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九峯800勇士頂風冒雨挑戰老黑山巾幗英雄伴保障彰顯志願精神

老黑山遠嗎?距離玉溪大約120公里,海拔2608米,位於“滇中水城,菌鄉易門”革命老區小街鄉,這裡是巾幗英雄、南疆丹娘孫蘭英戰鬥並英勇就義的地方,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蹟激勵著每一位挑戰老黑山的九峰追夢人,緬懷革命先烈,不忘艱苦歲月,啟動儀式在孫蘭英烈士廣場舉行。革命老區,吹響新時代的號角,挑戰九峰,追夢老黑山,志同道合的徒友們歡聚在一起,走更遠的路,登更高的山。

雨一直下讓人憂心忡忡,帶著對老黑山滿滿的期待,我們來了!我們用腳丈量你,用手撫摸你,用心聆聽你,呼吸著你獨有的清新。7月14日,挑戰易門老黑山活動是玉溪市新的社會階層聯誼總會和體育總會主辦的九峰系列活動之一,由玉溪九峰專委會統籌執行,獲得了市婦聯、縣委統戰部、縣委宣傳部、小街鄉政府和各級各部門領導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各縣區團隊和贊助單位的益路同行鼎力相助,特別要感謝易門徒步團隊的精心策劃、認真細緻、全心全意的服務保障,謝謝你們,向你們致敬!

玉溪市婦聯組建的“玉溪九峰巾幗志願者服務隊”是一支百人規模的志願者隊伍,為九峰活動注入了正向的、強大的精神力量,來自全市各個階層的巾幗志願者和現場徒友們在革命先烈塑像下莊嚴宣誓,我宣誓……九峰巾幗者願者將積極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者精神,以“爭當巾幗文明使者 共建幸福魅力玉溪”為主題,在玉溪九峰活動中廣泛傳播文明禮儀、生態環保、綠色消費、節能減排等理念,營造濃厚的志願服務輿論氛圍,形成強大的社會聲勢,使志願服務工作更加深入人心,不斷擴大志願服務工作的影響力,引導廣大婦女群眾積極參加志願服務活動,不斷增強對社會主流價值的認同,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在營造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中貢獻巾幗力量,助力玉溪建設生態宜居文明幸福的魅力之城。

老黑山是一場不見不散的約會,哪怕路程遙遠,哪怕狂風暴雨,哪怕林深路滑,九峰人有一股敢於鬥天戰地永不言敗的氣魄,800餘人準時到達集結地點,握手言歡,相互問候,檢查物資裝備,向雲深處行進。

《盼歸》,有媽媽在的地方就是家。重金尋找該圖片作者,建議專委會將其歸入我們宣傳組,嘻嘻!背景後方是由玉溪江鈴汽車提供的兩臺九峰專用保障車輛,極大的提升了應急救援組的越野機動能力,四驅哦!時間等於一切。

讀萬卷書的目標我還沒完成,行萬里路的計劃也正在進行,只要心未老,在路上的步伐不會停歇。路滑,拉一把,鞋帶散了,提醒一聲,團結協作、互助友愛是不斷傳出中回饋九峰人的精神力量,一個人或許很艱難,但如果是一個集體呢,一個不離不棄永遠把後背交給你的團隊呢,老黑山難度激發著大家奮發進取的堅定意志。

出發前,易門團隊再三告誡大家,老黑山十分陡峭,十分溼滑,十分危險。還好中午沒下雨,否則估計要有近半數人要摔跤,有的地段坡度接近90度,別人根本幫不了你,也無法幫你,登山不同於平地,激情之後更需冷靜,合理評估自己的身體狀況,量力而行。上圖這張蝸牛拍的很好,謹小慎微,沉著冷靜,負重前行。

【九峰故事:不離不棄的陌生人】這是一個在我們的登山隊員中發生的故事。紅衣大姐,56歲,聽口音來自昆明,才開始登山就被她的老伴及隊友甩在了後面,她緊趕慢趕也沒追上,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是她的老伴一直都沒有停下來等她,在半山腰,她想原路返回,但沒往回走幾步就擔心一個人走回頭路不安全,只好咬牙堅持追隨隊伍,關鍵是她全身物品除了一個手機,一根手杖再沒有其它東西,她的食物全部在老伴身上,隊友送了她水後就超越了她。後來再見到時已是中午,聽說有人請她吃了飯,後來有一位元江的巾幗志願者一直幫助她前行,聽她給女兒打電話時聲音幾近哽咽,一邊控訴著老伴的薄情,一邊感動著來自陌生人的關愛,打電話時已下午3點,她仍然沒有看到老伴的身影,看著她滿身的汙泥,頭髮已被汗水浸溼,真不知那段十分陡峭的山坡她經歷了怎樣一個心路歷程。最後一次看見她時,已傍晚7點左右,大部分人都已吃好飯,漂亮的元冮巾幗志願者小姑娘護送著到達,也許,那晚她會失眠。後來有人告訴我,邀請紅衣大姐吃飯的人是元江徒友,吃飯的過程也是一直感動一直淚流的過程,一直護送她的巾幗志願者名字叫

徐梅。想來,這次難忘的經歷在她心裡已將徐梅定義在了親人的範圍裡。

來看看下面這些合影,誰笑得最燦爛!微笑,是一種無聲的親切的問候;微笑,是一種無言的溫馨的關懷;微笑,是一種無言的鼓勵與支持。我們需要別人被自己的微笑,我們也要把微笑無私地獻給別人。

《七律·雨中登易門老黑山》

(元江 李宏海)

七月菌鄉山川秀,

巾幗英雄鬥志酣。

丹娘英烈千秋照,

不忘初心砥礪攀。

一路泥濘一路坎,

幾度風雨幾度寒。

九峰勇士豪情壯,

壯美山湖萬世芳。

登老黑山感懷

(玉溪 高興忠)

玉溪名九峰,風光各不同。

易門飄菌香,賓朋多笑容。

小街出英豪,黑山藏神龍。

滇中有徒友,風雨亦崢嶸。

青山自威峨,綠樹更蔥蘢。

爭先登頂時,群山各西東。

四方聚豪客,相逢即親朋。

吾輩多操持,九卅展雄風。

來自通海的王大哥說:“比起孫蘭英烈士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不畏艱難、不屈不饒、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歷程,我們今天冒雨挑戰老黑山也就不算什麼了,途中的泥濘與荊棘、痛苦與煎熬,在山樑上回望紅色小鎮,內心會有一種跨越時空的共鳴,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大家互助和友愛,這或許正是九峰活動的魅力所在”。

(玉溪市新聯會九峰專委會監製 雷sir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