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河南高考答题卡掉包考生之一被指论文造假获得自主招生资格?

梁宝明


随着答题卡调包事件的展开,越来越多的爆料出现在大众面前。四名考生之一的苏小妹被指在参加北师大自主招生期间有两篇论文涉嫌造假,更有网友曝出苏小妹所在的郑州一中此类现象并不鲜见。

客观地说,这篇论文不属于造假,顶多是灌水,估计作者自己也不知所云,甚至有代笔的嫌疑。

按理说应该一码归一码,就事论事,答题卡调包就是答题卡调包,该怎样鉴定就怎样鉴定,该怎样调查就怎样调查。该事件的结果和论文造假似乎扯不上关系,此时曝出这些,容易让人产生转移重点的嫌疑。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说谎会成为习惯,造假也会。尤其当一个人的品质出了问题,就很难再按照常理来推断了。

现在曝出的在自主招生中发生的事情明显不公平,而自主招生又不是普通人可以染指的,这就令大众感到不爽。甚至产生新的质疑,会不会是某些考生在模拟考试或者自主招生里可以作假,但在严格的高考中却无能为力,所以才露出原形了呢?

抛开这些不谈,郑州一中的此类行为如果属实,也应该受到彻查。另外,那些给钱就登论文的刊物是不是也应该受到治理呢?

这些都是关乎教育公平和教育风气的大事,应该受到重视。

关于答题卡调包事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等待真相了。


夜雨如书


我特意去下载了这四篇文章看了一下,在此做出结论:

来自郑州一中的苏琪发表的这两篇文章,确有其事,的确是正式发表了,但是只能在维普期刊网上找到;这只能算是在几篇文献基础上做出的毫无意义的灌水文章,还真不属于抄袭的范畴,最多算是洗稿。

我是搞IT的,所以就点评一下,左边是苏琪的文章,右边是范习松、张勇的文章。黄色部分是苏琪文章的创新,红线画出部分,是这两篇文章大意相似的部分。


所以可以看到:

第一段说的意思虽然差不多,但左文和右文完全不同。

第二段,左文定义计算机网络技术,右文定义电子信息工程。

第三段,电子信息工程的三个方面,基本属于「借鉴」之后,修改了部分字句得来,段末还增加了关于苹果手机和iPhoneX的描述。

第四段,左文有,右文没有

第五段,都写了设备的开发,具体文字已经洗过稿

第六段,虽然写了信息的传递,但是具体内容完全不同。

从第七段往下,所有内容都完全不同,大意也不同。

总的来说,苏琪这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文章,虽然能够摆脱抄袭嫌疑,但是文章整体可读性太差,技术过于落后(如在2018年强调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在企业的应用,现在WebService、ESB、API等才是企业主流),不知所云(从头到尾就没说明计算机网络技术指的是什么,是TCP/IP协议,还是RDP,或者其他加密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也完全没有定义),这篇文章除了灌水,毫无价值,是否为学生亲自撰写,没有证据,只能保持怀疑。


总的来说,我们写论文的时候也要借鉴其他文献,避免重复造轮子,所以只要有新意,而且没有大段复制黏贴,是不能算抄袭的。

这就是一篇让孩子的履历好看一点,方便申请北师大自主招生的论文,怎么来的?虽然不是抄袭,也是东拼西凑攒出来的。


北师大自主招生的要求:

攀登计划:择优选拔对天文学,或哲学、日语、俄语专业领域具有浓郁兴趣、特长基础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通过自主招生的,高考投档成绩超过当地一本线,达到北师大同科类调档线或模拟投档线下35分或25分(750分制)以内,即可录取。


这才是最牛掰的玩法啊,现在发篇文章不过1500块钱,两篇文章不过3000块,这样就能响应攀登计划,降低35分录取,不比挖门盗洞找内鬼换答题纸方便多了?如果加上三好学生加分、奥数加分……本来公平的高考才变得不再公平了。


这次河南高考调包事件,反而折射出各大高校自主招生的黑幕,讲真,自主招生的规模还是越小越好,真的是太不公平了,毕竟降低35分录取的要求,只要有两篇灌水文章,也就唾手可得;农村孩子哪懂得这些?


任易


一件让许多人第一时间义愤填膺的公共事件,眼看着就变成了一出闹剧。在这场闹剧中,苏同学的父亲是一个关键人物。

作为掉包一事中学生家长的带头人,苏同学的父亲有另一个关键身份:公检法干部。也正因为这个身份,使得最初的公众情绪变得更高。原因很简单,在大多数公众的认知里,正因为是公检法干部,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才能通过各种手段去判断和公开掉包一事,也正因为是公检法干部的子女都遭遇掉包,才让大家变得恐慌,对高考更加不信任。

但理性判断,这两种认知其实都未必成立。只不过,大多数人未必有这样的理性。

在我看来,苏同学的父亲更像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长,特点就是能折腾。当然,他的体制内身份所衍生的一些资源(不管这些资源多么有限),确实也让他变得更能折腾。

这几年里,他的女儿换过学校,进的都是好学校,甚至包括一届毕业生上万人的“高考工厂”式超级中学。作为一个周口干部,能把孩子送到郑州最好的中学之一,他显然为了孩子动用了自身的所有资源。但这种过高的期待,也许给孩子带来了巨大压力。

而在论文造假这件事上,更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过高期待会给孩子带来何种命运。

看看苏同学写了什么论文,一篇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一篇是《天文学的基本性质和发展规律》,两篇都是抄袭之作。其实只看题目,大概就能知道真相。据说郑州一中的论文抄袭早已成风,全是为了获取自主招生名额。这种为了高考无所不用其极的做法,一方面确实跟河南的较低录取率有关,另一方面也少不了家长的期待和参与。

熟悉中国社会,熟悉代际特征的人都应该知道,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期待何等之高,同时,为了满足这种期待,为了孩子,大多数人都会不择手段,这也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现实。

这种心情,或许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但这种做法不但违法,也不可能教育出真正的好孩子。

从现有证据判断,基本可以确定:这场闹剧,就是几个考砸的孩子碰上了不愿意相信孩子考砸的父母,在这个过程当中,少不了偏执,少不了过高的期待。


叶克飞


事出蹊跷必有妖。这件事不是考生撒谎这么简单。结合后来网友披露的一些信息,本人觉得问题的关键在自主招生。从事过教育一线工作的人尤其是高中教师很容易看出该事件猫腻所在。

目前可以确认两点∶1、苏小妹自己承认撒谎;2、目前网上有证据证实苏小妹以极不正常的方式获得了自主招生资格。这本身就是舞弊行为。

参加过高考监考和阅卷等工作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高考换卷(而且换四科的试卷)得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得逞,也是最愚蠢、最原始、性价比最低的作弊方式。为什么呢?首先,这必须买通监考人员。两个监考员、三十个考生,而且外面还有市级巡视员、省级巡视员。考试过程中监考员不准抽烟、不准打瞌睡、不准带手机、不准随意走动、不准交头接耳、不准停留在某位考生座位旁边看考生答题……而且考生的任何举动一览无余。结束铃响后考生全体起立,按次序离场,然后监考人员按小号在前大号在后的顺序收考卷……整个过程中监考人员必须相互监督,不得单独离开。所以如无两个监考人员配合,换卷是不可能的。第二,每场考试监考人员随机抽签。也就是说,进入考点之前,每个监考员都不知道自己监考哪一个考场。如果在考试过程中换四科试卷,至少需要临时买通八位监考员。您觉得这种可能性有多大?第三,如果在考试过程中无法完成换卷,那只能在试卷运输环节或者阅卷现场换卷,但那就太可笑了。要知道四门学科阅卷是在不同的场所、由不同的人员、在专人监督下解封试卷袋、现场全程高清监控的条件下扫描上网,评卷人员在电脑上完成阅卷,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试卷。而且河南省有九十多万考生,那么四门学科总共接近四百万份试卷,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要想完成换卷,而且是在四个不同的阅卷场所、近在四百万份试卷中精准地换掉同一个考生的试卷,可能吗?变魔术也变不出来啊!那么运输环节呢?相信很多陪考的家长看到过,那可是荷枪实弹的武警专车押送的(注意,是一群武警,不是一个武警)而且试卷已经处于密封状态,考完一科押送一科。这种条件下可能换卷吗?

另外,可能很多家长并不了解自主招生,在该环节钻漏洞的行为其实是在侵犯其他考生的切身利益。本事件的主角苏小妹取得了自主招生资格。一般自主招生资格预审过程中对学生平时成绩是有要求的,而平时成绩由申请者所在学校单方面提供,而学校在这方面是不是做了顺水人情也未可知。所以,那个所谓几次模拟考试多少分的材料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如果有人做了顺水人情,目前肯定瑟瑟发抖,担心彻查。他肯定想不到有些人得了便宜还耍刁,捅出那么大的娄子!

所谓自主招生,就是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降低分数标准予以录取。有网友晒出苏小妹曾发表过两篇专家级的学术论文,分别涉及网络工程和天文学!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这算不算特殊人才?但这两篇学术论文被人指出是抄袭的。通过这种手段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实际上就是侵害其他考生核心利益的违法行为。但那些被侵害了利益的普通家长却在替那个蒙蔽他们的人喊冤,这无异于被人贩子卖了还替人贩子数钱。高考分数揭晓后对分数存疑的考生可以查分,这是高考的规定动作。苏小妹的家长为什么等到本科录取尘埃落定了才要求复查?这里面的水实在是深得超出大家的想象。大家听说过某名牌大学招生处长受贿几个亿吧?听说过某土豪二代十二岁自主招生进某名牌大学吧?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在招收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方面具有很大的发言权,当然,省教育考试院会把住投档的最后关口。简单点说,如果有高校因为苏小妹特别优秀想破格录取她,肯定会卡在投档环节。所以在高考招生的所有程序完成之后突然有人爆出所谓的惊天猛料,不排除绑架舆论向河南省教育考试院施压以求得网开一面的可能性。果然不出所料,一时间网络舆论其言汹汹,一下子把河南省教育考试院置于风口浪尖。

现在苏小妹自己承认撒谎,但以不正当手段通过自主招生资格审查本身就是严重的高考作弊的行为,而且,这绝非一个高中生独自完成的。所以,广大网友和学生家长应该坚决支持河南省教育考试院报警,彻查该事件的来龙去脉。

最后附一个链接供参考

https://m.weibo.cn/detail/4270875908263306

创建于2018.8.10

编辑事出蹊跷必有妖。这件事不是考生撒谎这么简单。结合后来网友披露的一些信息,本人觉得问题的关键在自主招生。从事过教育一线工作的人尤其是高中教师很容易看出该事件猫腻所在。

目前可以确认两点∶1、苏小妹自己承认撒谎;2、目前网上有证据证实苏小妹以极不正常的方式获得了自主招生资格。这本身就是舞弊行为。

参加过高考监考和阅卷等工作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高考换卷(而且换四科的试卷)得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得逞,也是最愚蠢、最原始、性价比最低的作弊方式。为什么呢?首先,这必须买通监考人员。两个监考员、三十个考生,而且外面还有市级巡视员、省级巡视员。考试过程中监考员不准抽烟、不准打瞌睡、不准带手机、不准随意走动、不准交头接耳、不准停留在某位考生座位旁边看考生答题……而且考生的任何举动一览无余。结束铃响后考生全体起立,按次序离场,然后监考人员按小号在前大号在后的顺序收考卷……整个过程中监考人员必须相互监督,不得单独离开。所以如无两个监考人员配合,换卷是不可能的。第二,每场考试监考人员随机抽签。也就是说,进入考点之前,每个监考员都不知道自己监考哪一个考场。如果在考试过程中换四科试卷,至少需要临时买通八位监考员。您觉得这种可能性有多大?第三,如果在考试过程中无法完成换卷,那只能在试卷运输环节或者阅卷现场换卷,但那就太可笑了。要知道四门学科阅卷是在不同的场所、由不同的人员、在专人监督下解封试卷袋、现场全程高清监控的条件下扫描上网,评卷人员在电脑上完成阅卷,根本没有机会接触试卷。而且河南省有九十多万考生,那么四门学科总共接近四百万份试卷,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要想完成换卷,而且是在四个不同的阅卷场所、近在四百万份试卷中精准地换掉同一个考生的试卷,可能吗?变魔术也变不出来啊!那么运输环节呢?相信很多陪考的家长看到过,那可是荷枪实弹的武警专车押送的(注意,是一群武警,不是一个武警)而且试卷已经处于密封状态,考完一科押送一科。这种条件下可能换卷吗?

另外,可能很多家长并不了解自主招生,在该环节钻漏洞的行为其实是在侵犯其他考生的切身利益。本事件的主角苏小妹取得了自主招生资格。一般自主招生资格预审过程中对学生平时成绩是有要求的,而平时成绩由申请者所在学校单方面提供,而学校在这方面是不是做了顺水人情也未可知。所以,那个所谓几次模拟考试多少分的材料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如果有人做了顺水人情,目前肯定瑟瑟发抖,担心彻查。他肯定想不到有些人得了便宜还耍刁,捅出那么大的娄子!

所谓自主招生,就是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降低分数标准予以录取。有网友晒出苏小妹曾发表过两篇专家级的学术论文,分别涉及网络工程和天文学!对于一个高中生而言这算不算特殊人才?但这两篇学术论文被人指出是抄袭的。通过这种手段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实际上就是侵害其他考生核心利益的违法行为。但那些被侵害了利益的普通家长却在替那个蒙蔽他们的人喊冤,这无异于被人贩子卖了还替人贩子数钱。高考分数揭晓后对分数存疑的考生可以查分,这是高考的规定动作。苏小妹的家长为什么等到本科录取尘埃落定了才要求复查?这里面的水实在是深得超出大家的想象。大家听说过某名牌大学招生处长受贿几个亿吧?听说过某土豪二代十二岁自主招生进某名牌大学吧?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学校在招收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方面具有很大的发言权,当然,省教育考试院会把住投档的最后关口。简单点说,如果有高校因为苏小妹特别优秀想破格录取她,肯定会卡在投档环节。所以在高考招生的所有程序完成之后突然有人爆出所谓的惊天猛料,不排除绑架舆论向河南省教育考试院施压以求得网开一面的可能性。果然不出所料,一时间网络舆论其言汹汹,一下子把河南省教育考试院置于风口浪尖。

现在苏小妹自己承认撒谎,但以不正当手段通过自主招生资格审查本身就是严重的高考作弊的行为,而且,这绝非一个高中生独自完成的。所以,广大网友和学生家长应该坚决支持河南省教育考试院报警,彻查该事件的来龙去脉。

最后附一个链接供参考

https://m.weibo.cn/detail/4270875908263306

创建于2018.8.10


蓝色融冰32195356


论文是否抄袭,与学生举报高考答题卡掉包,有什么必然联系呢?

河南四考生举报高考答题卡被掉包,引起全国舆论轰动,究其原因,是许多家长和学生,对高考有关规则的不信任,至少笔者就是如此。

作为高考生或家长,有多少人曾经或现在,心中有愤怒和不满?

这种情况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这么多人关心答题卡事件,因为,大部分家庭都会有高考生,大部分学生都会经历这道关。

事件核心,四名考生的答题卡能不能公开?

我想,学生和家长一定愿意公开,但招办是不愿意公开的。

不想公开,可以找出多种多样的理由,因为规则掌握在招办的手里,而学生家长之所以举报,也是因为,在经过正常的成绩复核程序之后,只得到了公式化的回复,让家长不满。

事已至此,假如这四名学生的答题卡没有问题,为什么不干脆公开一下,让天下人看清楚呢?

假如公开了,所有的疑问不就解决了吗?

但现在偏偏不公开!

一共四名有疑问的学生,先是有一名学生承认自己错了,然后一片指责声。

再是又有一名学生的论文,被翻了出来,说涉嫌抄袭。

且不说,这名学生的论文并非全文抄袭,只是刚刚超过了30%的“认定抄袭”的标准,而且,这名学生的论文,并不是她获得自主招生的条件。

然而,没人管这些,只要是学生身上能找到错误,赶快抛出来!

我能否这样理解,假如最后的三名学生,一直不妥协,他们曾在某年某月某一天,曾闯过一次红灯被拍下来之类的新闻,也会出现在网上,被热炒呢?

学生举报“掉包”,那就应当去核实,去查证,到底有没有“掉包”!这种事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吧?如此拖延,到底为哪般?

最后回答题目,自主招生靠假论文吗?

我是2018考生家长,虽然自己孩子没有走自主招生,但也有所了解,据我所知,获得自主招生名额,并不包括是否发表过论文。

关于自主招生,规则显然是不透明的,但这种不透明,相比于高考中出现的问题,小很多。

换句话说,这名举报的学生有问题,其他自主招生有没有问题呢?

记得以往新闻中,北京某家长,就曾投诉北京某高校自主招生的不合理,称一些被以“竞赛”名义进入名单的学生,根本没有竞赛的经历,自己孩子竞赛得奖却不能进入名单。

我认为,现在不是讨论自主招生是否合理的问题。

不要转移视线好不好?

或者让考生和家长亲自看看答题卡,或者至少邀请权威人士亲眼看一看,何至于圈子越兜越大呢?


99随便


河南高考答题卡掉包事件,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关于高考链上的其它事情也开始慢慢浮出水面,在苏小妹承认笔迹相同、答题卡未调包之后,她的自主招生论文今天再次曝光是全文抄袭,随着事态的发展,不知道还是曝出什么夭蛾子。

从反映出来的信息来看,苏小妹所在的郑州一中抄袭论文是一种常态化,应该属于校内心照不宣的潜规则,那么如果这件事情属实,就不单纯是苏小妹一个人的问题了,而是整个学校在自主招生上面的集体舞弊现象,这必须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不然对于河南其它高考生同样也是一种不平,不见得就比调包的影响差。

从苏小妹今天曝光的抄袭来看,由此可见她的父母背负了多大的期望,利用一切能利用的资源和优势,费尽周折到了郑州一中,然后再凭借两篇抄袭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他们对孩子抱着极大的期待和信心。估计也正是这种高期望值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而让苏小妹不敢于面对自己的高考失利,选择了用谎言欺骗父母。

而作为父母呢?他们比孩子还有信心,自然宁肯相信孩子说的都是真的,当听到可能调包答题卡时,又通过各种方式看到原题卡,而且还一直举报反映,这个孩子真是把父母坑惨了。

最终的结局,可能是一场闹剧,而考生和家长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元芳有看法


比起之前掉包答题卡的问题,这次爆出的论文抄袭事件确实让我们倒向了谴责苏同学的阵营中。从开始的震惊到后来的冷静再到事件发酵,可以说既不是当事人想象的到的,也超出了网友们的想象范围。

针对论文问题我想说,论文的写作是不是一个普通中学生能完成的?大家经历了正规高等教育的人都了解一篇能发表的论文要求有多高。不是花钱有意为之很难办得到吧。那么家长老师在其中不可能没有干预的,那真的不能把这盆脏水泼给苏同学,谴责苏同学就完事了。

更有谁扒出的这个论文事件?因为苏同学并没有通过自主招生,所以这个事情也很隐蔽的,不是知情者不太能了解这件事情,因此,对谁有利就可能是谁扒出来的。

虽然我确实觉得答题卡掉包像是假的。但是用这种方式来伤害孩子,我觉得还是有些太过了。毕竟我们都知道论文这个东西是怎么回事。

再一个,也让我们明白了,想借助网络解决问题有时真的不是明智之举。爱子心切的家长们确实要清醒。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被孩子的一些谎言蒙蔽,现在的孩子和以前真的不一样,掩盖事实、害怕失败、输不起是一些比较典型的心理问题,家长应该多多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


泽源317


如此一般的模拟考试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竟然凭借两篇造假论文通过了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的自招初审,作为一名高三老师,我想说这个家庭不一般,绝对不一般!

今年我班正好有一个学生通过了北师大的哲学系的自招初审,这是我班也是全校文科前几名的学生,最后高考成绩636分,全省前1000名,而班里通过中传那个学生,高考成绩是633分,她两个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全是A。其他的同学,根本没有通过这两所学校的,我真的不明白这位苏同学的模考成绩和学业水平是如何通过初审的,难道就凭两篇论文?

一、发表论文是自主招生中含金量最低的,大学教授们应该最清楚吧!

对于绝大多数高中来说,发表学术论文就是一个笑话!当然,不排除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但是少之又少,而且这才是大学真正要寻找的人才。然而,很多学生除了论文,没有其他任何材料,而论文怎么来的,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个《数码刊物》、《赢未来》我没有听说过,如果连抄袭的论文都能发表,估计花钱就可以吧。

我查了下北师大的自招简章,没有明确说明论文是其条件之一,发表论文,最多可以和第三条联系起来,属于学科特长吧。

既然论文参考性不大,那么考试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就应该很有参考价值,但是,通过改考生的自招申请表上的成绩看,确实很一般:作为一名理科生,物理考过25分,化学稳定在40多分,有点太不正常了吧,学业水平考生2个A(其中一个还是信息技术)7个B,1个C,这个成绩也不太像郑州一中100多名的学生应该有的成绩吧。

二、造假的论文,大学审不出来?

苏小妹曾写过两篇论文2017年发表《天文学的基本性质与发展规律内容》、2018年发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分析》,这两篇论文被指与中科院院士王绶琯2007年发表的论文《天文学的基本性质与发展规律》以及范习松、张勇2014年发表的《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实践》高度相似。

这样的论文,如果说花钱就可以在小刊物上发表,那么这两所大学初审时难道不去查一下吗?查出来应该不难吧。尤其是高中生写这样的论文,审核的老师应该很敏感才对啊,而且北师大自招简章里面也有专门的说明啊!

所以,自主招生已经由选拔特殊人才,变成了选拔特殊背景的人才了!只不过这次,苏小妹把她爸坑惨了。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高中教学和高考研究,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答题卡调包”这个大萝卜还没拔出来,就带出“论文造假”的脏泥巴,让人细思极恐!

听说“论文造假”进高中有什么感觉?我感觉中国教育界的“净土”逐渐在沦陷。“论文造假”这个命题因为方舟子的打假,火爆了一阵子。没想到今天的高中,能出来这种事。

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还是为了升学“不择手段”?

“论文造假”对孩子三观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今天他敢“抄袭一个论文”进大学校门,明天他就敢把这股“歪风邪气”带进“科研机构”!更可怕的是,“论文造假”的背后,可能还有家长的支持。

有人说孩子是无辜的,不可能想出来这种“招数”。但是谁又敢说这股“抄袭的歪风”,在高中生中群体中没有“扩散”呢?

学生、家长、学校到底谁的责任大,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

不要因为“论文造假”的问题,而忽略了“答题卡调包”事件本身!

“论文造假”是被“答题卡掉包”事件带出来的,调包事件“悬而未决”,再填“论文造假”的梗,这一年的夏天“高考界”的传奇事件还真多。这些“奇葩”现象说不定只是“冰山一角”,冰冻三尺不知几日寒?大树根深不知深几许?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苏小妹的论文涉嫌造假,竟然是网友爆出来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让孩子得到好的升学机会,这无可厚非。但是使用“论文造假”的手段,这无形当中影响了升学的公平性。上几届的学生有没有这种情况呢?以后还会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呢?让人细思极恐!


红色雄起


要想摧毁人们对于某人的信任,先要让更多的认了解她,特别是关于她的阴暗面,苏同学的父亲想当然作为这次事件的主要组织者,那么苏同学必然承受更多人的曝光和质疑,我相信对于她的这些材料都是她身边的熟悉她的人所为,因为作为吃瓜群众根本没有机会了解这些情况,更不可公之于众,这两篇论文的爆出,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搬出。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对于他们这种夸张的表现,熟悉她们的人们已经受够了,是时候动手撕下他们伪装了,因为,这件事情确实牵动太多人的神经,除了对于一切“不承认”以外,就只剩不承认了。没有任何理由的“不承认”,其实就是对于公众智商的侮辱!

这两篇论文并没有作为自主招生依据,但参考引用超过35%已经属于抄袭的范畴。从一个侧面来反应出,当事人并不是那么纯洁,也不是那么高尚。背后也有很多的龌龊和不堪。

也就是他们并不是社会正能量的代言人。

达到这个效果已经行了,怀疑往往是瓦解对方的开始。

很多人说这是掩饰,顾左右而言他,我觉得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思维。有人只等“是或否”的结果,其他一切都表示怀疑,但我想说,现在都一切都表示怀疑,公布了简单的“是或否”的单选结果,你就会相信吗?所以必要的前戏还是要做足的,不然到时候你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