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綠汀音樂廳:上音人心中最神聖的舞台|流動建築與凝固樂音的奏鳴②

寫世紀過往的上音建築,

仍然吟詠著悠揚的樂聲。

◆ ◆ ◆ ◆ ◆

站在汾陽路20號的大門朝裡望

兩幢毗連的紅色小洋樓渾然一體

這裡曾是上海灘聞名一時的

“猶太人俱樂部”

如今左邊為上音辦公樓

右邊即為賀綠汀音樂廳

上音人口中的“賀廳”

是上音的靈魂所在

在白天

她默默守護著校園

為學院裡的師生們服務

在夜晚

紅白相間的磚瓦

在金色燈光的映襯下

熠熠生輝

猶如穿上盛裝

沉穩大氣的歐式風格

使她有著雍容華貴的氣質

每每到了傍晚

她美麗精緻的“外在”

和她豐富的“內在修養”

總能引得眾人前來

煥新

賀綠汀音樂廳原先是

猶太人俱樂部建築的一部分

迄今經歷了三次改造:

1958年後改建成為上音大禮堂

原本旁邊還設有小禮堂

即現今的貴賓休息室

原賀綠汀音樂廳(上音大禮堂)

原小禮堂

上世紀70年代進行了一些聲場優化

增加了吸聲處理

安裝了水泥木絲板

2002年

賀綠汀音樂廳在大禮堂的基礎上原拆原建

為確保音樂廳的淨空高度

保證聲場空間

調轉了舞臺的方向

如今的賀綠汀音樂廳

建築面積為4357平方米

舞臺面積為125平方米

擁有744個座位

舞臺沒有幕布

觀眾與舞臺空間巧妙融為一體

建築和聲學設計參照了

世界一流音樂廳維也納金色大廳

音響效果極佳

建築施工中也使用了許多

新型技術和新型材料

作為一流專業院校中的音樂廳

賀綠汀音樂廳完全具備

一流音樂廳的水準

記憶

賀廳一直是我音的重要實踐場所——

在這裡,奏響了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

悠揚的曲調似乎在

娓娓道來這動人的愛情故事

在這裡,唱響了

周小燕先生與學生們的天籟之音

似乎至今走入這座音樂廳

閉上眼仍然能想象出

當時精彩的演出

2005年國際歌劇大師班結業典禮

在這裡,留下了

代代上音人勤奮的背影

勵志的故事激勵著

每一代學子努力前進

在這裡,還曾經接待了

一大批中外友人

著名的小提琴大師斯特恩

就曾經到訪過這裡

許許多多老上音人

在這裡留存著最寶貴溫暖的記憶

還記得大禮堂的新年音樂會嗎?

聲歌系教授方瓊深情講述:

每年12月31日都有新年音樂會,辭舊迎新,每位教職員包括家屬都一起參與,大家把大禮堂的椅子都拆了。記得有一年,在賀廳門口點起了幾堆篝火,搭著臺表演,雖然上海的冬天很溼冷,但每個上音人的心裡感覺很溫暖。那種凝聚力和氛圍,很讓人留戀。

方瓊教授和她的學生們

搖籃

現在的賀綠汀音樂廳在功能上

對內承辦學校學生音樂實踐活動

各類講座和大師班

如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

上海室內樂藝術節

上海國際打擊樂周

上音國際鋼琴大師班等等

也是報告集訓場所

每一年秋天

她都為剛入學的新生開啟大門

回憶當年

每一年夏天

她為許多畢業生開啟新的征途

為每一位上音人翻開人生新篇章

同樣,賀廳還是聯接內外的紐帶

對外承接著許多大型高質量演出

為市民提供了社會音樂教育

的高質量平臺

女高音歌唱家沙拉·克約

賀綠汀音樂廳

記錄著代代上音學子

在舞臺上光輝的剎那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

優秀的音樂家

她是上音的靈魂

是音樂家的搖籃!

*感謝王偉忠老師為系列報道提供協助

文案:戴蔚

資料圖:檔案管理處

設計: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