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这座寺院有着一千六百多年历史 虽藏于深山,但常年香火旺盛


灵隐寺,浙江杭州最有名气的寺院。 到杭州,不来灵隐寺,等于没到过杭州。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
灵隐寺的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 慧理和尚来东晋传法,一日来到杭州西湖西面的武林山,见这里清水秀,白云飘渺,怪石嶙峋,很像印度的灵鹫山,惊讶地叹道:此乃中天竺国灵鹫山下的小峰,怎么会飞来? 灵鹫山为仙灵所隐之地,慧理和尚认为武林山也将成为佛国佳境。 于是,便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将寺前山峰称作飞来峰。

历史上灵隐寺规模最大当数五代吴越时,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 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 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 康熙皇帝六下江南,四次巡游灵隐寺,清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帝曾赐名“云林禅寺”,匾额如今悬在天王殿上。  乾隆也六次南巡灵隐寺。
在我们的常规印象中,一般的寺院,前面往往比较开阔,以炫耀法门的气派。 然而,灵隐寺这整座雄伟的寺院,却深隐在群峰环抱的山谷中的浓绿之中,寺前一泓清泉流过,使人恍如置身于仙灵所隐之地。 夏日来灵隐寺最为惬意,走在恬静的小路上,参天古树浓荫蔽日,身边潺潺清流伴随,一溪之隔是幽幽秀峰,那种暑意立消的快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灵隐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法堂、华严殿为中轴线,两边附以五百罗汉堂、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等建筑构成,殿宇恢宏,建构有序。 大雄宝殿中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是以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用二十四块樟木雕刻镶接而成,共高24.8米,妙相庄严,气韵生动,为国内所罕见。

相传,灵隐寺是活佛济公-道济和尚出家的寺庙。 如今,在道济禅师殿中,还供奉着一尊右手拿破扇、左手持念珠、右脚搁在酒缸上的济公佛像。
活佛济公,原名李修缘,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一生怡然飘逸,喜好云游,出行四方,足迹遍及浙、皖、蜀等地。 他以手持破扇、身着破帽破鞋垢衲衣,貌似疯颠,却为人采办药石,治病行医,解忧排难,常常灵验,广济民间疾苦,其形象家喻户晓,其德行广为人们所传诵。 据说求愿很灵验,因此每天来礼佛祈福的香客络绎不绝。
灵隐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众多的文物。 寺前的飞来峰石刻造像,是中国南方石窟艺术的重要作品。 这些雕琢于石灰岩上的佛像时代跨度从五代十国至明,在470多尊造像中,保存完整和比较完整的有335尊,妙相庄严,弥足珍贵。

天王殿上悬“云林禅寺”匾额,为清康熙帝所题;大雄宝殿前的石塔、天王殿前的石经幢均是五代十国吴越时的遗物;寺内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龙藏等珍贵宝物。  文/图 纳兰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