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深海里的捞螺人,他们日赚上千,堪比大学教授


嵊山,浙江省舟山远离大陆的东海中的小岛,面积4.22平方公里,但海岸线总长19.26公里,岛上有常住居民1.1万,95%以上从事着与海洋捕捞有关的工作。但仅有10多人在从事着这项低成本高风险的工作,深海捞螺。


53岁的刘存良换上潜水衣,一把铁勾,一个网袋,腰上缠着管子,“扑通”跃入海中。铁钩用来固定自己,网袋是装集螺用的。
掏螺的季节是每年的5月到10月。5月底,海水还冰冷刺骨,此时老刘已经是第二次下海作业。
10年前,螺不用捞,聚在一起有10公分厚;现在,即使潜入水下10米,也得仔细寻找。他们,只能用最简单的设备,潜入深海。
可现在每次下水,收获都少得可怜。“大约从十年前开始,岛上的螺类,贝类越来越少,近几年,哪怕潜入水下10米左右,都得细心寻找才能有收获。
这一天,他整整在水下作业了9个小时。只在午餐吃了两块饼干的时间里休息了下。收工时,他的眼睛已经开始充血,一双手被海水泡得发白浮肿。
下午4点,船靠岸,已经有人在等待收购。这一天,老刘收入了1100元,扣去柴油费100元,船老大工资200元,他的净收入是800元。
一些不能及时卖出去的剩货,老刘会拿回去给老婆做精加工,然后放到冰箱里存起来,等到家中有客人时,拿出来招待。
近海海洋渔业资源的枯竭,让不少渔民考虑是否另谋生路。10年前,嵊山岛的后头湾,是一个聚集着上千人的村庄,随着渔业资源的枯竭,交通的不便,如今已变成了空村。
岛民的墓地临着大海,靠海吃海的渔民们,对大自然多是有着敬畏之心。他们希望在祖先的庇护下,出海后能平安归来。岛上的居民越来越少,剩下的人在大多数的休息时间里,除了抽烟、喝酒之外也无事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