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手中剪出了《葫芦兄弟》黑色的剪影剪出了充满想象的世界


梳着马尾辫的小女孩轻盈地玩着跳格子,调皮的男孩丢着套圈,身体前倾得几乎要倒在地上,一群小囡围坐在地上,玩着丢手绢……白纸上,栩栩如生的黑色剪影将人们带回几十年前的上海老弄堂。李建国,影视艺术设计师,精通剪影,当年风靡全国的剪纸电影《葫芦兄弟》的主创人员之一。他创作的“上海弄堂游戏”剪影生动地反映了上海老弄堂里孩子们的游戏场景,充满浓郁的上海风情。


孩提时代的李建国,多少次趴在二楼窗台上,用羡慕的目光看着兴高采烈的小朋友们,各式各样的游戏也无数次出现在他童年的梦中。他没想到有一天,能用心爱的剪影艺术实现童年时的梦想。
和许多上海人一样,李建国对上海的弄堂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弄堂里浓浓的生活气息,一直存活在他的记忆里。在他眼中,弄堂最能代表上海风情。“这套剪影作品不仅让各国游客了解上海的居住文化,更能引起海外游子的共鸣,还可留住城市记忆。”李建国对这套剪影作品的意义思虑深远。

可惜,这些弄堂游戏他一个也没玩过。“小时候,家教非常严,父亲不许我们玩这些游戏,每天被关在家里练琴学画。”李建国不无失落地说。不过,有失必有得。李建国戏言,没有游戏,就得有“替代品”打发时间,那就是学琴绘画。
李建国的父亲李佐华是一位科普教育工作者,曾参加第一届全国科技大会,不仅精通中外历史,而且非常喜欢文艺,不仅有很高的音乐造诣,还撰写剧本,他希望孩子将来能走艺术之路。李建国从小就在父亲的指导下学手风琴、绘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十多年前,正在学习西洋画的李建国突然接触到剪影,也许是缘分使然,他着魔一般爱上了这个“偏门”艺术,投入万籁鸣大师门下,专攻剪影。不久,悟性很高的李建国就出版了《剪影乐》一书,这是国内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剪影工具书。并被邀请到日本、台湾等地现场表演剪影,受到当地人的热烈欢迎。在对剪影艺术的求索中,他与万籁鸣大师也成为亦师亦友的忘年交。

妻子王蔚,也是家学渊源,能拉一手优美的小提琴,夫妻俩可谓琴瑟合鸣。妻子的艺术感悟力丝毫不输于李建国,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尤其精到。这套“上海弄堂游戏”作品中,也包含了妻子的智慧。
“比如这个吹肥皂泡,我对他说,吹这个泡泡一般都是站在二楼露台上玩,从上往下吹,下面的小孩子还会跑来跑去追肥皂泡。”王蔚说。她细腻的观察令李建国眼前一亮,一个真实而生动的场景顿时展现在眼前,于是就有了作品中男孩在二楼吹肥皂泡的画面。李建国说,这套作品中女孩的游戏多于男孩的,其中不少都是妻子提供的细节,比如丢手绢等。
李建国属于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总结的人,五彩的弄堂生活和丰富的现实经历都给了他无限的创意和灵感。从各种大型文化活动的策划到专利产品的设计,涉猎范围很广。其实,照他本人的说法就是融会贯通而已,因为在他看来生活中的一切都能给他智慧启迪,他把每一次的创新,每一个创意都当成是一次快乐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