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有個地方百去不厭,那就是 永遠的「煙臺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煙臺最著名的地標“煙臺山”就是這樣海拔只有42米的一座仙山。

三面環海,是山也是島,是北方的公園也是江南的園林,有西洋建築也有古廟宇和祠堂,有膠東英雄也有丹麥的美人魚,有平緩的坡地也有懸崖峭壁,有古老的烽火臺也有現代化的大燈塔,有百年冬青和古欒樹也有滿牆的爬山虎和數不清的花兒。這是座神秘的山、歷史的山、傳奇的山,還是一座海上仙山。它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石一階,無不訴說著煙臺開埠的屈辱、崛起和輝煌,它就默默地立在市區中心的北端,連接著陸地和海洋,一面目睹著繁華街區的日落大道,一邊眺望著遼闊的渤海灣,見證著煙臺幾百年的滄海桑田,時代變遷。

穿過具有西洋風情百年滄桑的老街就來到了這座“讀你千遍也不厭倦”端莊寧靜又風情萬種的“煙臺山”

海關街上夏天仍冒著青煙的煙囪,醒目地讓人駐足想著究竟……

美麗的女孩子騎著小藍車立在百年的建築前,讓人遐想……

公園門前一所老房子前不知名的老樹讓人圍著轉了好幾圈,真好看。

近看哪兒像山呀,滿眼的蒼翠和幾片紅瓦,一個大大的別墅。

下著小雨最有情趣。

三棵百年雪松矗立在臺階上,像極了黃山上的迎客松,像擎著一把巨傘又像抻著有力的手臂歡迎八方來客。

翠綠的爬山虎佔了半壁江山,白牆紅瓦美輪美奐。

雪松下這個古色古香的大門平常是鐵將軍把門。

終於,碰巧被工作人員打開一睹芳容。

一邊臺階上山一邊坡道下山,中間只有一個小小的照壁,刻著燙金的“煙臺山”三個俊逸的大字。

陰陰的天別有一番滋味,仙氣十足。

雨水順著石階自成小溪,嘩啦啦格外動聽。

一身青色磚體紅色圈樑厚重大氣的建築映入了眼簾。那代表著西方男性與力量的多立克柱式廊柱,乳白色的窗戶,大理石的踏步和窗臺,極具歐洲古典主義遺風的建築風格都傳遞著這座美國領事館官邸的霸氣,似乎位於其中,一切事物都會篤定。

走進這座已闢作“煙臺開埠陳列館” 的房屋,琳琅滿目的圖片和實物令人震驚!一部活生生的煙臺開埠史。 “開埠”,把一百五十年前美麗的芝罘灣推上了西方列強掠奪的前臺。自甲午戰爭後,中日《馬關條約》承認外國在華投資權,煙臺遂成外商主要爭奪市場之一。英國人建設了煙臺第一座公用碼頭和燈塔,在煙臺山及其附近開辦了眾多的洋行、銀行等。美國人的美孚石油不但壟斷著煙臺,而且控制著整個膠東市場。幾十家各國洋行在領事館的庇護下,依靠特有霸權形成的壟斷性經營,控制著煙臺口岸的命脈,從事著鴉片等非法貿易活動,大量農副土特產品被低價掠走,鴉片、棉布、糖等外國商品被源源不斷地輸入內地市場傾銷……

走出陳列館,心潮起伏不忍離去,佇立回望著這座老建築,那承載著煙臺百年興衰榮辱的一幕幕鑲嵌在這個島城的靈魂深處,是苦難也是涅槃!

走上高高的臺階,別有洞天,出乎意料地平坦寬敞:洋房、榭道、假山、綠地、鵝卵石、蟠龍虯曲的龍柏、掛著雨珠蒼翠欲滴的參天大樹、飛來跳去叫喳喳的小鳥兒還有假山石上傲然而立開滿了紅色花朵的一株花樹。美麗的江南園林中又似西洋的林中小路。真是咫尺之內造乾坤,令人眼界大開,嘖嘖稱奇。

戴著一頂小紅帽的白色燈塔,多像《木偶奇遇記》裡那個調皮的“匹諾曹”呀,它就在上面。

有蛙聲“呱呱”響起,劃破雲層,令人驚。哪兒來池塘哪兒來的蛙聲?順著蛙聲走上一個幾米長的小木橋,橋下十幾米長兩米多寬的一個倒八字的袖珍池塘,被荷葉覆蓋著,幾朵紫紅色的荷花坐在荷葉上,悠閒自在,蛙聲就是從荷葉下傳來的,悠揚高亢,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一架用紅喇叭花架起的花樹拱門格外引人,只見調皮的喇叭花們一個個使勁地從綠葉裡抻出頭來,支楞著,張著長長大大的嘴巴吸吮著大自然賜予的甘霖,竟擠的一地落紅,看得人惋惜心疼。拱門外有道隱隱的光十分奇特,那裡有什麼?奔過去,只見一位慈祥的老人優雅地端坐在綠色的冬青裡,一片紫色的仙霧中。是誰,是誰?原來是敬愛的冰心先生!沒想到就這樣與她老人家驀然相遇。

按捺不住激動的心下臺階疾奔過去,恭恭敬敬地來到先生銅鑄的雕像前,只見先生一頭整齊的短髮,一身中式的旗袍一襲美麗的花紋披肩,雙手相疊端坐在一把藤椅上。微笑著,目光慈祥又堅定地凝視著東方,“東炮臺”的方向,是先生小時常跟父親去的那個地方。“一提起煙臺,我的回憶和感想就從四方八面湧來……”在煙臺的八年時間裡,給先生留下過最美麗的童年記憶。先生銅像身後是修剪整齊的水靈靈綠瑩瑩的矮冬青和一幢白色典雅的英式樓房還有一園盛開的紅玫瑰,這一定就是先生最喜愛的“冰心玫瑰”,紅的鮮豔,濃豔淡香,冠豔群芳。不由得想起先生於1993年11月在寓所中寫下的條幅“我喜愛玫瑰花,因為她有堅硬的刺,濃豔淡香,都掩不住她獨特的風骨。”“冰心玫瑰”象徵著先生一生的風骨錚錚。

到山頂的路除了最醒目的中央那條石階路,還有無數條像射線般的林中小徑,或石梯小階或黑白琴鍵蜿蜒在茂密的綠叢中。林深處常有紅瓦時隱時現,曲徑通幽,充滿著誘惑和驚喜。幾萬株林木縱橫交錯,成群的鳥兒在林中漫步啾鳴,彷彿置於天然氧吧,欣欣然,與大自然身心合一,久違的輕鬆愜意。

穿過茂密的冬青長廊就是山頂了,從容地走上去,不會有一絲的氣喘。

莊嚴肅穆的膠東抗日英雄紀念碑上的幾顆紅五星格外地醒目,敬仰之心油生。雄壯大氣又有些許俏皮的白色燈塔,這個現代化海上哨兵,用科技裝滿了小紅帽,與月爭輝,指引著大海的航行。

古色古香的忠烈祠前能系掛的地兒都被繫上了祈福的紅布條。那棵600年的老欒樹,虯枝黝黑,枝蔓伸展交錯,鬱鬱蔥蔥,亭亭如蓋,深情地婆娑著那些已經退了色的紅布條。

小心翼翼地登上曾狼煙四起戰火紛飛的烽火臺,瞭望著無際的大海,感受著我軍將士保家衛國大戰倭寇的英雄氣概。

古老的信號帆放在了忠烈祠門前的空地上。

龍王廟飛翹的房簷上那幾個活靈活現的小走獸透露著這個小小廟宇的秘密,還有那討喜的龍蟾池。

山頂上最具浪漫色彩的建築是丹麥領事館,只因那院子裡的美人魚。她是那樣的楚楚動人、嬌羞怯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就坐在那裡紋絲不動,眺望著大海,思念著故鄉。

迥異的建築和諧融洽地聚在一起,互為鄰,相增輝。每一座景觀裡都有說不完的故事、感天動地的傳奇 。

山的北面懸崖峭壁直插海底,波濤洶湧,另一番海的童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