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路由器,還有這麼多講究!

為什麼我花不少錢買的路由器感覺信號連個公用的WiFi都不如?

為什麼同樣是1000M的路由器,價格差了近十倍?這其中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怎麼才能花最少的錢,用著最舒心的WiFi?

說起路由器可能有的人耳生,說起WiFi大家卻很熟悉,其實WiFi是商品名,就像Jeep品牌成為了SUV代名詞一樣,WiFi如今也有著取代無線路由器名稱的勢頭了~~~

選無線路由需要關心的無非以下幾點——

信號覆蓋

速率

功能!

信號覆蓋和速度其實都是“標準"決定的

說到信號覆蓋得先提一個詞——承重牆,因為承重牆內有鋼筋,容易形成靜電屏蔽的效果,導致不易穿透,所以雖然公共場所的WiFi設備不值錢,但是在寬敞的區域卻容易形成廣覆蓋,而在家中路由器需要“翻越”的“障礙”卻有很多。如果一味的追求優異的性能,那恐怕你的路由器會長成這樣:

其實,性能固然重要,但所帶來的輻射、能耗也需要我們考慮,這麼多因素如何才能周全呢?

其實很簡單——看標準!

從前有一幫人搞了一個叫做IEEE的組織,沒事就指定標準,比如我們上網他們就制定了802.3標準,藍牙他們制定了802.15標準,而這無線網絡他們制定了802.11標準。好麼╮(╯_╰)╭合著我們身旁的標準都是他們一家定的啊~~~

說起這個數字你可能不熟悉,是的,還不如他們的後綴“著名”,這個802.11標準為了滿足人類不斷前進的無線網絡需求,不斷更新,從1997年更新到現在有了a/b/g/n/ac/ad,一路走來,我們可以看到每次新的版本都能比舊版本快上5倍以上甚至10倍,新的環保健康標準也使得他們更加的低輻射、高效、節能,總而言之,我們按照標準選擇最近的產品就行了。

比如當下,ad標準的產品剛上市不久,廠家對其仍屬於發燒、嚐鮮、高性能的定位,三頻(多了60GHz)7G速度(單信道,ac達到7G恐怕需要8天線),雖然各項屬性都好,但總不能為了一個路由器花一臺電腦的錢╮(╯_╰)╭

而ac已經成為主流,僅需120元左右就可以購買到ac的產品,ac標準採用2.4G和5G兩個頻段,避開大量2.4G設備的擁堵,向下兼容,互不干擾,採用MIMO(多進多出)多天線速度更快。目前高端產品僅需500左右,速度在2600M;低端120元左右1200M。

但很多廠家依然還在賣n標準的產品就顯得不太厚道了,150M速度的n標準路由器後期升級成300M,一般為雙天線設計,速度慢了將近十倍。

(當然,ac、ad遠不是全部,ah、af、ax也在開發,更高速度讓人充滿期待,未來更廣覆蓋、更低功耗不是夢想)。

功能

這都什麼年代了,路由器也要玩兒個綜合素質,比如多段可調信號強度,聽起來沒用?果斷調到最大?非也非也,睡前通過手機端app將信號強度降低,讓有網絡和低輻射兼得,豈不美哉;再比如配備USB接口,玩法頗多,比如接打印機、掃描儀、有的甚至支持接3G/4G模塊變身移動WiFi,接上移動硬盤則可以在局域網內共享你硬盤中的音樂、電影,不只是電腦和手機,甚至一些電視和電視盒子都可以播放其內容,有的路由器更是直接搭載了1T甚至5T硬盤,在夜裡幫你下載電影、遊戲等,還可以自動備份你手機、電腦、甚至相機中的數據,簡直就是個小電腦啊!

還有的路由器帶了許多有趣的功能,比如把網絡共享給他人,各家就有自己獨特的方式,tplink有訪客網絡,訪客無須密碼方便快捷,和主網隔離又不失安全;而小米則更會玩,有好友wifi功能,讀取微信好友列表,連wifi無須密碼,Pro還有NFC功能,無需設置甚至無須點亮屏幕只需一碰即可聯網,新出的3G又有了賺錢紅包功能,用小額的微信紅包換取WiFi權限,雖然少但也算賺點補貼家用嘛~╮(╯_╰)╭~

說了這麼多還只是廠家提供給你的,因穩定性、易用性、或者政策原因提供給你的最佳方案,不代表最多方案,如果想體驗更多意想不到的功能,則要更換路由器的系統,網友稱之為“刷固件”自己為路由器加上更高級的系統(比較知名的比如有OpenWRT、DD-WRT、Tomato、Merlin等),常規的路由器不過幾百兆赫茲CPU、幾十兆的RAM、8M的ROM,如果你看到了1.4GHz雙核、256M RAM、128M Flash字樣,你也就能猜得出他們能做什麼了,簡直是一臺小電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