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巢禪師究竟是誰?

今天伴著纏綿的秋雨,啊切,終於差點就感冒了。憑藉著金光護體,挺了過來,再次提醒大家,注意加衣保暖喔~

今天給大家聊聊計收豬八戒之後的一點小故事。收了老豬之後,取經團隊逐漸擴大,向著西天逼近。行過了烏斯藏界,猛抬頭見一座高山。

這時候。唐長老分外小心,於是懷著“前方高能,注意交替掩護撤出陣地”的高尚情操,對徒弟們作出了重要指示,“小心左右”。

這時候,八戒道:“沒事。這山喚做浮屠山,山中有一個烏巢禪師,在此修行,老豬也曾會他。”

坦白說,這座山很美!

山南有青松碧檜,山北有綠柳紅桃。鬧聒聒,山禽對語;舞翩翩,仙鶴齊飛。香馥馥,諸花千樣色;青冉冉,雜草萬般奇。澗下有滔滔綠水,崖前有朵朵祥雲。真個是景緻非常幽雅處,寂然不見往來人。

根據分金定穴理論,和十六字風水秘術的指引,能在此修煉的一定不是一般的和尚。果然,前面出現一個老和尚,八戒歡呼:“烏巢禪師,給我籤個名白?”

還好作為師父的老唐沒有失去身份,更加沒有忘記偉大革命導師唐太宗先生的歷史性囑託,“一定要成功!”

基於這樣的出發點,再結合取經的當前形勢,老唐上去就作揖,像老和問:“路途果有多遠?”

老和尚畢竟是得道高人,說話總是一副“天機不可洩”的模樣,禪師道:“路途雖遠,終須有到之日,卻只是魔瘴難消。我有《多心經》一卷,凡五十四句,共計二百七十字。若遇魔瘴之處,但念此經,自無傷害。”三藏拜伏於地懇求,那禪師遂口誦傳之。

一句話概括:路很遠,最終一定能到。就像回答人總是要死的道理是一樣的,充滿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思維。

老唐一看,高人果然是高人啊!不能就讓他這麼跑了啊!要問問儲存路經才好下次繼續觀看啊!

那禪師傳了經文,踏雲光,要上烏巢而去,被三藏又扯住奉告,定要問個西去的路程端的。那禪師笑雲:

道路不難行,試聽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處。

若遇接天崖,放心休恐怖。行來摩耳巖,側著腳蹤步。

仔細黑松林,妖狐多截路。精靈滿國城,魔主盈山住。

老虎坐琴堂,蒼狼為主簿。獅象盡稱王,虎豹皆作御。

野豬挑擔子,水怪前頭遇。多年老石猴,那裡懷嗔怒。

你問那相識,他知西去路。

禪師就是禪師,出口成章,口吐蓮花,急性就做了一首五言詩,讀來朗朗上口,合轍押韻,白描敘事兼備,感嘆抒情皆有,並能用口語化語言表達出取經過程的艱險。

那麼問題來了,這個出口成章,作詩都不用打草稿的人究竟是誰?

居然連老豬都層會過他,他會老豬幹嘛?

此外,此人不光文采斐然,武功也是不弱。

行者心中大怒,舉鐵棒望上亂搗,只見蓮花生萬朵,祥霧護千層。行者縱有攪海翻江力,莫想挽著烏巢一縷藤。

居然連老孫都上不到他的一根毛,此人還用蓮花護身,畢竟是佛門中人。

此外,居然還熟悉取經的整個路線規劃圖,以及每個關卡的妖怪,甚至連唐僧的徒弟都很清楚。

此人必是取經企劃的直接參與者。

而且,此人不傳《四十二章經》、《楞嚴經》等藏有人間珍寶的經書,偏偏傳授《心經》,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學過佛學的同學已經在舉手了。他們知道,心經是佛學的入門基礎,就像座標是立體幾何一樣。只有有了基礎,才能安安靜靜地成佛。

另外,再說說老唐,老唐的前身並不是老唐,而是金蟬子,身為萬世老二的金蟬子犯了戒,於是下到基層繼續修煉。老百姓一看,這是修煉,上仙一看,這哪裡是修煉,明明是拿到基層鍛鍊一下,然後作為儲備幹部,提幹才是目的啊!

金蟬子當年是如來的二弟子。要提幹當然少不了如來這個幕後黑手的暗箱操作。只是一個人不具備作為佛的基本素質,即使在佛的位置上,也待不住。

這是由於明白這一點,如來才化身烏巢禪師,過來點撥點撥。所以,一上來不說有多遠,也不提有多少災難。先傳授心經給老唐,讓其開悟。

縱觀天地人三道,可以作唐僧師父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如來。

所以,烏巢禪師不過是如來變化,用來點醒唐僧的化身而已。

那麼,他為什麼要出現在收服老豬之後呢?

很簡單,老豬是唯一一個沒有經受痛苦就成為唐僧徒弟的人,他就是要用烏巢禪師的身份去政審一下老豬,看一下是不是玉帝那邊派下來的間諜,所以老豬“會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