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滇西
出征缅甸
怒江阻击战
腾冲人民站在滇西抗战最前列
中国要保卫抗战运输生命线滇缅公路,最重要的就是要保住这条公路的出海口仰光。
因此中国希望入缅与英国共同采取防御行动;英国也希望与中国进行军事合作,以保护其在亚洲的印缅马等殖民地。
但是英国当局又害怕中国军队入缅会促使“亚洲人的团结阴影会越来越大”,同时也心存幻想,认为日本不敢贸然进攻东南亚。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接着,进攻东南亚,以寻求摆脱侵华战争困境的出路。随着美英对日宣战,中国与美英结成共同对日作战的同盟。
至此,中国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独立抗日已历时4年半的时间。
入侵缅甸,是日军“南进”战略的重要目标,一方面可以截断中国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进逼中国西南大后方;另一方面兵临印度,威胁其脱离英国,进而与德军会师中东。
面对侵缅日军,英缅军队势单力薄,不得不向中国求援。中国则为保卫抗战生命线,于1941年12月23日与英国签订了“共同防御滇缅公路协定”,并迅速调集组建了中国远征军。
出征缅甸
中国远征军共3个军9个师共10万兵力。应该说,这是当时中国最精锐的部队。1942年1月远征军经滇缅公路,到达中缅边境,准备入缅。
这是自民国成立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开赴境外支援盟军的行动,因而士气高昂。戴安澜感奋吟诗:“远征功业迈秦皇”“力挽长弓射夕阳”。
1942年3月的第一次入缅作战,是中国军队自甲午战争以来第一次出境,协同盟军打击侵略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然而,英国从殖民主义立场出发,迟迟不让中国远征军入缅,致使战机贻误。直到1月31日日军攻占缅甸第二大海港毛淡棉,直指仰光时,英国才仓皇要求远征军入缅作战。远征军再次紧急下达动员令,于3月1日开始入缅。
而当远征军在缅甸奋力作战时,英国军队又望风溃逃,使远征军孤军奋战。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远征军仍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取得了皮尤河、斯瓦河等一系列战绩。其中突出的是同古保卫战和仁安羌大捷。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部队走过缅北村寨,深受当地华侨的欢迎。
同古(东瓜)在仰曼铁道线上,南距仰光200公里,北距曼德勒300公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在日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英军溃退仁安羌,撤退前将储油库炸毁。
在仁安羌战斗中,英军将领威廉·斯利姆给新38师第113团团长刘放吾上校的手令。
手令翻译全文:
“致113团团长刘放吾上校
兹派你率领贵团全部,乘汽车至平墙河(宾河)地区,在该处,你将与安提斯准将会合,他将以所有战车配属你。你的任务是攻击并消灭平墙河北岸约两英里公路两侧之敌
威廉·斯利姆1942年4月17日上午11时”
孙立人给刘放吾的命令
日军在仁安羌负隅顽抗
仁安羌战役后,中国士兵和英军装甲部队的士兵亲切交谈。
日军在占领仰光后直扑同古。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在师长戴安澜的率领下防守同古,与3倍于己的敌人激战12天,打得十分英勇顽强,这是远征军入缅作战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战斗,歼敌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为远征军后续部队的行动赢得了时间。
中国远征军第200师战士在机枪阵地上向日军猛烈射击。
戴安澜在同古与敌激战后奉命撤退,1942年5月16日,突遭日军重兵伏击,全师伤亡惨重,戴安澜胸腹两处中弹,还是突出重围。在多雨的山林中,戴安澜的伤口感染恶化,5月26日行至孟关(即茅邦)时,以身殉国,终年38岁。
戴安澜将军
美国政府授予戴安澜将军的勋章
毛泽东作挽诗赞扬戴安澜:“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周恩来的挽辞是: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尽管远征军将士浴血奋战,由于战机错失、英军溃逃,加之远征军上层指挥不统一,最后仍兵败缅甸,10万将士,损失过半。
兵败缅甸后的溃退,成为中国抗日战场最悲壮的一页。
缅北撤退途中的中国远征军
还要指出的是,远征军在撤退中,由于错误的路线,相当多的部队走入缅北野人山原始森林,大部分人员未能走出。
中国远征军士兵在缅北原始森林里伐木开路
只有孙立人率新38师审时度势,选择了沿着缅印边境的山林地带进入印度,较完整地保存了部队(7000人)建制和装备。
远征军入缅10万人,最后生还的仅有万余人。实际上,在缅甸的战斗中牺牲的只是1万多人。换言之,在撤退中非战斗牺牲的达4万多人。
怒江阻击战
1942年5月3日,占领缅甸之后的日军第56师团的装甲车和汽车部队攻占我滇西边疆重镇畹町。尔后,沿滇缅公路迅疾推进,连陷遮放、芒市、龙陵,直扑惠通桥。
向中国境内逃难的华侨
日军的战略目标十分明显:拿下惠通桥,跨过怒江天堑,攻占保山,直趋昆明,进而威逼中国陪都。如此,中国抗战形势将不堪设想。
这是美国人画的《惠通桥之战》。
在这幅绘画中,容易给人们产生一个错觉,好像是飞虎队把惠通桥炸毁的。实际上炸毁惠通桥的是中国守桥的士兵。由于飞虎队从空中对通惠桥西岸日军的打击,加上远征军的奋力阻击,最终将日军挡在怒江以西。
飞虎队轰炸通惠桥西岸的日军
中国远征军在飞虎队的配合下,最终将日军挡在了怒江西岸。从此,日军与中国军队以怒江为界,对峙长达两年之久。
腾冲人民站在滇西抗战最前列
1942年5月中旬,腾冲、龙陵沦陷,保山告急。
1942年5月4-5日,日本军第五飞行师团出动54架轰炸机对滇西重镇保山进行狂轰烂炸。鼠疫、霍乱和脑炎等热带烈性传染病随即爆发,使得在“南方丝绸之路”上繁荣了千年的“永昌府”古城十室九空。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内,保山死亡人口超过5万。如果按照城市居民数和死亡数的比例计算,二战中遭受轰炸损失最为惨重的城市,保山当首推第一。这张日本轰炸机驾驶员拍摄的珍贵照片是来自日本最权威的二战书籍——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的《战史丛书》第五集“缅甸攻略作战”。
腾冲籍的民国元老、云贵监察使李根源急电中央,请缨西行杀敌。
李根源
李根源回到保山后在保山金鸡村召开军民大会,到会者有远征军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各界知名人士、保山八乡四哨绅老、乡镇长、在乡军官,以及中小学教员数百人。
李根源慷慨陈词,大声疾呼“保山乃战略要地,对抗击日寇收复失地,有重大作用”,倡议各乡组织“义勇自卫队”。
《告滇西父老书》石碑,立于腾冲国殇墓园忠烈祠前。
会后,李根源又发表了著名的1500言的《告滇西父老书》,申言“苟可有利于民族、有利于抗战者,虽毁家纾难,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我父老必报定更大牺牲之决心,始能保住滇西,驱逐敌寇,恢复失土,始能在云南抗战史中占最光辉之一页”。
腾冲县抗日政府卓有成效的工作,团结人民,支援敌后部队,有力地打击了日军。日军对其又恨又怕,多次出兵“扫荡”,以图消灭抗战政府。
两名为在敌人后方活动的游击队队员
游击队员们在训练渗透战术,用于对日军据守在滇缅路上的重镇芒市进行情报侦察活动。
用步枪和汤姆式冲锋枪武装起来的游击队员们正准备给日军以致命的打击。
缅北游击队
中缅边境的游击队
1943年元旦,松山日军守备队举行向天皇“遥拜仪式”。图中正面单独站立者为日军“拉孟守备队”队长松井大佐。
日军在高黎贡山扫荡
侵占龙陵的日军
腾冲文庙的启圣宫被日军亵渎辟为“慰安所”
日军扫荡多次受挫,始终不能达到目的,于是只好改变手法。
1943年8月31日,日军驻腾冲行政班本部长田岛寿嗣函邀张问德县长会谈,“共同解决双方民生上之困难问题”。
9月12日,张问德复函田岛,信中列数并谴责日军侵占腾冲的种种罪行,驳斥田岛的阴谋,严正指出田岛及其同僚“终有一日屈服于余及腾冲人民之前”,等待你们的是“即将到来之悲惨末日命运”。
张问德(1880-1957)说,我们民族正是缺乏一种咬住敌人死不松口的狠劲,帝国主义才将我们看得一钱不值。老县长一身正气和傲骨。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说他:“硬得纯正,硬得正直,硬得正气。”是敌占区骨头最硬的县长。
张问德答田岛书大义凛然,是一篇伸张中华民族正气的讨敌檄文。
此文一出,马上被争相传诵,重庆《中央日报》、《大公报》,《云南日报》以及其他省的报纸亦争相发表,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民心士气。国民政府对张问德进行表彰,誉其为“全国沦陷区五百多县县长之人杰楷模”。
日军渡江失败后,在怒江以西的占领区实行法西斯军事统治,大肆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
日寇的暴行,激起滇西各族人民的极大义愤,英勇反抗,并且配合中国远征军派往敌占区游击的军队,开展敌后抗战。
1942年5月16日,驻腾冲城日军200余人沿龙川江北上,护路营营长李崇善联合瓦甸区区长孙成孝、自卫队长纳其中等各率所部设伏于瓦甸归化寺一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击毙日军中队长牧野以下44人,孙成孝、纳其中及官兵共46人阵亡。这是腾冲人民就以自己的地方武装向武装到牙齿的日军正规部队打响了第一枪,挫败了日军骄横的气焰和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抗敌军民的土气。
图为滇西抗战胜利后,云贵监察使李根源为此役牺牲人员所修建的“战士塚”。“战士塚”三个字为李根源所书。
腾冲周边的龙陵、潞西、南甸(今梁河)、干崖、莲山(今盈江)、陇川、瑞丽、泸水等县和佤山地区的傣、景颇、阿昌、傈僳、德昂、佤和汉族人民,先后组织了10多支抗日游击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直到迎来主力部队的滇西大反攻。
龙潞区抗日游击支队司令兼龙陵县县长朱嘉锡,领导2000余人的敌后抗日游击队,以龙陵、潞西两县交界的木城、象达为基地,北上龙陵、镇安,西进芒市、遮放,经常出其不意地袭击日军,给日本侵略者造成巨大损伤。
颁发给滇西敌后抗战立功将士的“志勇”证章
在日军入侵滇西期间,边疆各民族上层中涌现出一批抗日代表人物,他们是云南土司抗战的英雄。其中突出的有刀京版和线光天等人。
左:刀京版(1899~1966),傣族,干崖(今盈江县)第二十四代土司,云南辛亥革命先驱刀安仁之子,1913年袭职,在民族中享有很高声望 。1938年,中央飞机制造厂迁雷允时,任工厂修建主任。1942年日军入侵滇西,利用自己的影响,联络干崖附近的土司、山官,组织滇西边区抗日自卫军,任第一路军司令,下辖四个大队,分别进行抗击日军的游击战,著名的旧城浑水沟、芒允等伏击战,给前来进犯的日军以沉重打击。
右:线光天(1911~1986)傣族,潞江第二十二代土司,1926年袭职,素有忠贞爱国之心。1938年修筑滇缅公路时,组织部属群众,很好地完成任务。1942年5月,龙陵沦陷,承担守土之责,被任命为滇西自卫军潞江支队司令。率领自卫军在怒江西岸辖区内坚持游击斗争,与远征军的游击队相互配合,使日军不敢轻易出动骚扰,有力打击了日军侵略者的气焰。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寄诗称赞:“土官世代笃忠贞,与我交深昆弟情,今为宗邦捍边圉,人人应起作干城。”
栗柴坝抗日遇难同胞纪念碑
「未完待续」
前情回顾:
滇西抗战:“大后方第一生命线”
下期预告:驼峰航线
本文主体内容摘自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编
《滇西抗战》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3年8月出版
文字整理: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