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房變「別墅」,爲啥沒人住?說說鄉村振興的錢都花在了哪

如今新農村建設腳步加快,有不少農村已經蓋起了漂漂亮亮的房子, 水泥路、寬街道……然而,這些房屋,一年到頭村民也就過來住上幾天,這是為什麼?

在部分村落,這裡有漂亮整潔的房屋,有寬闊的馬路,它們雖然可以解決村民的居住問題,但卻解決不了村民的就業問題。

“住老房怕塌,住新房怕餓”

新房好是好,可家徒四壁吃不飽

老房破是破,可出門是田好乾活

很多新規劃的新居,除了住宅區,周邊幾乎沒有配套,自然也不存在什麼工作崗位,大多數村民依舊只能靠種田為生。大部分村民為了更好地照顧農田,依舊選擇返回離農田更近的老房子居住,一年到頭,也就為了配合應付考核,在上級部門來現場檢查入住情況之前,收到各村委會提前通知去新房暫住幾天。

有不少農村都類似的問題,畢竟文件光說要優化好村民的居住環境,部分地區把新農村建設當成了形象工程、政績工程。房子蓋得光鮮亮麗,但對搬遷後群眾如何穩得住、能致富,謀劃不夠,著力不多。

鄉村振興,怎麼才算“把錢用在刀刃上”

改變農村環境出發點是好的,畢竟只有居住環境改善了,才有更多人願意在農村成家立業。可鄉村要改的,不僅僅是外表,更需要改善農村的經濟結構。

據小編了解,很多地方的新農村規劃點儘量靠近城鎮、園區、景點等地方,這些地方就業機會多,這樣,村民的增收問題就會得到很好的解決。

鄉村振興本就不是依靠單一的農業生產,而是舉國家之力,大力發掘農村地區各類資源優勢,帶動村民發展經濟,從收入上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如今,新農村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你期待村裡集中蓋“別墅”麼?

很多人都在用手機惠農買賣農產品了,你還不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