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海博斯腾湖

博斯腾湖古称“西海”,地处新疆腹地、天山南麓焉耆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是丝绸之路中道上的重要节点;2002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4年5月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沙漠公园。

图文:邓永平 刘国兴 黄伦斌 麦合日古丽

博斯腾湖上连开都河,下连孔雀河,水域面积1646平方公里,分为大湖区、小湖区和湖滨沼泽三部分,水体容量近100亿立方米,湖水灌溉着巴州孔雀河万倾良田,被喻为“巴州的母亲湖”。

博斯腾湖是亚欧大陆腹地极端干旱区大湖景观的代表,是大自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发展、演变过程中为人类留下的珍贵遗产,雪山、湖光、绿洲、沙漠互相映衬,奇禽、异兽同生共荣,堪称沙漠中的奇迹。生命之源的湖水、死亡之海的沙漠、地球之肾的湿地与马背民族的蒙古族特色风情有机融合在一起,成为一道令人叫绝的靓丽风景线。博斯腾湖四季分明,四季皆景。春季,浮冰初融,湖光璀璨,玉露粼粼;夏日,水暖生烟,波光潋滟,碧蓝万顷,湖畔,芦苇茂密,睡莲含娇,清风徐来,飞鸟逐波。金秋时节,苇黄鸭鸣,渔舟唱晚,落霞饮马;冬季来临,冰雪如镜,银装素裹,晶莹剔透。

博斯腾湖除了迷人的景色之外,还有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没有湖泊,只是一片风景优美、水草丰盛的大草原,草原上的牧民安居乐业。有一对年轻的恋人,小伙子名叫博斯腾,姑娘叫尕亚,他们深深地相爱。不知何时,天上的雨神发现了美丽的尕亚,要抢她为妻,尕亚誓死不从,雨神大怒,连年滴水不降,于是草原大旱。勇敢的博斯腾与雨神大战九九八十一天,终于使雨神屈服,但博斯腾却因过度疲惫累死了。尕亚痛不欲生,眼泪化作大片湖水,最后也悲愤而死。为了纪念他们,当地的牧民将该湖命名为“博斯腾湖”。传说,唐僧去西天取经时,在离此不远的流沙河受阻。西海龙王的三太子被唐僧等人饱受磨难、执意取回真经的行动所感动,于是经观音菩萨点化,变作一匹白马,驮着唐僧一行,安然渡过流沙河。

博斯腾湖的生物景观 :

芦苇:博斯腾湖是我国四大苇产区之一,分为自然苇区和人工育苇区。环湖芦苇60万亩,年产量20万吨。芦苇生长在大湖西岸、西南小湖区、黄水沟一带,形成众多的苇荡和芦苇水道。游人可沿河道苇荡欣赏挺拔翠绿的芦苇丛;秋天则可观赏金黄色的苇叶和雪白的芦花。

睡莲:睡莲又称子午莲、水芹花,属睡莲科,多年水生植物。睡莲的品种繁多,有黄睡莲、白睡莲、红睡莲等十几个品种,遍布世界各地,莲海世界的万亩睡莲为白睡莲,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生长睡莲群,为我国西北高纬度地区独有,遍布小湖区与高大的芦苇相伴而生。睡莲又被称为“水中雪莲”,生长在水深0.8——1.2米的水域;它像有生活规律的人一样,遵循着严格的作息制度,日出而开,日落而合。

候鸟:博斯腾湖是鸟类迁徙“东亚—印度”国际航线上的重要驿站。野生鸟类198多种,其中:玉带海雕、金雕、黑鹳等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头鹞、白尾、猎隼、红隼、灰鹤等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候鸟是博斯腾湖一大景观,每年3、4月份是鸟类迁徙的高峰季节,鸟类总数量可达几十万只,与苇荡睡莲构筑了一道博斯腾湖最具特色的风景线,场面蔚为壮观。

 鱼类:博斯腾湖盛产32种鱼类,是全国最大的有机鱼生产水域,水域面积达150万亩,渔业年蕴藏量达1.7万吨,鲢鱼、池沼公鱼、草鱼、中华绒螯蟹、青虾、赤鲈(五道黑)、鳙鱼等10个水产品种为国家有机鱼产品认证。博斯腾湖也是新疆大头鱼生长了千百年的远古家园。在《中国濒危野生动物红皮书》鱼类部分中,称新疆大头鱼为世界裂腹鱼中的珍稀物种,仅存于塔里木河水系,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堪比陆地上的大熊猫,目前已在原最大产地博斯腾湖绝迹。湖里的鱼除生产捕捞供应市场和满足游人品尝之外,还可垂钓,是钓鱼爱好者理想的垂钓场所。同时,博斯腾湖区的日出、日落、朝霞、晚霞、晨雾、平湖月色极富诗情画意,是摄影爱好者创作的源泉之一。

近年来,自治州不断加大环保力度,博斯腾湖水质不断改善,博斯腾湖变得愈发美丽,如画般的美景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目前,博斯腾湖建有大河口、莲海世界等10余个旅游景点,是国内较为罕有的集水体、芦苇、沙山为特色的“水陆相接、资源一体、游线相连”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推出水上冲浪、垂钓、沙漠越野、沙浴等特色娱乐项目,成功打造了“春观群鸟、夏赏莲花、秋品野鱼、冬踏冰雪”等“四季皆游”一批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旅游产品,开辟了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诸要素基本配套的服务体系,已成为巴州和新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