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堡的老橋(1788年)

流經海德堡的河流叫內卡河(Neckar),萊茵河的一條支流,在曼海姆匯入萊茵河。內卡河上有座老橋,是海德堡的一大看點。

現在我們就去近看一下這座老橋。首先看到的是老橋很有特色的橋門(brckentor),中世紀時的路橋收費站。

橋門前有個看點,很多遊客都在此拍照,據說趕上旅行團遊客多的時候還要排大隊。

就是這尊銅猴,與銅猴合影的最佳方式是把腦袋鑽進去。

仔細看,左下方還有兩個小老鼠和一個銅牌。

這個銅猴有個名字叫海德堡橋猴(Heidelberger Brückenaffe),關於這個猴,有不少說法,很多都像是導遊編的那種糊弄團員的故事,其實正宗的歷史是這樣的。

早在15世紀,海德堡橋頭的塔樓裡就有一個石猴,石猴的屁股對著河對岸通往美因茨的道路,石猴用右手摸著屁股,有點對美因茨大主教的嘲笑。當時海德堡是普法爾茨選帝侯的駐地,而美因茨大主教是美因茨選帝侯,一個是世俗選候,一個是宗教選候,矛盾肯定是會有的。

石猴手中拿的是面鏡子,據說是為了提醒人們經常反省自己。

不過原來的石猴在17世紀的大同盟戰爭中被毀了。1977-79年,當地人用這尊銅猴替代了傳統的石猴,只是銅猴的右手不再摸自己的屁股了。手中的鏡子也被說成是摸了會發財,所以,最亮的部分就是那面鏡子。

銅牌上的文字是17世紀一位叫馬丁.蔡勒的德國作家的詩,大意是:

嘿,你為何在此瞪眼看著我?

難道你沒見過海德堡的老猴?

看看你的周圍,

你就會發現還有很多我的同類。

兩隻小老鼠,據說摸過它們會多子多福(估計也是導遊編的)。

再來說說老橋(Alte Brücke)的歷史。

海德堡位於萊茵河東岸,所以在羅馬帝國前期沒有發展為城市,只是防禦性的軍事前哨陣地,1世紀時,羅馬軍團(可能是24軍團)曾在河上架起過一座木橋。圖拉真時代,帝國的防線曾短暫地推進到多瑙河(這才有了日後的羅馬尼亞),但到了哈德良時代又回撤了。公元200年左右,這個位置又架起了一座石橋,後坍塌。此後一千多年,沒有再建橋。

12-13世紀,海德堡開始形成城市,從那時起,到今天這座石橋建成之前,同一位置一共建起過8座橋,都是因為災害或戰爭被毀。

今天的這座橋建於1788年,是12世紀以後的第九座橋。批准建造的是卡爾.西奧多(Karl Theodor,1724-1799),普法爾茨和巴伐利亞選帝侯。

這座雕像就是橋的建造者,卡爾.西奧多,普法爾茨公爵、選帝侯以及巴伐利亞公爵、選帝侯。巴伐利亞選候是17世紀後在七大選候之外增加的。

選帝侯像下面的是四位河神,象徵流經德國的四條主要河流,萊茵河、多瑙河、內卡河和摩澤爾河(多瑙河還沒去過)。

大概能看出卡爾.西奧多的名字,海德堡市議會,以及1788的字樣。

這位普法爾茨選帝侯,後來又兼任巴伐利亞選帝候,後遷居慕尼黑任職,並死在那裡。

橋門的很多部分是中世紀留下的,比今天橋的歷史要長,雙塔高28米。

從橋上回看橋門

橋中央看內卡河。

西奧多-豪斯橋。

一群來自中國的遊學生。

遠處的城堡

橋面平均寬度為7米。

橋北側的雕塑,羅馬的智慧女神,密涅瓦(對於希臘的雅典娜),可能因為密涅瓦是海德堡大學的守護神吧。下面的雕塑分別代表正義女神尤斯蒂蒂婭(Justitia)、虔誠(Piety)、刻瑞斯(Ceres,主管農作物和生育的女神)和墨丘利(Mercury,信息和商業之神,對應希臘的赫爾墨斯)。

橋的總長有兩百米,共有五大四小九個拱洞。

在橋的北岸,還有一尊1738年製作的雕像,一位天主教聖人內波穆克的聖約翰(St. John of Nepomuk,也作臬玻穆的若望)。他是位14世紀的布拉格副主教(生於內波穆克),因拒絕向波西米亞國王透露王后的懺悔內容,先是被虐打,然後被人從查理大橋上扔進伏爾塔瓦河中。所以他在德國一帶被認為是反誹謗的主保聖人,那為什麼會立在橋上呢,因為他同時還是抵禦洪水的主保聖人。

這是橋的另一端(北岸),再往東走不遠,就是著名的哲學家小道,黑格爾和歌德等人遛彎的小道。不過我沒再走過去了。

橋上不能走車,一位在橋頭調頭的女司機。

歐洲人非常喜歡在橋上掛鎖。後面到了科隆,那更壯觀。

從北岸看南岸

這是在聖靈教堂的鐘樓上拍到的老橋。

巴洛克式的塔頂,是重建橋時改建的。

仔細看才發現,帽子上還夾著一個反光鏡。

我們吃午飯的餐廳,就在老橋前的街上,裡面有巨大的啤酒罐。

幾乎每位客人都會點這家的德國大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