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力量」以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

有这样一个基层党组织,带领着一批又一批的传统文化宣教群体,走进家庭,走进学校,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机关,与大众面对面,传播传统文化,教化人心;带来了这样一组依旧在不断增长的数据,

420名讲师、15个镇街区、145个市直部门、975个行政村、68家大中型企业、800多次宣讲,受益群众达30多万人,讲师的每一次金声玉振都会与大众的内心世界碰撞,伴随着微妙的“化学反应”,不断收获着人心言行之变,不断夯实我市乡村振兴的文化之魂。这个基层党组织就是寿光市传统文化宣教中心党支部。

一个420人的志愿宣讲团队

一种“以支部为平台,以党员为先锋,以志愿者为中坚力量,全社会齐参与”的传统文化传播模式

7月20日,市交通局会议室内,全体干部职工正坐在台下聚精会神地聆听,主席台上,市关工委主任、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王茂兴声音洪亮,很有激情地跟大伙分享着孝德的精义和生动事例,台下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像这样的“道德大学堂”,每天都会在寿光不同的学校、村庄、社区、企业、机关进行着。2015年,市委市政府为响应党中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成立了寿光市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中心,并于2016年成立市传统文化宣教中心党支部,马金涛、李志强、王春花、刘来源等68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先后加入其中。传统文化的弘扬首先要解决“谁来讲”的问题。在这68人的发动之下,宣教中心在全市招募了420名志愿者组成传统文化志愿者讲师团,他们被分为15个小组,每镇街(区)一个组,开办“道德大讲堂”,由离退休干部党员任队长,负责相关镇街(区)的学校、农村、企业的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工作,每隔一周,讲师们就会从全市各镇街赶到所负责的地域,引经据典,润化人心。

“当前,广大市民正享受着改革发展的红利,物质生活水平年年提升,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同全国一样,精神文明方面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的指示,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以此来修复、涵养、提升精神文明,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市关工委主任、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王茂兴说。

讲师们要讲课,都要迈过几道“坎”:学识、时间、身体、家庭……“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是对讲师的基本要求。因此,挖掘本地乡土资源,丰富教育内涵,邀请儒学名家授课指导,外出到泗水、曲阜、广州等地学习,两周一次定期组织经典读书会等已经成为讲师们不断提升宣讲质量的“必修课”。同时,为了对接时代精神,把握政治方向,党支部为离退休干部免费订阅了《老干部之家》《老年教育》《寿光日报》等杂志报刊,坚持用党课、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开展经常性学习教育活动,使讲师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觉悟,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信念永存。

德不孤,必有邻,在寿光市传统文化宣教中心党支部的带动下,寿光聚爱公益服务中心、寿光孝德健行志愿团、善德公益、弥水公益等20多支团队加入其中,志愿者来自社会各界、各行各业,有企业家,有大学教授,有“三八红旗手”、“寿光好人”,也有个体经营者,他们成为传统文化弘扬的重要力量。全市正初步形成一种“以支部为平台,以党员为先锋,以志愿者为中坚力量,全社会齐参与”的传播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为推动传统文化宣教普及继续向基层纵深发展,党支部动员广大老干部、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和乡贤人才广泛报名参与传统文化辅导员,并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辅导员培训班。截至目前共培训1260人。通过集中培训,辅导员从一名普通群众,成长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骨干力量。

一次以“孝”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回归

一种“以孝德教育为重点,以‘五进’活动为核心,以道德重塑接续为目的”的传统文化教化模式

儒学讲堂、国学讲堂、道德大讲堂……如今,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传播在全市尤其是中小学中掀起热潮。按照“整体推进、重点突出”的传统文化传播推进思路,全市中小学学生诵读经典活动全盘推进,根据学生年龄,经典内容由浅及深,诵读常年不断;关工委联合教育局以全市33所初中一年级学生为重点,对学生、家长及教师一起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每月一次,常年进行;同时,在专家指导下,寿光市传统文化宣教中心党支部编印了《孝德教育读本》《寿光二十四孝》等读本,发给全市干部、教师、村干部及学生家长,引导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德向善、知孝行孝。

“我们通过对学生及家长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教化,志在构建以家庭为核心的文化生态。一个个小家庭和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真正落地了。”传统文化志愿宣讲团上口组组长袁连波说。

传统文化的教化,不仅仅局限于走进校园,2017年6月3日,圣城街道北关村为80岁以上老人办了一场饺子宴,让“孝心示范村”建设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有的老人行动不便,让子女用藤椅抬着来赴宴;有的老姐妹村南村北住着却十几年见不着面,这回在饺子宴上聊得很开心……志愿者们包饺子、演节目,孝心可掬;老人们聊今天、忆往事,其乐融融。在北关村“孝心示范村”建设的影响下,圣城街道北夏村、北郭村、北前三村、父子侯村等十几个村都举办了“孝老宴”。而今,“孝老宴”“生日宴”已经在寿光各镇街的村庄里流行起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孝心先行,润物无声,唤醒了乡亲们沉睡的心灵,醇厚了乡村文化,焕然了精神面貌。

从孝道入手,从群众的需求出发,传统价值观正以一种温暖的形式浇灌回人心。通过讲师们的言传身教,寿光农村敬老实事一件接一件——开展孝心普查,由市关工委牵头,对1940年之前出生的农村老人进行入户普查,细化住房、供暖、就医、衣食等60多项内容,形成台账;建立爱心基金,村集体、党员干部、爱心企业等真情聚焦孝老事业,纷纷捐资助老,全市已成立村级慈善助老基金会31个;定期组织对孝子孝女、好家庭等进行表彰,先后选树30多个道德典型,激发起崇德向善巨大力量……市传统文化宣教中心党支部的以身示范、积极推动,让敬老孝亲之风在寿光城乡接续传递,全面传播开来,目前,“孝心村”建设已列入我市中心工作,我市专门印发《寿光市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乡村文化文明振兴工作方案》,计划用三年时间,普遍开展“孝心村”建设,以孝德重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传统文化进家庭,成立婚姻家庭志愿者辅导中心,2017年通过婚姻调解劝和708对夫妻,劝和率达33%,实现寿光离婚率17年来首次回落,今年上半年劝和率更升至37%,这一做法得到潍坊市妇联广泛推广;传统文化进企业,近百家大中型企业开展学习传统文化活动,文化育人企业兴;传统文化进机关,干部培训新增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至少有6万多名党员及干部参加过两次以上的培训……“五进”活动让寿光的不同角落洋溢着学习传统文化之风,收获着人心言行之变,这种收获不仅仅是讲师团悉心耕耘的“试验成果”,更是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场碰撞与互融。

一场润物于无声处的言行之变

一种“以率先垂范作则,以教学相长为纲,以新乡村道德实践引领新乡村文明 ”的乡村文化振兴模式

不讲天边讲身边,多举身边的例子,把孝德“故事化”,让人可信可感,是讲师们传输传统文化精髓的又一方法。这些身边的故事,最容易激发起埋藏于大众心中质朴的道德情怀。“这样的讲堂正是家长和孩子们迫切需要的”。

圣城中学学生家长李健说。

“我以前觉得给父母买东西就算尽孝道。听了演讲后,才知道这只是尽孝的一个方面。老师讲的养亲、敬亲、谏亲等都应该做到。”机关干部刘鹏说。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滋养着大众质朴、美丽的心灵,人们的一言一行、家风教化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每期经典读书会的现场,人们经常会见到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的身影,这位大爷每次都从化龙镇骑电动车赶到寿光参加读书会,回村后,在村里做起了调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世纪学校学生听完宣讲后,一名学生家长给校长发来短信,因为上学原因,孩子很久没回老家看望爷爷,当天傍晚放学就先给爷爷打去了电话……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学校,全市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孝老爱亲的热潮初步形成,并向纵深发展,受到百万干部群众的广泛欢迎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寿光市“五老”志愿者讲师团被山东省委离退休干部工委、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山东省最美老干部志愿服务组织”;寿光市传统文化志愿讲师团被评为2016年度“感动寿光”人物(群体);中国实学研究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领导干部国学促进会授予市传统宣传教育中心“领导干部国学示范基地”称号;王茂兴代表寿光市传统文化宣教中心先后在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和全国第五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验交流大会上介绍经验;寿光市传统文化宣讲志愿服务项目被授予2017年度全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

“我市传统文化宣教中心党支部离退休老同志,“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以传统文化为载体,不辞辛劳,全身心投入,在全市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尚德尚善之风、凝聚社会正能量,为品质寿光建设营造了和谐社会氛围,是我们每名党员学习的榜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葛树涛说。上承优秀传统文化血脉,下启精神文明建设新篇,传统文化宣教,正如水般浸润人的心灵,孕育出崇德向善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