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學生最容易在英文和歷史考試中作弊?!

根據美國一所調查機構的數據,我們發現在2017年的美國高中會考中,有超過一半的考試作弊行為都發生在歷史考試和英文考試中。在被抓的27名考試作弊的學生中,有9人的作弊行為發生在人類社會及其環境(現代和古代歷史)考試中,而有6位學生則是因在英文考試中作弊被抓。在數學考試中,只有2名同學試圖作弊,而在科學考試中,則有3名同學試圖作弊。

在這些考試作弊的學生中,一些學生會利用高科技產品,例如手機,而另外一些學生則選擇使用原始的作弊手段,例如在塑料尺上偷偷記下筆記。儘管學校的老師都盡力保證考場公正,但還是有很多作弊的學生成了漏網之魚。國際教育誠信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Educational Integrity)創始編輯、副教授特蕾西•佈雷塔格(Tracey Bretag)表示,根據研究顯示,約2.4%的學生承認在考試中作弊。

儘管以上數據是針對大學生們作出的統計,但佈雷塔格認為高中生和大學生在作弊方面並沒有什麼不同。她表示,即使由於嚴格的監督,美國高中會考的作弊學生比例接近1%,實際上被報告的作弊事件數量也應該更高。

佈雷塔格博士說,美國的大學可以借鑑美國高中會考的反作弊措施,包括檢查學生的照片ID、讓學生在考試前上交在考試中不被允許使用的手機、手錶和計算機等。同時大學也應該借鑑高中會考中一名監督員監督25名學生的監督比例。

關於大多數學生選擇在歷史考試和英文考試中作弊的行為,佈雷塔格博士也表示自己並不感到意外。在這些文科考試中,學生們必須記憶大量的知識點。大量的記憶要求給了學生們不少的壓力,如果最終他們不能完全背誦所有考試出題點,他們就可能會想盡一切辦法實現最終記憶的目標,而作弊則是一種“捷徑”。而在理科考試,例如數學考試中,學生們重點要學會的是如何理解整個解題過程。一旦學生們理解了解題方式,就可以舉一反三,並不需要靠作弊來完成考試。

考試作弊的後果無疑是嚴重的,一旦學生被發現有作弊行為,輕則被警告,重則會被學校開除。學生在作弊後一般會遇到四種處罰方式,分別為學術警告(Warning)、留校察看(Probation)、停學處分(Suspension)以及開除學籍(Dismiss)。

這四種處罰結果中,後果最輕的是學生收到來自就讀學校的警告信(Warning)。這封信的意義在於給學生一次改正錯誤的機會,告訴學生其某種行為屬於考試作弊,如果再出現該種行為就會受到更加嚴格的處分。學生需要及時與相關課程教授交流溝通闡述原因,防止情況變得嚴重。

高一級別的處分叫做留校察看(Probation),美國大學會針對學生個案情況來決定是否給出留校察看的處罰,這個處分將會被計入學生學術檔案。留校察看還屬於後果相對輕微的處分,通常只要學生不再犯錯,都不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處分期間學生還可以繼續留校讀書,但是學生將會被禁止參加學生組織活動。學生收到留校察看通知(Probation)之後需要注意,任何再次違反校規的行為都會受到更加嚴厲的處分。

停學處分 (Suspension)是較為嚴重的一種處罰決定,如果學生的考試作弊行為比較嚴重,就有可能收到該處分。處分期間學生的有效留學F1身份被終止,需要在短時間內撰寫申訴信(Appeal)向學校提出申訴,以期獲得重新接納(Readmission)並重新回到原校繼續就讀。

學生考試作弊最嚴重的處罰當屬開除學籍(Dismiss),若學生作弊行為極其嚴重,學校通常會直接開除學生、學校的開除決定通常視為永久性的,除非有非常適當的原因及理由,否則申述成功的幾率很小。即使學生被再次接納,學術記錄中也會出現“Academic Dismissal”的字體記錄,而在日後的求職及更高學位的申請中難免會被面試官詢問。

那麼,一般來說,導致學生考試作弊被抓的行為有哪些呢?最常見的作弊行為包括但不限於:夾帶各種考試相關資料、攜帶並使用電子設備、偷看他人試卷、抄襲或協助他人抄襲、考卷寫作內容未正確引用、代寫代考等。

考試作弊被抓怎麼辦

首先,學生要根據學校對自己的處罰決定來判斷事情的嚴重程度,及時諮詢學校以及專業機構後續處理方法,以免延誤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如果作弊情節嚴重,那麼學生就要在短時間內撰寫高質量的申訴信,將自己的實際情況向學校說明,爭取減輕處分。若前兩步過後學生仍然受到學校的嚴重處分,那就要考慮緊急轉學。這個時候保證自己的學生身份是當務之急,一旦轉學成功,學生就能留在美國繼續讀書,並且有機會第二次申請其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