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青藏高原:地球縮影

如果說《第一期》是以溫情結尾

那麼《第二期》就真的是以冷酷到底開場了

第一主角最大的特點就是冷

它就是冰凍圈的典型代表--冰川

說到冰川

米堆肯定是非常有名的一條

它曾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冰川之一

(米堆冰川,朱海峰,2017年)

得此美名

必須得有兩把刷子的

米堆的刷子

應該是掛在胸前的兩個

堪稱huge的冰瀑布

好多去過的人可能會說

只有一個吧

我悄悄告訴你

如果你不往觀景臺的臺階去

而是往左側小路走

側磧壟

會有不一樣的視野等著你

(米堆冰川冰瀑布,朱海峰,2015年)

米堆的冰瀑布落差很大

右側這個

達到了1400米(4050-5450米)

在雲遮霧繞的夏季

站在瀑布腳下

吹著涼爽的冰川風

感覺瀑布像是從天上倒下來一樣

(米堆冰川右側冰瀑布,朱海峰,2009年)

在藏東南地區

有豐富的冰雪補給

這裡的冰川流量很大

在陡峭的山體上

形成了許多壯觀的冰瀑布(icefall)

(棟曲冰川,朱海峰,2016年)

但是

在氣候變暖的影響下

冰川消融很快

有些冰瀑布已經出現了斷流

露出了基岩

形成了真正的水瀑布(waterfall)

比如雀兒山下面的這條冰川

(雀兒山冰川,朱海峰,2010年,甘孜)

在米堆冰川這裡

露出的基岩

猶如骷髏面具

兩個黑眼眶

看著人們

張著嘴巴

好像想說點兒什麼

關於氣候變暖對它的影響

(米堆冰川露出的基岩,朱海峰,2014年)

冰瀑布這裡

重力顯然佔據了主導

冰川獲得了最大的加速度

但冰川的不同部位

運動有快有慢

於是,慢快之間

便產生了冰裂隙

橫的、縱的

(朗秋冰川,朱海峰,2016年,波密縣)

當冰瀑布流下來時

速度有快有慢

冬夏流量也有多有少

於是,快慢、多少之間

便產生了一道道

和水浪一樣的冰浪

從側面看

冰浪是這樣的

(米堆冰川冰浪,朱海峰,2009年,波密縣)

從天上看

冰浪又是這樣的

一輪一輪

(俯視冰浪,米堆冰川,google earth, 朱海峰)

這些冰浪

彰顯著曲線和力量的自然之美

但是要和它相處

可能就不那麼美了

在這裡走路

有時需要四肢驅動

但它還是會給我們一個機會

展示對它的佩服

用五體投地的方式

(米堆冰浪行走,朱海峰,2010年)

在冰川消融區

冰川表面會形成冰面河

在一道道冰浪之間流淌

藍綠色的冰作為河床

襯托著她

她好像有點兒美的害羞

終於找到一個冰縫

一下子鑽了進去

消失在冰川裡

(米堆冰川冰面河,朱海峰,2010年)

鑽下去的不只有冰河

冰川也鑽了下去

(米堆冰川冰舌末端,張雨,2017年)

確切的說

是被岩石或砂土這些表磧物覆蓋了

而表磧物主要來自於兩側山體

還有一些來自冰川底部

(米美冰川,google, 朱海峰,波密縣)

從照片上看

冰川並不大

但如果走在上面

真的是漫漫冰川路

人在這裡,很微小

(米堆冰川,徐鵬,2007年)

細心的你

可能已經發現

2014年左側的骷髏眼

2007年時只有一個!

是的

這都不算什麼了

再看一下30年來是怎麼變的

(阿扎冰川1984年以來的變化,朱海峰製圖)

100年

兩百年呢?

米堆冰川過去100年後退了1030米

佔據了過去250年的三分之二還多

(米堆冰川小冰期以來的變化,朱海峰製圖)

(棟曲冰川,朱海峰,2016年,波密縣)

穿過這段兒表磧物覆蓋的“髒”冰川

冰終於在末端露了出來

冰河也從冰嘴衝了出來

(冰嘴,海拔2527米,青藏高原末端海拔最低的阿扎冰川,朱海峰,2014年,察隅縣)

這時候的它們

顯然已經出淤泥而有染了

變成了渾濁的模樣

站在冰嘴旁邊

有種要被吞噬的感覺

(嘎瓦隆冰川冰嘴,尹紅,2014年,波密縣)

濁濁混流之中

依然是有清澈的冰塊

紅黃光波長相對較大

可以進入冰裡深處

但是藍光波長較短

被散射了回來

展現出藍冰的色彩

(米堆冰川末端,朱海峰,2010年)

冰川的融水

在末端和終磧壟之間形成了冰湖

米堆下面的這個

叫做光謝錯

(米堆冰川末端的冰湖,光謝錯,海拔約3870米,朱海峰,2014年)

冰川、雪山倒映在冰湖裡

成為了遊客鏡頭裡的焦點

(米堆冰川光謝錯,朱海峰,2015年)

藏東南地區的冰湖通常都很渾濁

但我也看到了例外

湖水真的非常漂亮

比如,綠松石般的布玉措

它形成於約19世紀末20世紀初

是氣候變暖導致冰川退縮的產物

(布玉措,朱海峰,2015年,察隅縣)

高原上還有非常多的湖

都非常漂亮

比如天藍色的

納木錯和羊卓雍錯

(納木錯,朱海峰,2015年)

(羊卓雍錯,朱海峰,2015年,浪卡子縣)

寧靜的然烏湖

(然烏湖,雲杉-湖-落葉松,朱海峰,2014年,八宿縣)

(然烏湖,朱海峰,2014年)

綠色的仲措、巴松措

像是人們接受了巨多的碎片信息

經過整理、沉澱

變的非常清晰、透亮

是那麼可愛和招人喜歡

(仲措,朱海峰,2016年,工布江達縣)

(巴松措,朱海峰,2017年)

青藏高原

不僅有眾多的湖泊

最重要的是

它是亞洲多條大河的發源地

例如

匯入太平洋的長江、黃河

湄公河(瀾滄江)

消失在內陸的塔里木河

注入印度洋的布拉馬普特拉河、

恆河(雅魯藏布江)

流經巴基斯坦的印度河

大多數河流都有共同點

那就是冰川源頭

(密集症慎看)

(發源於青藏高原的河流水系,陸地上的藍色線條,朱海峰製圖,2017年)

這些河流在奔赴海洋的過程中

給人們帶來了巨量的水資源

由於巨大的高度落差

還蘊藏了豐富的能源

呈現了眾多的美景

大拐彎是突出的一個

比如在墨脫縣的

雅魯藏布江大拐彎

橫斷山區的金沙江大拐彎

(雅魯藏布江大拐彎,果果塘,朱海峰,2015年,墨脫縣)

(金沙江大拐彎,朱海峰,2017年)

就這樣

冰川融水一路歡歌

奔赴海洋

回到了它生命的起點

在這週而復始的水循環中

為沿途帶來了豐富的自然資源

(生命之樹,拉薩河,google,朱海峰製圖)

好了,第二站到了

一首《回還》作為結尾吧

回還

誰言冰雪冷無情

融水感恩萬里行

金浪回首暫別離

玉波飄作萬種情

圖文/朱海峰(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