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外桐塢,有許多我和青苔的故事

我用世俗裡的一個寡淡面容,

換整個浮華人間的隱逸江湖。

杭州西郊的外桐塢村,有一襲一襲的茶園在這裡綿延不絕,有許多藝術家們在這裡開各種工作室,淳樸與文藝一同在這裡發酵。

外桐塢77號也是其中一座。只是,它比較特別。

77號是一個小院,小到可能不足20平米。大片的綠色植物,把小院的圍欄矮牆層層掩蓋,像是神仙的居所。

大片的綠色裡,入口可能不太好找。

門口也全是植物的藤蔓,生長了3年的油麻藤已經開花。

今年的花,開得比往年的都要多。

等進了院子,你會發現這裡的植物比想象中還多。

鋪天蓋地的,從頭頂到腳下的,全是各種各種的綠色植物。

深深淺淺的綠,滿得似乎要溢出眼眶。

院落的主人名叫潘銳,

是一個把雙腳埋進土壤體會生長的人,也是植覺先生。

他甚至是還未滿三十歲,卻親手打造出這片意境悠長的院落。

他正當青春的年歲裡,與青苔難捨難分。

青苔,是植覺先生的悟點。

就像當年王陽明對著竹子格致,終成一代心學大師,

青苔帶給植覺先生的,也早已超越了具象,化作了一種無形的無處不在。

青苔告訴他——不爭,不搶。

植物為了生存,會爭搶雨露陽光。唯有苔蘚,會避開陽光,長在所有你會忽視的角落。

不爭,不搶。

這也許是潘銳長久以來一直找尋的東西,

最好的生命狀態,是平淡,是放下,是迴歸到一顆種子裡,落入土壤前的寧靜安穩。

潘銳的作品,有種侘寂之美,卻流露出一種無上的生命活力。

為表達產品更為細緻和透徹的美,他開創出用非常規的黑色背景來拍攝的方法。

然而卻被別人抄襲了去。

他也不爭,也不搶,只是把更多心血放在照顧和培育植物上。

他像愛著親人一樣愛著自己的植物,放在院子裡培育兩三年都不肯賣出。

只有當妻子提醒賬上快沒錢的時候,他才會把產品上架,然後被客戶一掃而空。

潘銳的青苔,有著千姿百態的形態,有的於朽木之上煥發新生,有的在石塊之上展現極致,有的從腐植之中探出生命的綠意。

潘銳的青苔,不只是用來觀賞,更是用來解讀。

外桐塢村77號的“植覺”,是潘銳的青苔工作室,

亦是他用來放逐的小森林。

如今,植覺先生要擴大自己的森林了。

先生的植覺最終試營業是4月27號,最終開業則是在7月7號。

他說:“快了,你何時來?我等你。”

入口處正對面的一面白牆,之前種下的黃木香已經初夏綠藤,開出小花。

當陽光透過屋頂的藤蔓在牆上灑下斑駁的影子,這份美會讓你記住。

門邊有一面鏡子,還未入內你便可以看見屋裡的形態,

我在屋裡也就能看見你的容顏,

看見你來時的樣子,是歡喜,還是哀愁。

正對著吧檯的,有一張簡陋的舊木桌,上面會方面我滿心歡喜的東西。

當然,若你也喜歡,可以帶走一二。它們值得承受更多人的愛。

這整面牆都會貼上照片。我們有太多回憶被銘刻,我也不願忘了你。如今,你是否安好,過的幸福快樂還是有些憂傷。

你的故事,我的故事,我們交織在一起的故事。

我們老木桌也經歷了很多故事,它身邊有音樂,有壁爐,有沙發,有酒,有書。

還有你。

我們在牆上掛了一個老門檻,它有多老,我也不知道。但你看,它中間被磨去了那麼多,定是經歷了不少人的走走停停。那些踩過門檻的人,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吧檯邊有一片幹了的苔,

一直放著吧,挺好的。

我有許多的瓶瓶罐罐,它們擺滿了一整面架子。它們來自哪裡什麼時候來的,我都不知道,或許忘了。

我甚至不知道,為何會有這麼多的瓶瓶罐罐。

那些暫時還空著的架子,那些佈滿滄桑的老木桌面,總有一天會豐富起來的。

至於有什麼,無非是理不清的人事,道不盡的悲歡。

還有你的故事,我等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