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後天津這地界不再宜居?人會被「熱死」?

這幾天大家是不是都熱壞了?

這種天氣

上面是籠屜,下面是火炭

不用鍋蓋,你就是燒麥

不用發麵,你就是蛋黃派

……

昨天早上

一不小心

天津竟然登上全國氣溫榜首

據市氣象臺預報

到6日白天

我市都在副高控制範圍內

也就是說會一直維持這種高溫悶熱天氣

還有更“嚇人”的

近日,微博上有這樣一則消息▼

消息稱,到2100年,華北平原或因極端熱浪而變得不宜居住,並且會給戶外工作者的生命帶來危險

真會這樣嗎?

《自然》雜誌網站截圖

消息從何而來?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研究小組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佈論文表示,由於氣候變化和灌溉農業的發展,2070年至2100年,中國的華北平原可能因為極端熱浪而變得不宜居住,而這樣的熱浪對戶外工作者而言甚至可能帶來生命危險。

中國華北平原,亦稱黃淮海平原,一般指的是燕山以南、伏牛山-太行山以東、大別山以北,東至大海的區域。包括京津冀魯豫皖蘇的全部或部分區域。

華北平原面積3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億-4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農業地區。中國科學院的資料顯示,目前華北平原四季變化明顯,年均溫度8-15℃,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高溫多雨,常有洪澇。春季旱情較重,是典型的灌溉農業地區。

熱浪從哪來?

該研究按照現有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進行預測,結果顯示,

氣候變化對大規模的灌溉農業模式有直接影響,會使得熱浪的強度更高

灌溉農業是在乾旱時以大水灌溉的方式保證農業生產的模式。灌溉可以冷卻地表溫度並滋潤地面空氣,但隨著溫度升高,灌溉系統將導致高水平的水蒸發,使得北方平原的空氣非常潮溼,提高溫度和溼度,從而提高熱浪的強度。

因此,在溫室氣體排放沒有改變的情況下,

本世紀下半葉,華北平原可能會遭遇致命熱浪。而當溼球溫度達到35℃時,人類在無保護的環境中只能生存6小時。研究同時表明,大面積的灌溉農業將溼球溫度直接提高了0.5℃。

除非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有效遏制,否則華北平原將在2070年至2100年之間達到致命的35度溼球溫度閾值,戶外工作者可能在極端熱浪襲擊的幾小時內死亡。

人真會被“熱死”?

會不會“熱死”其實不僅僅與實際溫度有關。人體是通過蒸發汗液從體內除去熱量進行“自我降溫”的。但如果空氣溼度越大,熱浪對人類產生的影響就會越大。因為溼度會使得汗液無法蒸發,人體無法通過出汗排出體內的多餘熱量,嚴重的可能導致器官衰竭

同樣是30℃時,當相對溼度只有50%時,體感溫度達到31.1℃,與實際氣溫比上升了1.1℃;而當相對溼度達到90%,體感溫度飆升至40.6℃,比實際氣溫高出10.6℃。在相同溫度下,相對溼度越大,體感溫度的增幅就越明顯。

所以當溼球溫度達到35℃閾值的時候,即使身體健康的人坐在陰涼處,只要人體的自然降溫機制得不到保障,也會在不到6小時內死亡。

在地球任何一個角落,歷史上大氣的溼球溫度都很少超過31℃。但麻省理工此前的一項研究顯示,本世紀下半葉的熱浪將使得溼球溫度升至31℃-34℃左右。美國國家氣象局將高於31℃的溼球溫度列為“極端危險”,警告人們“如果不立即採取預防措施,可能會患重病甚至死亡”。

除了中國,印度的恆河和印度河流域以及南亞大部分地區,也將在本世紀下半葉迎來超過35℃溼球溫度的極端氣候。近幾十年,南亞致命熱浪的發生頻率已經明顯上升。2015年,有歷史記錄以來的第五大致命熱浪襲擊印度和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區,導致約3500人死亡。但中國將要面臨的致命熱浪依然比其他地區嚴重。

“華北平原可能將面臨人類歷史上,由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大風險。”麻省理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不少人常把“熱死了”掛在嘴邊

由此看來

這病不是一句玩笑話

天太熱了

是真有可能出人命的

重症熱射病致死率超80%

近期,西青醫院就收治了一名熱射病患者。因在室外建築工地上連續高溫下作業,患者突然倒地昏迷、呼之不應,伴大小便失禁。就診時已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及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癥狀。經全力救治,患者的生命體徵才趨於平穩。

在日本,也有這樣的病例:

熱射病,通俗理解就是中暑裡面最嚴重的一種情況。中暑也會出人命嗎?答案是會的。

北京朝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唐子人介紹,重症熱射病的致死率大約在80%以上。患者體溫會達到40℃以上,皮膚乾熱無汗、神志不清、臟器衰竭。人體一旦持續處於40℃以上的高溫狀態,不能進行體溫調節,就會使體內的蛋白變性、功能失活,甚至出現細胞壞死。治療不及時,患者的神經系統、呼吸系統、肝腎系統、血液功能、心肌功能都會相繼損傷,多器官衰竭通常是熱射病致死的原因。

哪些人是熱射病高危人群?

一類是高溫作業人群

雖然天氣預報上北京這幾天氣溫不算特別高,但溼度很大,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中,勞力性工作本身又要產生熱量,增加了患熱射病的風險。

二是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比如老人、兒童、孕婦,尤其是老年人,體內代謝功能較差,體溫調節能力差,散熱困難。

據《錢江晚報》報道,7月18日,杭州一位老人在37℃的高溫下捨不得開空調,在家裡突然昏迷、小便失禁、渾身抽搐,被診斷為熱射病。

高溫天氣別那麼“拼”

醫生提醒高溫作業人群:多喝水,多休息。如果一定要在高溫下工作,或者外出:

做好遮陽措施;

多喝含鹽飲料補充水和電解質,不要等待口渴後才補充水分;

備好藿香正氣水等藥品,以防急用;

注意休息,休息不足、疲勞和飢餓條件下也容易中暑。

在室內不要為了省錢捨不得開空調,但也要避免對著風口吹或溫度過低。

炎熱天氣裡,如果感覺到頭暈、噁心、嘔吐、乏力,建議儘快找個涼快的地方休息,或者儘快就診,避免病情進一步加重。

如果發現身邊有人中暑,立即將患者帶到陰涼處進行降溫處理,有條件的可以將患者置於空調環境,除去衣物幫助散熱,補充淡鹽水或清涼飲料。

如果嘔吐、體溫持續升高、尿色變深、神志不清,撥打急救電話的同時,通過澆冷水、敷冰塊、酒精擦浴等手段降溫。

溫馨提示

熱衷戶外運動(比如跑步)的朋友們,雖然高溫下運動更能磨練意志,但天氣太熱,適當調整運動方式和場地也是有必要的。熱壞了自己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