES9018K2M或ES9028Q2M等類似移動版DAC的典型味道,比較遺憾的是它的外置I/V並沒有明顯增強聲音厚度和動態,當然我們前面就推測過,到底是外置I/V單DAC更強,還是雙DAC內置I/V更強呢?從N5II來看,至少它肯定達不到谷津Qm上那種驚人的趨勢。在人聲表現上,凱音N5II仍然偏重中性,追求聲音的解析力。而Xplay5s和R6都偏向聲音的柔和,聲音則明顯偏軟。這方面到底喜歡直白的味道,還是喜歡偏柔的味道,每個人喜好各有不同。但無論如何,聲音厚度和整體聲音形態來說,R6和N5II相對差別不小,而整體中頻、中高頻乃至和低頻銜接的風格來說,是相當典型的ESS的味道。

在比較大動態和大聲壓下,我們認為凱音N5II還是表現出了一些控制力方面的優勢,但很難說這是來自於I/V外置設計的優勢嗎?由於從官方資料不知道N5II在耳放部分到底使用的什麼方案,也許N5II可以使用一個更強大的耳放來表現出前級I/V處理過相比電壓型輸出的優勢。

低頻表現:凱音N5II的低頻量感相對偏少,我們接觸到的凱音的產品不多,不太瞭解它們整體設計風格。但和Xplay5s、R6相比,低頻量感都是偏少的。哪怕是搭配比較容易驅動的FLC8n,低頻量感不但少,而且動態和爆發力比較弱。當然,好處就是表現出稍好一些的控制力和稍好一點的解析力。而在中低頻部分,上面談到了它的整個聲音形態還是相當穩健紮實,是ES9018K2M等類似DAC比較標準的味道,N5II配合比較大的輸出功率也讓它的表現處於這類設計中比較好的水平。但是,I/V的外置設計並沒有讓我們聽出來有太多優勢。

平衡輸出:凱音N5II支持2.5mm標準的平衡輸出,其實250mW@32歐的平衡輸出目前我們手中耳機比較配的上的應該是W60和索尼Z5,整體來說平衡下表現肯定確實比單端更好。非常值得一提的是,N5II提供了前級增益高中低三檔,對於發燒友來說,哪怕是GR09可能也需要在單端輸出時用到高增益。但是,如果打算用平衡輸出,像FLC8n、GR09的高增益就太大了,反而收回來一點用中檔是不錯的選擇。我們認為,在較大功率耳機輸出下,設置三檔前級增益選項還是非常有必要,而且應該比較認真的去設計這部分功能。

耳機搭配:不得不說,FLC8s、FLC8n確實是非常好搭配的圈鐵耳機,即便FLC8n的高頻已經那麼明亮,但是搭配N5II也沒有太大問題。而低頻和中頻的動態方面則非常適合ESS家族這種飽滿紮實,但柔美層次不夠的味道。W60和W4R的動鐵在N5II上表現也沒有什麼問題,沒有多單元動鐵低頻不好伺候的問題,音源和耳機聲音都很正的風格,讓這類組合聽起來略顯死板。當然,Westone本來就比較死板。最後,搭配GR09,中頻舒展了不少,而高頻的精緻程度和舒展程度還是相對不足。中頻的柔和和舒展又不失飽滿的聽感符合ESS家族DAC的味道,只是在低頻爆發力上稍微欠缺,GR09這顆動圈並不如FLC8n上那個低頻那麼好驅動。

其他體驗:播放器內置的app本身就有DLNA播放功能,但實際測試在使用群暉DS718+的NAS下DLNA音樂服務器,始終無法讀出音樂列表。而我們使用AV功放和Foobar2000都沒問題。測試還發現,N5II的WiFi信號能力比較一般,在大概-55dB信號強度下,DLNA服務器列表都無法發現,-60dB信號強度下WiFi連接都可能不穩定,這是一個相當弱的表現。

總結

整體來看,凱音N5II的聲音表現並沒有因為外置I/V而讓我們感到太多驚喜,但單顆DAC的設計在最終耳機輸出下表現也確實不比ES9028Q2M很多雙顆設計的差。尤其在中高頻和高頻部分,N5II表現還更好,但在中低頻和低頻部分,聲音厚度和量感可能偏弱了一些。但我們推測這可能是凱音本身風格把握問題,而不是單顆DAC和雙DAC必須的差距。同時我們也推測,N5II是否應該在耳放部分使用更濃郁一些口味的設計,讓它前級的I/V外置優勢,控制力好的優勢發揮的更明顯一些?至少目前來看,這部分優勢沒有像谷津Qm、Monitor 09那麼明顯。凱音N5II整體聲音表現和體驗符合它的價格定位,但WiFi天線設計和網絡播放功能,USB播放穩定性方面的問題還需修復或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