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一齣好戲》張磊:我演戲愛琢磨,不怕苦,就怕沒演夠

“在劇組我從來都是加戲不減戲。別的演員是怎麼舒服怎麼來,我是怎麼苦怎麼來,我不怕苦,不怕累,就怕自己沒演夠。”——演員張磊

張磊接到《一出好戲》的項目是因為黃渤的一通電話。

“我後面想拍一個電影,但時間還沒定,如果你有時間的話,有適合你的角色,你可以過來參與一下。”

那是在2016年,電影還在籌備階段,演員沒定,開機時間沒定,一切都還沒定。

張磊和黃渤是相識二十多年的老朋友,二人算是識於微時,那時黃渤還不是金馬影帝,張磊也不是現在的“國民教導主任”,他們一起跑夜場,全國各地走穴,一晚二、三十塊錢的房間也一起住過。

年少時代的友情不摻雜太多利益糾紛,真摯無暇,張磊說他是看著黃渤從不容易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一出好戲》張磊的“兩難”

“這個戲太苦了”,回想起《一出好戲》的拍攝過程,張磊頗為感慨。

這裡的“苦”其實有兩層意思,一是拍攝環境的艱苦,二就是苦於如何塑造角色。

電影裡公司員工團建出遊遭遇海難,眾人流落至荒島上。風吹日曬,暴雨澆頭,爬山上樹、下海捉魚,遠離現代文明的生活不太好受,拍攝過程同樣艱辛。

《一出好戲》的外景地位於國外的一處小島,演員們每天早早起來化妝,從車上下來要走半個小時才能到達拍攝現場,“連上個廁所都得走那麼長時間。”

道路崎嶇,樓梯高矮不平,“從來沒走過平地,都是石頭,鞋走壞了多少雙啊,鞋底都走掉了。每個演員可能都走壞了好幾雙鞋,就這麼苦”,張磊回憶說。

剛過完年拍攝暴雨的戲份,二月末、三月初正是倒春寒,水一澆,渾身都溼透了,“你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每天只能在泥地裡走,太冷了。”

每個人嘴唇都凍得發紫,這樣一拍就是好幾天,呈現的只是一個鏡頭。

雖說拍攝地是個旅遊景點,但平常去的人並不多,設施開發規模不大。可一旦趕上旅遊旺季,周圍的民宿全部訂滿,住宿都很緊張。

拍戲多年,張磊還是第一次遇到如此艱苦的拍攝條件,而且時間那麼長,對演員的身體和心理都是一個考驗。但為了電影能夠呈現最佳的效果,任何辛苦都值得。

如果說自然環境的惡劣是每個演員必須要承受的,是其敬業精神的一部分,那麼角色塑造方面的困難,對於張磊來說就有些有心無力了。

《一出好戲》張磊試過很多角色,但感覺都不太對。最後,張磊成了片子裡的“餘總”,他和於和偉飾演的張總代表著高層資本家的形象,在荒島生活的初期階段,因為野外生存技能值為零,受到小王等人的百般羞辱,被迫從“雲端”跌入底層。

作為一部寓言式群戲,《一出好戲》給“老餘”的發揮空間有限,“找不到合適的人物性格,太難了。”為此張磊和黃渤聊了幾次,黃渤告訴他“你記住演人物就行,別演角色。”

張磊是一個愛琢磨的演員,他不喜歡中規中矩的表演。無論角色大小,是大製作的電影還是小成本的網劇,決不允許矇混過關,在他的眼裡沒有“糊弄”二字。

認真的性格和對演員的信念感不允許他這樣。

有時張磊會把劇組關係比較好的演員招呼到房間來,一起研究劇本,“想著把這出戏弄的特別出彩。”

有時演員們在房間裡研究十來天想出一個方案,有時是張磊靈光一現,他的點子特別多。每天收工回去張磊會仔細琢磨一天的拍攝,“這個鏡頭這麼演就好了,這句臺詞要是這麼說就好了。”

表演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永遠沒有滿足,永遠都在前進。

最初的剪輯版本是四個半小時,在完整版中餘總的戲份並不少。他是張總的發小,兩人關係親密,對小王的安排百般的不服氣,片中許多矛盾和爭端都是因他而起。

不過最終呈現在電影裡,主要集中在了開場老餘和小王、保安發生衝突的一場戲。

從《一出好戲》的籌備階段到後期將盡五個月的拍攝,張磊全程參與其中。這半年張磊坦言過得著實充實,從中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他對錶演的執著有目共睹,身邊的朋友、導演包括黃渤,都對他讚不絕口,“張磊真挺牛的,自己就想出這些東西。”

對於一個“戲比天大”的人來說,吃苦受累都沒什麼,他唯一怕的就是劇組不認真,導演拍行活兒。

“別的演員是怎麼舒服怎麼來,我是怎麼苦怎麼來,我不怕苦,不怕累,就自己沒演夠。”

黃渤,亦師亦友

張磊是一個重情份的人,他幫人,但從來不求人。

《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忽而今夏》等網劇火了以後,張磊成了“教導主任”的代名詞,他只要一站在那兒,校園青春劇的範兒就立住了。因此有不少劇組專門就找他演老師、教練的角色,有些是熟人朋友求幫忙。

但張磊不喜歡麻煩朋友,很少開口求人,尤其不想拿他的老朋友黃渤說事兒。但《一出好戲》黃渤是導演,根本繞不開。不說不行,張磊“哎呀”了好半天。

張磊和黃渤相識於上世紀90年代,是二十多年的老朋友。他們的青年時代正趕上歌手“走穴”的大浪潮。高中畢業後,張磊和黃渤一樣,開始跑夜場,全國各地走穴。

“大家經常會在一起演出,我認為這個地方不錯,我走的話也會把他介紹過來。”

2000年黃渤因管虎導演的電影《上車,走吧》進入影視圈。拍之前他詢問張磊的意見“你看能不能行?”

張磊讓他大膽去拍,然後“他就這樣去了,去了以後再也沒回來。”

實際上,張磊的第一份演員工作也是黃渤介紹的,算是手把手帶入行。

剛入行的時候,有一次有人找張磊演戲,給了一個男三、男四的角色。導演知道黃渤和張磊的關係,便對製片方吹牛,“張磊來的話,黃渤就會來客串。”

張磊並不知道製片方心裡的盤算,只是興高采烈的和劇組簽了合同。後來通過導演知道了對方的企圖,張磊大失所望,立刻就撂下話說“這活兒我不幹了。這話我開不了口,不騙你的。”

“這個戲讓黃渤給客串一下,我幾十萬到手,不能這麼幹,沒有格局,”現在再說起那件事,張磊依舊很激動。

最後製片方判定張磊無條件毀約,戲沒演成,錢也沒了。當時的片酬對張磊來說真的很重要,“但這不是錢的事兒,咱不能為了自己的目的去利用朋友,這樣做事兒不地道,不是我的為人。”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倆人見面,說起了這件事,黃渤說他都知道。兄弟間彼此的為人處事都太瞭解了,很多事兒,不用多言,一個擁抱,全在情義裡。

作為朋友,黃渤對作品的要求之高他比誰都清楚。

娛樂圈就是一個巨大的名利場,人在江湖,是否真心,很多話不需要多說,關係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以後但凡有合適的機會,黃渤都會叫上張磊,《倔強蘿蔔》《尋找微塵》《火線三兄弟》《心花路放》《2B青年的不醉人生》,包括這次的《一出好戲》,已經數不清和黃渤合作拍了多少戲了。

張磊用“亦師亦友”形容他們之間的關係,既能耍嘴逗貧,也能深夜談心,但在演員這條路上,黃渤是張磊的老師。

“他真的是手把手教我。他會跟我說,看事情的高度一定要遠,不管你演什麼,演員必須要真。”

影視圈靠本事但也拼人脈,都是你幫我,我幫你。但張磊從來不開口找黃渤幫忙,一來黃渤太忙了,每天連軸轉的工作,張磊不忍心麻煩朋友。二來走到現在,他心存感激“現在很好,在我能力的範圍內已經擴大化了。而且我相信,黃渤一定會看到這些戲,肯定會看到我的努力。”

當初來北京時因為張磊堅信自己的能力,“我想幹什麼,我肯定會幹成。”

做演員野心當然是有的。和黃渤拍《一出好戲》的這半年時間裡,心生敬佩,張磊直言自己學到了很多。

現階段的張磊已經走過了最初的迷茫期,劇本越接越多,“國民教導主任”的稱號讓他找到了做演員的自信。這兩年他還迷上了韓國電影,尤其喜歡宋康昊的戲,“小人物,大情懷”,是自己能夠努力的目標。

在張磊看來,角色沒有大小之分,全看你如何對待。

“我現在就在等一個機會,我相信我總有一天會找到合適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