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洪水,故意将列车开上大桥?这不算最厉害的抗洪神器


最近,华北、西南地区频降暴雨,多条河流水位超过警戒线,抗洪形势愈发严峻。而前几天,涪江大桥水位飙升后,铁路部门调集总重近4000吨的重载列车上桥“压梁”,这一视频一经上网就引发网友热议。官方还专门对此回应称,这是国内和世界上比较常规的方案,列车通过装载重物压制大桥,增加大桥重量以达到增加其对抗洪水的能力。


实际上,这种抗洪方法在国外早已不是新鲜事。1915年,加拿大埃德蒙顿突发洪水,当地政府就把一列装满碎石的列车开到铁路桥上,来降低洪水对桥梁造成的威胁。
2013年,美国密歇根州为应对水位上涨,也是采取同样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实际上,各国为了做好抗洪工作,都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结合国情采取相应办法。比如去年曾受到国内舆论热捧的德国“抗洪神器”,虽然确实在抗洪中发挥了不小作用,但由于价格昂贵,且前期需要在平整地面做好基础建设,因此只适合在部分城市地区使用,而且一旦水势过大,薄薄的抗洪挡板同样无济于事,因此德国目前抗洪主要还是依靠沙袋。
在应对洪水威胁上,日本在神田川环状7号线公路地下修建了一个调节池,也就是一个巨大的地下隧道。这个长约4.5千米、直径12.5米的混凝土隧道,蓄水能力约为54万立方米。但显然,这样的设施只适合在人口密集区域建造,应对较小水势的威胁。

而相比起来,真正能抗击超大洪水,真正配得上“神器”二字的,还要看98年抗洪时我军放出的大招。1998年8月7日,九江市区以西约4公里处突然决堤,请注意,这不是普通的洪水泛滥,而是突然决堤。奋战在一线的抗洪将士,所用的神器就是“钢木土石组合坝”及其配套技术。
这项技术,是可应用于决堤的条件下的围堤合龙作业技术,曾在河北滹陀河164米决口上应用成功。那这项技术为什么别国没有发明、难以实现?因为实施细则中有这样一句话:“打筑木桩、填塞土石袋等环节都需要人员跳入决口的激流中。”看到这就明白了吧,这种“神器”使用的难度在于,使用者本身必须是有着“超神”般意志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