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民宿的吸引力,新常態下的民宿開發與營銷

【前言】

各位老闆,晚上好!

我現在是山裡跟大家問好,我這裡的世界感覺都睡著了,雞們和鴨們都睡了,只有蟲子還在有一聲沒一聲地叫著。在這樣的環境跟遠方城市的你們說說話,感覺很特別。

親們,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們!

因為我跟段總在網絡的遇見,便有了這堂課的緣起。不過,這堂課來得不容易,也可以說是姍姍來遲。但是,畢竟還是來了,所以此處應該有掌聲!

首先我們應該感謝段總的結緣,才讓我們有機會隔空對話。這是網絡給我們帶來的方便,可以說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是千里眼和順風耳。

只是,任何工具的發明,都有兩面性,網絡也一樣。不好意思,在我的眼裡,網絡就是工具。有人會覺得網絡是一個世界,網絡就是生活,那是認知上的問題,不想在此展開討論,再說這個話題跟本次講座無關。

總的來說就是希望網絡給我們帶來方便,而不是羈絆和迷失。

說到講座,我覺得這也說不上什麼講座,我更願意認為這是一場閒談。希望就民宿,我們抽這個時間坐下來談談,個人淺見僅供大家參考。有說得不對的地方,我們可以深入探討。

關於民宿,本人有過很多體驗,也參與了一些民宿的開發建設和營銷策劃,積累了一點心得。希望借這個機會拿出來,跟我們分享。

1【關於民宿:要客觀地認識】

首先我們要承認,現在民宿確實很火。至於,到底民宿是不是火過了,我們先把這個問題擺在一邊。但是,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現在大部分民宿的運營狀況並不是很好:要麼是受季節性的影響、物業使用率底下,要麼是因為定位的錯誤導致慘淡經營,要麼是沒有行程自己的產業履帶、被動維持……

我個人的判斷是:民宿還會繼續火下去,但要面臨行業的洗牌。

民宿從情懷,到投資熱點,再到產業化和品牌化發展,必定需要經歷生生死死的考驗。只是,作為民宿經營者如何保證繼續活下去,既能遙望遠方的詩意,又能好好面對眼前的苟且。所以,我希望真正的民宿從業者,能夠客觀地認識民宿,不要因為頭腦發熱而盲目投資,也不要因為聽到“狼來了”而做無為的掙扎,更不要因為在一片唱衰中而失去基本的經營理性。

當一個商業現象,成為了一個行業,這句話就成立了:只有消失的企業,沒有消失的行業。

只是,民宿到底是酒店賓館業的剝離、還是再生,值得討論。這是專家的事情,我們要關心的是:如何做一傢俱有吸引力的民宿,服務好自己的客戶,做出效益和品牌。

不管你是在什麼情況下進入民宿這一行,既然進來了,不管是交夠學費了、還是一路高歌過來,都沒有關係,關鍵是在新常態下,能夠通過民宿的運營形成成熟的商業思維和進退自如的商業智慧。

我們要關心的不是別人怎麼說,而是市場叫我怎麼做;或者,我要努力給什麼,就是創造什麼樣的體驗。

在行業認識上,不要人云亦云;在經營認識上,不要東施效顰;在市場認識上,不要盲目投資;只有客觀的認識,才能理性抉擇。

2【關於產品:民宿可能是麻雀】

麻雀雖小,但它玩得是整個天空。

還有一句話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民宿小不怕,問題是看圍繞著主題的系統是否完整。

民宿最怕的是沒有主題,沒有主題就沒有靈魂,建築就成為了行屍走肉、就成為了沒有生命的建材堆砌。

之所以用麻雀比喻民宿,意思是一個民宿項目一定要有生命。

本來民宿應該是一個藝術品,因為個性化是藝術品最關鍵的生命力;藝術品如何商業化,是一個很大的命題,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亂象叢生就是因為這個命題沒有得到有效破解;就算民宿成不了藝術品,那至少應該是工藝品,可以複製但要有屬於自己的美感。民宿不能成為元素的堆砌,更不能成為旅途的住處這麼簡單。民宿應該是一種生活的主張,應該是建立在居住功能上的精神溝通載體。

所以,民宿要能滿足旅客居住的基本要求,也就是旅社的功能要具備,又不能成為旅社的替代品;還要能滿足住客其他方面的需求,如旅遊的需求、放鬆的需求、交友的需求等等,這要根據民宿項目的規劃設計而來,不好一概而論。

產品結構要完整。賣什麼都有可能,但是一切要在安全、正常的情況下進行。民宿,作為一種產品,想要熱賣,先後要具備產品的完整性。

基本產品:提供基本的符合標準的住宿、餐飲服務。室外:庭院、花園、菜園、小果園、公共大露臺、觀景廊、小型戶外運動場等。室內:自助廚房、自助洗衣機、休閒茶室、咖啡吧、小型紅酒吧、棋牌室、檯球桌、書房、影音室、理療室、工藝品陳列室等。

特色產品:結合主人的愛好,打造創意民宿休閒活動,如工藝品製作、休閒娛樂室、音樂酒吧、沙畫製作等

配套產品:提供民宿住宿以外的餐飲、購物、休閒等配套產品,如咖啡館、餐廳、特產銷售等;聯合周邊資源和景區,開展主體性旅遊活動,如農耕體驗、垂釣、溫泉浴、滑草、古建築參觀、景區遊覽等。

免費服務:早餐、咖啡茶飲、美食加工、旅遊行程諮詢、代訂機票、車票、門票、推薦美食、出租車、土特產代購、接站、接機服務、組織特色民宿活動、包車服務、自行車、轎車租賃等。

有一年我們一家人經過杭州,我們選擇住在西湖邊的一家民宿,除了區位、價位等方面的考慮,讓我們下決定是因為:車位。在杭州西湖邊住宿,對自駕遊一族來說,車位不得不重點考慮,房價可以貴點,但不能沒有停車位。當然,對西湖邊的民宿,西湖是最大的配套,這個問題會在市場這個環節再展開說。

民宿的小而全,一方面是指在物理功能上,另一方面是指精神層面。

不管設計什麼樣的主題,要能支撐得起來,不然就成為了忽悠。在“體驗經濟”面前,翫忽悠註定死路一條。

3【關於營銷:金盃銀盃不如口碑】

這看起來是一句有道理的廢話,問題是——知不是道。

關鍵是知而後能行,行而後有果。

除了線上的各種指數,民宿營銷最核心的要給住客留下好的體驗感受。再多的榮譽,再好的評價,最終都要落實到具體的消費體驗上。

民宿營銷如果有什麼法門的話,無非是:創造好的體驗,形成良好的口碑,播傳起來。

不要以為是打錯字了,對,就是——播傳。

而不是傳播。

自媒體時代,傳播已經不夠了,最好是播傳——播出去,就能傳起來。

在分享經濟的今天,只要跟客戶建立關係,產生了消費體驗,至少朋友圈都在播傳——這包括好跟不好的體驗。所以,在自媒體的今天,不要小覷客戶的口碑。今天的營銷,不死在別人的嘴上,可能就死在別人的手指上。

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媒體,每個人都是意見領袖,每個人都是他朋友圈的信息發佈臺。

4【關於市場:消費力決定項目成敗】

很多人問我:民宿能做嗎?

這樣問,我只能說暈倒。這個問題太寬泛了,不是不想回到,而是沒法回答。按照邏輯順序,先要知道在哪裡做,才能回答能不能做;先要知道誰在做,才能回到能不能做。

民宿三要素:時間,地點,人物。

時間:考慮市場機會和開發節點。

地點:考慮消費力和消費半徑問題。

人物:考慮誰在做,消費對象是誰。

總合加起來,都是要問“消費力”的問題。

市場就是需求:發現需求、創造需求、滿足需求。

民宿作為體驗式旅遊資源開發新興模式,最重要的核心在於地域性特色。

就發展規律來說,未來的民宿將會呈幾大趨勢發展:

1★產品主體化

隨著民宿市場競爭的加劇,未來民宿將逐漸擺脫早期單一依託景區的發展模式,而圍繞某個主題進行差異化打造,形成本身具有旅遊吸引力的主題民宿。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民宿也必將會呈群集式發展,而不單單是某個民宿項目的單體的主體化問題。

2★品質精品化

隨著市場的成熟,大資本將會大量湧入民宿這個產業,民宿產品將會朝精品化、豪華化、高端化演進。這是民宿產業大洗牌的開始,也是民宿產業進入大發展的時候,也就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3★業態多元化

從單一到多元化,是民宿行業發展的必然規律。未來的民宿將會不斷延伸產業鏈,在住宿和早餐的基礎上,拓展出嚮導服務、特產銷售、休閒娛樂等增值服務,乃至意想不到地往跨界發展起來。

4★經營連鎖化

在民宿發展到一定階段,經營者將著手打造自身的獨特品牌,並逐漸擴大經營範圍,實現連鎖化經營,甚至會有國際型企業進入這個行業,也是民宿產業品牌化的開始。

5★管理規範化

目前國內的民宿發展尚缺乏統一的標準,這個有待未來政府將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管理細則,推進民宿開發與管理的規範化發展。

6★運營專業化

這是必然趨勢,也是產業發展的需要,就目前這種“摸著石頭過河”的模式註定走不遠、做不長,只是行業的探索式前進。未來,不管是在開發模式上,還是在推廣模式上,民宿都會慢慢形成自己的專業化作業,藉助互聯網的力量,形成線下跟線上的互動,把社會資源進行更良性的整合,為我們的出行提供各種個性化的服務,讓“在路上”成為一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