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


深圳,简称“深”,别称“鹏城”,是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已发展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享有“设计之都”、“时尚之城”、“创客之城”、“志愿者之城”等美誉。


在1979年深圳建市前它只是保安县的一个小镇,没有什么深南大道,有的只是两条水泥路穿过小镇,一条是人民路,一条是解放路,全长不到2公里。
在1979年深圳建市前它只是保安县的一个小镇,没有什么深南大道,有的只是两条水泥路穿过小镇,一条是人民路,一条是解放路,全长不到2公里。
直到1979年深圳建市,来自陆丰的600名壮汉,硬是用铁锹和镐头,一寸一寸地挖出了一条从蔡屋围到上海宾馆的路,全长2.1公里,宽7米,仅够两辆卡车对开,这是最早的深南大道。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圳”在客家方言里是田间水沟的意思,“深圳”因村庄周围水泽密布,田间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虽只有30多年,却拥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史、大鹏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
1979年11月,中共广东省委决定将深圳市改为地区一级的省辖市。深圳设龙岗、葵涌、龙华、罗湖、南头、松岗6个管理区。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中通过了由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这一天,被称为“深圳生日”
1980年的深圳火车站,当时还只是十分简陋的三等小站,车站只有一个售票窗口、候车室是露天的,只有四条长凳,没有厕所,每天只有四五趟列车,广播员嗓门提高点就可以把所有旅客都通知上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