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檔綜藝混戰,同題競爭C位出道

暑期來襲,各大頭部衛視與網生頭牌正式開啟超級綜藝霸屏模式。細數各家即將上交的綜藝名單,不難發現,同題競爭情況明顯。

音樂選秀節目中,就有《中國新說唱》、《中國新歌聲3》、《明日之子2》、《電音騎士》等,在音樂互動類的節目中,有《潮音戰紀》、《這!就是歌唱·對唱季》、《幻樂之城》等,脫口秀大戰也會隨著《真相吧!花花萬物》與備受關注的《奇葩說5》的開播拉開大戰。

其實,同題競爭的現象已經在上半年的綜藝大戰中拉開序幕,包括之前口碑爆棚的《這!就是街舞》與《熱血街舞團》,引爆團綜熱潮的《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將機器爭霸題材重新搬上舞臺的《這!就是鐵甲》與《機器人爭霸》等,都已率先開戰。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英雄所見略同”。

話題不斷,輿論引爆:題材上的較真為同題內容增添了熱切的關注度與緊張氛圍,這種關注度不僅在綜藝內容層面,更是能在短時間內對綜藝中的品牌聚焦做出貢獻。伴隨著同題競爭聲量的提升,為了爭奪話題與輿論上的主動權與制高點,節目製作方會更加關注內容本身的高效率與完成度,從而構成一種優質競爭的良性生態。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輪值總裁兼大優酷事業群總裁楊偉東就曾說道,這相當於一種高位競爭,即將防線前提,並實施圍搶,進而倒逼對手出招,反而破壞其原本的策略。在這種競爭激烈的態勢中,實力強勁的節目更容易脫穎而出,收穫更多的話題熱度與爆款口碑。

搶灘圈層,實力吸睛:在過去,綜藝界都在專注搶奪頭部綜藝,那時大眾審美是整個綜藝市場的主要關注點。但如今,綜藝更多聚焦在基於圈層人群的垂直細分題材,如懸疑、嘻哈、街舞、電音等等,這些全新的圈層搶灘都為焦灼的題材之爭提供了更多選擇。對於新生崛起的青年一輩而言,綜藝已經成為無法擺脫的內容消費形式之一,此時伴隨著自身個性、審美、選擇的多元化,都為綜藝的內容創新孕育了豐沃的土壤。在眾多深受圈層人群感興趣的題材中找準方向,深挖他們的內心訴求,通過優質的內容先發制人,真正做到精準的受眾觸達,將整個綜藝的重心從大眾文化移步到青年文化的審美之上,才能真正吸引到他們的關注,讓其為內容買單。

互動玩法,IP升級:最終,綜藝內容除了收穫口碑,還是要回歸到商業紅利的深耕上。對於製作方而言,除了IP冠名與贊助支持,廣告、會員營收、IP衍生品和藝人經紀等長尾收益,都是具有極大市場潛力的開發內容。其中,IP衍生品的開發市場尤為巨大,在海外,IP衍生品平均能佔據整個IP收入3倍以上。因而,伴隨著國內綜藝市場的蓬勃發展,這些長尾收益的挖掘也逐漸得到重視,如許多爆款綜藝《明星大偵探》、《歌手》、《爸爸去哪兒》、《明日之子》等都已憑藉超前的商業嗅覺,率先在IP衍生品紅利上佈局,藉助上海極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Video++視頻電商系統,來實現IP衍生品不跳轉外鏈的邊看邊買,大幅提升了IP衍生品的直接售出,目前已經成為眾多綜藝內容變現的主流模式。

未來,不管是在臺網之爭,還是同題發揮,關於內容為王的倒逼還會繼續,對於2018年來說,註定是綜藝市場奮力奔跑的一年,而暑期檔剛好正處在綜藝集中發力階段,待這場大戰的喧囂過後,我們再來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