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南京发现的精灵被称为“鸟中熊猫”,必须依赖芦苇荡才能生存


图中的小鸟叫震旦鸦雀,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被称为"鸟中熊猫"。它的名字非常中国化,古印度称华夏大地为"震旦"。这种鸟的第一个标本采集发现是在中国南京,所以定名为震旦鸦雀。


震旦鸦雀是一种体型长约18cm的中型鸦雀,已被列入国际鸟类红皮书,为全球性濒危鸟类。目前其分布仅限于黑龙江下游及辽宁芦苇地和长江流域、江苏沿海的芦苇地。
震旦鸦雀喜欢吃苇杆里和芦苇表面的虫子,震旦鸦雀性活泼,结小群栖于芦苇地。专家们称为“芦苇中的啄木鸟”。它飞行能力很差,必须依赖芦苇荡的环境生存。震旦鸦雀也是快乐的小精灵,它们的叫声急促而连贯,非常好听,唱得高兴的时候,它们还会展翅欢唱,可是力度并不大,但扇翅膀的频率比较高,一边振翅,一边低唱。

震旦鸦雀是鸟类中的“模范夫妻”,在长江口地区,它们每年4月开始筑巢,雌雄共同筑巢。雏鸟刚离巢时不能飞行,必须借助密集的芦苇秆攀爬、跳跃。小雏鸟还不会主动觅食,离巢后必须由爸妈带着喂养十多天,之后,它们才会由爸妈递食变成爸妈搜寻食物、雏鸟啄取。可爱的是,此时期递食和搜寻食物主要由雄鸟完成,雌鸟尾随,“两人”的角色完全换了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