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首位援藏女检察官|我与西藏的芳华之约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

2012年4月17日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当年29岁的我作为航班旅客中的一员,前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人民检察院。为了心爱的检察事业和朴素美好的信念,我离开刚刚领证的丈夫,离开熟悉的同事和朋友,推迟了原本定于下个月举行的婚礼,作为江苏省检察机关首位参加援藏援疆工作的女检察官,远赴雪域高原西藏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者杨媛

我出生在巴蜀乐山脚下,是个活泼开朗的川妹子,能歌善舞。在南京上大学读研究生,毕业后考入南京市原下关区人民检察院,任侦查监督科助理检察员,虽然从检不满三年,但我办理的监督立案案件,在当年南京市检察机关“双十佳侦查监督案件”评选中,获得了“南京市检察机关十佳侦查监督精品案件”。

当院里同事们得知我这样一位看似弱不禁风的姑娘即将援藏的消息,无不感到吃惊,在此前江苏还没有女检察官援藏过。作为家中独女,母亲因为担心寝食难安、暗自流泪。但母亲并没有拖我的后退,而是悄悄打电话给女婿,希望他能够理解支持我的决定。在亲人的嘱咐与牵挂中,在同事们的关切与祝福下,我义无反顾,背起行囊远行了。

检察

艰苦、快乐援疆行

雪域高原上的拉萨机场,在夕阳和雪山的映衬下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我们一行援疆的同志,戴上了拉萨市检察院领导献上的洁白哈达。那湛蓝的天空和赤烈的阳光下飘动的层层云彩,仿佛像无数条微风中飘逸的哈达,欢迎着我们远方来的朋友。

从此,一朵圣洁的格桑花盛开在雪山脚下,一曲青春之歌奏响在青藏高原。

在西藏的日子艰苦而又快乐,忙碌而又充实。高原反应是我必须克服的第一道难关。心跳加速、呼吸困难、鼻血不止、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听见的只有自己急促的心跳声。第二天我强忍不适迅速进入工作岗位,担任拉萨市检察院侦查监督二处副处长,负责国保、自侦、禁毒、经侦、走私等案件办理。

在处长因工作病倒住院后,我挑起了主持工作副处长这份沉甸甸的担子,承担了拉萨市院综合文字、处里综合工作、侦查监督案件办理等多项工作,接下了多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基层院的年轻干警,我缺乏承担全市重点工作的经验,但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探索,向有丰富办案经验和工作经验的院领导和同事们远程请教和学习,把江苏先进的检察工作经验和做法,通过我这座“桥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西藏偏远地区。在为期半年的援藏工作中,完成了许许多多我人生中的“第一次”。

△杨媛与同事们交流办案经验

我起草的《拉萨市人民检察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拉萨市人民检察院和拉萨市公安局《关于开展“另案处理”案件专项检查活动的工作办法》等材料正式成文下发,对《拉萨市人民检察院五年工作报告》提出了书面修改建议,承担了拉萨市院侦监岗位练兵百题知识竞赛部分题目设置等工作。

我参加的基层院调研工作,作为执笔人跑遍了拉萨市七县一区共八个基层检察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有时一天要跑两个县。墨竹工卡县、尼木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崎岖的盘山公路和日夜兼程使我的心肺负荷过重,浑身无力、头痛欲裂,我怀揣速效救心丸咬牙坚持了下来。

我第一次接待上访群众就遇到了棘手的对象,这是一名三年间十二次上访的妇女,曾到自治区政府门口脱衣喊冤,患有严重的传染病,衣衫褴褛,举止乖张。我关照处里体弱怀孕的同事回避后,细心倾听来访人诉求。真诚的态度、平和的语言、耐心的说理,使对方真切感受到检察官的真诚,终于平息了怒气。

我办理了多起疑难复杂和处理棘手的立案监督案件、自侦复议案件、信访接待案件、对基层院不捕备案审查案件,有力地打击了犯罪,维护了西藏拉萨这一国际关注敏感地区的社会稳定。

△杨媛顺利完成援藏任务回到南京

经历了雪域高原的这番历练,使得我这朵阳光下的格桑花分外美丽,让我懂得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群众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从群众的支持更强大;没有一种荣誉,比赢得民意更珍贵。“忠诚”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行动,我们必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努力诠释忠诚,用真真切切的情感深刻彰显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法律、忠于人民。

我的青春曾经在高原之巅绽放,我的青春曾经在雪山之间吐露芳华,我为这段不虚此行的援疆经历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