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月入10萬的殺馬特鼻祖,終於親手終結了風靡21世紀的非主流

殺馬特的名字據說是從“smart”這個極具褒義色彩的英文單詞裡音譯過來的,意味著其偉大的智慧和獨具一枝的風格。

但是在創始人羅福興的筆下,“殺馬特”不是這樣簡單層面上的意思。

據羅福興描述,其實殺馬特的源來還是有一番講究的。

前幾天羅福興這個人物又再次出現在大家的視線裡面了。

這個曾經在胳膊上文上“俺羅福興”、“天上人間唯我獨尊”、“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非主流OG人物,最終也沒敵得過時代滾軸的碾壓。

人們開始不記得他身上曾經的那個頭銜——“中國殺馬特創始人”,原本“葬愛家族”的光環也從他身上漸漸消失。

羅福興面對的也不再是網吧電腦上那個畫質比AV還模糊的攝像頭。

近日他在深圳龍崗區坪地鎮白石塘村,開了一家屬於自己的皇妃美髮店。不可一世的殺馬特之王也開始放下了自己的架子,開始了自己的求生之路。

他把自己用錫紙燙煙花燙亦或是定位燙的,五彩斑斕的,豎在頭頂的,代表身份的頭髮已經剪短,並且開始承接起了理髮業務。

“我已剪短我的發,剪斷了牽掛”...

十年前是殺馬特的鼎盛時期。

在那個時候,燙髮是標配,耳釘是常態,胸前再加上幾條鏈子,就是不折不扣潮中貴族,是每個嘴裡嚼著口香糖的小妹妹想要撲倒的男神。

最開始這個群體我們稱為“非主流”。

大部分90後95前的小孩兒,在10年前可能都有過一段“非主流”時期。

如果沒有,可能是你沒零花錢做頭髮。

具體表現在:曾經自拍是45度斜上方的大眼睛嘟嘟嘴;曾經頭像是帶著閃動特效的黑白人物;曾經QQ空間背景模板是克隆別人的,背景音樂是放著《飛向別人的床》;曾經聊天用的字是火星文,打出來的“我”都是“蒽”...

每個人都能稱作自己有非主流時期,但不是每個人都能稱自己有過殺馬特時期。

殺馬特是非主流的升級版,也就是經過羅福興魔法之手的改造,這個不甘寂寞想要引領潮流的群體升級成了2.0版本,變成了“殺馬特”。

他們有嚴厲的審查制度,有家族規定,要想進入,必須先把自己合格的殺馬特照片上傳到QQ空間裡面,再由管理員確定是否符合,才能進入家族群。

羅福興剛開始創立“殺馬特”的時候,就要求每個加入的會員要模仿他的著裝打扮,把自己好好捯飭一番。

最獨特的標誌就是脫離地心引力的刺蝟頭,要用半瓶髮蠟捏成幾個30度、幾個60度、一個90度的發角。

即使再怎麼被人嘲笑,羅福興也是自認自己當初的一眾舉動並沒有做錯。

“如果沒有羅福興,也有張福興,李福興來做這件事。”

“不止是我一個人,那時候每個殺馬特的群裡都有人自稱自己是殺馬特之父。”

殺馬特在那時候有多受歡迎,看曾經一度月入十萬的羅福興就知道了。

在15歲時,羅福興製作了屬於自己的中國第一個殺馬特網站,這裡面有很多殺馬特評選,想要進入榜首的位置,你就得花錢。

而這個網站在當時盈利最高的時候給羅福興帶來了7萬左右的收入。

不過這個網站至今也像那個殺馬特時代一樣,變成了404。

先前接受《人物》採訪的時候,羅福興說:“被人注目的感覺讓他著迷,他仍然在這條路上探索。”

不過他說自己是不會去做網絡主播的,“出名和好感度,是有區別的”,“我沒文化,也沒思想,去做主播不會給粉絲帶來什麼。”

或許只有等到他尋找到另一個契機,重塑完另一個非主流化的世界之後,才會再次把自己擺在公眾面前吧。

羅福興最終從非主流走向了主流,安安分分地開起了自己的理髮店。

而那些曾經的殺馬特標杆人物,譬如你我,也全都留在了那個10年前還未倒閉的街口網吧攝像頭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