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朐籍優秀軍人風采—戰鬥英雄井元亮、馬長剛事跡

★ 前言 ★

戎裝戍邊,衛國保家;解甲歸田,富民強邦;這是軍人的典型寫照,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91週年,縣人民武裝部從臨朐縣各行各業中遴選了部分優秀退役軍人代表和現役軍人典型予以宣傳,他們的事蹟是新時代背景下軍人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忠誠之路。忠誠是軍人的寶貴品質。在部隊,軍人是拋頭顱灑熱血,誓死捍衛祖國利益;脫下戎裝,不改本色,在祖國需要的地方散發光熱。正是這融入血脈的“軍魂”,讓他們保持著聽黨指揮、始終如一、艱苦奮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作風。幾十年來,他們以革命軍人的奉獻精神和團隊精神,為黨凝聚戰鬥力,為國分憂,為群眾解難,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著,在他們的感召下,軍人群體中,湧現出一批模範人物和先進事蹟,讓我們以他們為榜樣,心中永遠有使命,眼中永遠有人民,肩上永遠有責任,胸中永遠有激情,為建設美好中國、美好臨朐而貢獻力量!

第一部分 戰鬥英雄

滇南憶事

井元亮

井元亮 五井鎮陽城村人,1957年生,1976年入伍,1978年入黨,1979年5月任濟南軍區某部排長,1985年3月赴雲南參加對越防禦作戰,期間,帶領全排出色完成戰鬥任務,1985年8月提升為副連長;1986年4月提升為連長,同戰友英勇殺敵,作戰勇敢,戰績突出,6月凱旋歸來。圓滿完成了部隊首長交給的任務,戰後,全排因戰功卓著,榮立集體一等功,他本人先後被師黨委授予“對越防禦作戰優秀幹部”“優秀共產黨員”,先後榮立戰時一等功、三等功各1次; 1993年轉業安置到縣公安局工作,2017年退休。

1985年3月26日下午17時,部隊到達雲南省文山平壩部隊營房。稍作休息,便轉入緊張而又艱苦的臨戰訓練。40余天的訓練時間,渺無人跡的黑虎山竟被他們的雙腳踩出了一條崎嶇的山路。

5月16日,臨戰訓練結束,團召開了接防誓師大會,會上,團黨委向各營、連授了錦旗,他所在的八連錦旗上繡著“攻如猛虎,守如泰山”八個大字,由連指導員帶領全連指戰員向團黨委宣誓,在這即將奔赴戰場之際,八連全體指戰員宣誓:“人在陣地在,絕不丟失一寸土地,攻如猛虎、守如泰山,陣地有我勇士在,越寇休想渡邊關”。

5月17日,連召開誓師大會,會前,大家齊唱了《當祖國需要的時候》這首歌,歌詞是“當祖國發出了戰鬥的號令之後,我們就穿過硝煙和敵人搏鬥,為了大地百花盛開,為了原野綠水常流,為了嬰兒甜美的微笑,為了媽媽不再擔憂,前進吧,親愛的同志!前進吧,英雄的戰友!”歌聲雄壯有力,響徹天空,歌聲之後,播放了營長下達作戰命令的錄音:“八連!配屬無座力炮、高射機槍各一個班,堅守老鄧弄方向!三排配屬重機槍一個班,堅守5號、8號、9號高地!”之後,井元亮代表全排表了決心:“奔赴疆場懲越寇,共產黨員要帶頭,密切協同配合好,堅決守住5.8.9!”誓師會上,全連指戰員慷慨激昂,豪情滿懷,紛紛在“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錦旗背面莊重地簽上名字,並宣誓:“簽字吧!血氣方剛的男子漢,告訴祖國,沒有辜負您的養育之恩,為了祖國,汗不足惜!血不足惜!生命不足惜!”井元亮寫的誓言是:“碧血灑老山,捐軀為誰?為國威軍威振奮,夫妻分居數載,意義何在?在千家萬戶團圓中。”

5月26日凌晨,全排在茫茫大霧中爬山涉水,登上了要堅守的5號、8號、9號高地,完成了與友軍的換防任務。井元亮奉命帶領三排八班,配重機槍一個班,堅守8號高地任務,此高地長約70米,滿山是樹,易攻難守,環境十分惡劣,高地上濃霧整日不散;塹壕裡,泥水潺潺流淌;貓耳洞裡,被子沾著水珠,身邊蚊蟲撲頭蓋面,腳下,蛇鼠匆忙亂竄;張牙舞爪越寇經常偷襲進攻,罪惡的炮彈不時地狂轟亂炸,“死神”隨時威脅著,就在這樣的環境下,硬頂了330個晝夜,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許多感人的故事。下午16時,在一號哨位約10米處突然聽到有響動的聲音,擔任警戒的戰士丁海隨即拉動槍機,大喊一聲“若松空依”(意思是繳槍不殺),幾乎同時,敵特工將一枚手榴彈投向丁海面前,並開槍射擊,丁海受傷了,咬著牙向敵人投出了一枚手榴彈,當投出第二枚手榴彈時,因傷勢過重,倒在了血泊裡,聽到爆炸聲時,全排立即奮起還擊,將敵人擊退,待衛生員給丁海包紮時,發現身上30餘處傷口,胸部多出受傷,井元亮按他的示意打開了他的口袋,掏出了一張被彈片穿破了的信紙,鮮血染紅了大半,當時猜想,是給家中的信或者是遺書,當展開一看,心頭不由一振,映入眼簾的是“入黨申請書”……“萬一我光榮犧牲了,請黨組織在我的墓碑上刻上‘共產黨員丁海之墓’,”捧著這份血染的入黨申請書,戰友們的眼睛溼潤了。

6月5日凌晨3時11分,敵人的一個加強排前來偷襲,被偵察員早已發現,並及時做好了戰前準備,當時他在想,過早還擊,不僅夜暗霧濃,殺傷力不大,易過早暴露自己,便下達命令:“沉住氣,待敵人靠近了再打!”趁著夜光,50米、40米、30米……井元亮大喊一聲“打!”頓時槍聲響成一片,有的越軍被擊斃,其餘的倉皇逃跑,井元亮用電臺迅速給炮兵報告了準確位置,炮彈頓時在敵群中開了花。越軍偷襲遭敗,不甘心,過了一會,在炮火的掩護下,又組織兵力,分三路向陣地猛撲過來,陣地上火光沖天,硝煙滾滾,樹木被燒焦,爆炸聲震耳欲聾。突然,一塊彈片貼著他的左額橫飛而過,鮮血染紅了井元亮的左臉,班長段德生急忙過來為他包紮,他急忙把班長推開說:“別管我,快準備組織反擊。”他忍受著疼痛,連續向敵人投出了3枚手榴彈,在強大火力的反擊下,敵人只好藉助大樹和石頭縫進行躲藏,經過約5分鐘的休戰,越軍象輸紅了眼的賭徒似地向陣地發起最後的衝擊,井元亮用袖子抹去臉上的血跡,指揮戰友們繼續反擊,突然,一枚手榴彈在他腳下“嗤嗤”地冒煙,他迅速抓起反投到了過去,只聽“轟”的一聲,在敵人面前開了花。戰後記者採訪井元亮時,問他當時是怎麼想的?井元亮回答:“我們只有一個信念,你不把他打死,他就把我們打死,為了陣地不丟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堅守!”

當拿到山東人民送來的鞋墊時,眼淚頓時留了下來,沉重的心情想起了家鄉;每個戰友都特別想家,想到家鄉的親人和父老鄉親,有好多的話要說,寫封信吧,壓在枕頭下的信箋都長了毛,這時,有位戰士提出了建議,每個戰友在煙盒上、罐頭盒的商標上,寫上各自的誓言,向山東省委、省政府做了彙報,省長李昌安的批示是:“這就是八十年代青年人的主流,從這些年青人的誓言中,我們得到什麼啟示?應把它推薦給山東人民”,並撰寫了署名文章《這就是當代青年的主流》,在《大眾日報》《山東青年報》、省電臺、電視臺等媒體進行報道宣揚。

7月10日,《山東青年報》刊登李省長文章飛越千山萬水,送到了前線陣地上,隨後,山東和全國各地紛紛郵寄了上千封慰問信和慰問品,有小學生送來的紅領巾,有“小百花越劇團”郵來的背心,有黨政機關送來的錦旗等,23日,山東省委、省政府又覆信給八連,給予了高度讚揚,傳達了7600萬山東人民的親切問候。捧著這些信件和慰問品,覺得件件重千斤,戰友們在與親人生死離別時,都沒有流過淚,但在這時,人人都留下了熱淚。

最使井元亮難忘的是他女兒左腿患有小兒麻痺症,本想去醫院治療,因他急速奔赴前線征戰而耽誤了,欣慰地是他參戰後,家鄉親人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了他的家庭,當時縣委書記張廣恂、縣長遲昭厚、五井鎮黨委書記盧荊芝等多次到井元亮家走訪慰問,問寒問暖,縣師範、進修學校師生自願捐款,營子吳家廟村吳紹慶老醫生精心為孩子治療;當他在陣地上得知這些消息後,倍感激動,更激發了奮勇殺敵、堅守陣地的信心和決心,圓滿完成了黨和人民交給的戰鬥任務,榮立了戰功,受到昆明軍區司令員傅全有、副司令廖錫龍、濟南軍區政委遲浩田、山東省省長李昌安等領導和首長們的接見。

甘灑熱血寫青春

馬長剛

馬長剛 辛寨鎮辛寨村人,1962年生,1981年1月入伍,浙江省湖州市某軍軍直偵察連戰士,1984年入黨,1984年12月,時任偵察班班長,在對越自衛反擊戰輪戰期間,帶領全班出色完成戰鬥任務,英勇善戰,戰績突出,個人榮立戰時一等功,1986年6月轉業安置到縣供電公司工作。

馬長剛入伍後,在新兵連訓練期間,刻苦認真,上進心強,自覺遵守部隊的條令和條例,實彈射擊課目均取得優秀成績。分配到偵察連後,他虛心向老兵學習,向連隊幹部請教,很快適應了連隊的工作和生活,積極主動找老兵開展談心活動,不斷修正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連隊組織的固定靶、運動靶實彈射擊中,均取得優秀成績,被連隊譽為“神槍手”,在組織的擒拿格鬥中,因身材魁梧、體格鍵壯,分解動作和組合動作考核均取得優異成績,年年被連隊評為先進個人。

1984年12月至1985年5月,馬長剛所在的軍直偵察連、工兵連、防化連、通訊無線連、炮兵連等單位,隨軍部赴老山地區擔負對越防禦作戰任務。時任偵察班四班班長的馬長剛,當聽到他所在的排要奔赴前線時,他3次找到連隊幹部,要求到前線去參加戰鬥,那時,連隊要求每人都要寫決心書,他是這樣寫的:“養兵一日,用兵一時,我是一名黨員,又是入伍4年的老兵,現在是我報效祖國,報效家鄉人民的時刻,請組織讓我到第一線,到最危險的地方去吧!”

部隊上陣後,作為偵察班班長的馬長剛,帶領4班戰鬥在146號高地,那裡地形險要、山高路陡,亂石成林,2米多高的石峰被炸飛,1米多深的壕溝被炸平,全班人員只能藏在大石縫裡度日,夜間,他們要經過敵人的炮火封鎖區執行潛伏任務,他們每天只能用壓縮餅乾充飢,每人4天喝一壺水,面對艱苦的條件,馬長剛機智靈活,英勇果斷,勇敢善戰,堅守前沿陣地28天,在陣地失守,排長負傷的情況下,主動接替指揮,積極出擊增援,組織數次戰鬥,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了“誓與陣地共存亡”的鋼鐵誓言,牢牢地守住了陣地。

在前沿陣地貓耳洞內的戰士說:“越南鬼子不可怕,就怕皮膚潰爛癢的渾身抓!”老山前線潮溼多雨、各類蚊蟲肆虐。貓耳洞內空氣汙濁,溼度極大,用水奇缺,有的貓耳洞距離敵人陣地太近,時時處在敵人的槍口監視之中,軍工運送給養和生活用水只能在大霧天或大雨天進行,而且僅靠人力背水不能按時運送和滿足正常需要,因此,洞內的戰士們用水十分珍惜,除了正常飲水外,他們捨不得單獨用水刷牙,漱口的水順勢就喝下去。在這種情況下,儘管洞內空氣汙濁,儘管蚊蟲叮咬奇癢難耐抓破發炎,他們也捨不得用水擦洗身上。因此,貓耳洞內的戰士患皮膚病的概率很高。在前沿陣地的貓耳洞內,年輕的戰友們用患著皮膚病的身軀忠誠地保衛著祖國的南疆!在貓耳洞內的戰士近 3 個月沒理過發、沒刮過鬍子、沒洗過澡,長的頭髮、鬍子散發著難聞的氣味,本是血氣方鋼的年輕小夥,因長期在洞內堅守,見不著一絲陽光,他們的臉蠟黃憔悴!

1985年1月15日凌晨1時許,越軍精心準備的大反撲開始了,炮彈猛烈轟炸,4班與連指揮所失去聯絡,馬長剛就主動地冒著密集的炮火,將偵察的情況跑去向連部指揮所報告情況,及時贏得了戰鬥的主動權,擊退了敵人的多次反撲,取得了戰鬥的勝利。3時30分,越軍又集中7個營的兵力向“145”“146”號高地進行大規模反撲。面對敵人的反撲,他沉著冷靜,根據敵眾我寡的形勢,將全班人分3個戰鬥小組,成三角形戰鬥隊形,用交叉火力反擊敵人,有力地支援了步兵作戰,擊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地反撲。2月中旬,在執行任務中,他不顧個人安危,主動開闢道路,在霧大林密、山高路窄、敵情顧慮較大的情況下,機智靈活、巧妙地開闢了1000餘米的通路。在一次執行偵察任務時,一名戰友不慎觸雷,他毫不猶豫地撲向戰友,奮不顧身地搶救,自己也不幸踩響地雷,右腿被炸掉,為了不暴露小分隊目標,仍忍痛組織後撤、隱蔽,堅強地撤出戰鬥,因流血過多而昏迷過去。馬長剛為搶救自己的戰友,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把生的希望讓給戰友,用自己的鮮血換來了其他戰友們的安全,表現了一個革命戰士崇高的獻身精神,根據馬長剛在戰鬥中的表現,部隊黨委通報表揚了他的事蹟,並給他記一等功。

馬長剛寫給父母的信

父母親:新年好!

新春佳節將臨,在這舉國上下親人團聚的時刻,因我目前特定的環境,全家人一定會更加掛念。然而,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團聚,共享天倫之樂,我戰鬥在第一線,這是父母的光榮。

父母親:戰爭是殘酷的。我戰鬥的這塊土地隨意抓起一把泥土,裡面都含有無數碎彈片,每平方米平均落炮彈十幾發,這塊土地上,浸透著前線將士的汗和血,許多白髮蒼蒼的老人失去了自己心愛的兒子,許多年輕的弟妹失去了自己的兄長,許多幼小的孩子失去了自己可敬的爸爸,許多未婚妻失去了自己心愛的情侶。每當我看到和想起失去的戰友時,就暗暗的流淚,他們太年輕了,過早地離開了慈祥的母親,離開了這可愛的世界。如果不是在部隊,如果不是在戰場上,也許他們還在父母面前任性撒嬌,也許還在教室裡靜聽老師的教誨,也許在工廠裡或在田野上愉快地勞動,也許和熱戀的情侶在灑滿金色陽光的小路上盡情地追隨,也許在溫暖的小家庭裡,夫妻盡情地爭吻著自己的小寶寶。可他們卻永遠失去了本應該得到的一切,他們是高聳挺拔的青松,他們是不擇泥土的紅柳,是祖國的赤子。

五個月的戰鬥生活,使我重新認識了世界,思索著人生;人的一生可以燃燒,也可以腐朽,“能將自己的生命寄託在他人的記憶之中,生命彷彿加長了些。”“作為一名軍人,我們的生命同樣屬於父母,屬於親人,然而戰爭爆發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只屬於祖國、屬於人民、屬於戰爭的最後勝利。”在我們的陣地上,用石頭和彈片壘著這樣的大字,“碧血灑滿南疆,捐軀為誰?為國威軍威振奮;夫妻分居數載,幸福何在?在千家萬戶團圓。”

父親及全家親人,自一月十五日一戰之後,我連又接受了一項新任務—抓俘虜。這項任務即艱鉅又光榮,我可能參加,因我的身體好,軍事素質也不差,條件具備。為了給犧牲的戰友討還血債,我一定出色地完成戰鬥任務。假如我在戰鬥中“光榮”了,你們不要過於悲傷,應該為有我這樣的兒子感到自豪。兒子別無他求,只望你們把我弟弟送到我現在的部隊,接過我的槍,完成我未完成的任務,嚴懲越南小霸,這樣,我將含笑於九泉,心安理得,永遠是幸福的。如果我是戰爭的倖存者,我一定用勤勞的雙手,為了祖國早日騰飛,為了和平的花朵開遍華夏大地,與父老兄妹建設美好的家園。

祝全家安寧

兒:長剛

1985年2月5日

馬長剛父親的回信

剛兒:

得知你上前線的消息,家裡都為你高興和自豪,戰爭是殘酷的,是要流血和犧牲的,我作為一名老復員軍人是清楚的。你是我的長子,生你養你的父母,怎能不牽腸掛肚?但打仗是軍人的天職,養兵一日,用在一時,我深深懂得軍人的價值,懂得軍人的父母在兒子將要奔赴戰場時應該做些什麼。我和你媽媽送你參軍時,就意味著將你的一切與祖國的利益聯繫在一起了,為了祖國的富強和安寧,為了千家萬戶的幸福和歡樂,去戰鬥!去殺敵!這種生死拼搏,不僅你感到光榮,我們當爸爸媽媽的也感到自豪。在烽火連天的戰場上,望你英勇殺敵,一定當硬漢子,決不能當草包。不要為家事分心。現在家中一切都很好,你母親的身體比以前好多了。家中什麼也不缺,要缺,就缺你一張立功喜報,你要以飽滿的戰鬥熱情,敢打必勝的信念,爭取第一個炸碉堡、第一個衝入敵陣、第一個抓到俘虜,立頭功、立大功。

剛兒,如今咱們農村正值春季大忙,春耕春播,你在邊疆殺敵衛國,俺也為“四化”建設流汗出力,家鄉的親人們期待著你立功的喜報。

父:馬慶

1985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