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区话题 中国军地干部对应级别,很多人都存在理解错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我国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非领导职务层次在厅局级以下设置。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对照这个划分,很多人能够分清官员职务级别高低,但对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等,一些人把他们笼统地划分为同一个职务级别,实际上是不正确的,常委只是参政议政的权利象征。同一个党委常委班子成员,职务级别有高有低,工资待遇是根据职务级别确定的,不可能都是同一个职务级别。比如中央政治局常委,有国家主席,有国务院总理,也有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级别是有区别的。这个班子级别太高,以一个县级党委常委班子为例,县委书记、县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都是正县(处)级,其他常委是副县(处)级,工资待遇是按职务级别确定的。

常委班子、党委成员并不是职务级别的标志,而是参与本级组织决策的权利。进入常委班子是政治权利的体现,不是职务级别的体现,所以,职务同级的官员,会因为是否班子成员,排序有所区别。以省委书记为例,进入中央政治局和未进入中央政治局的省委书记,职务级别都是省部级正职,不同的是进入政治局的省委书记有参与决策国是的权利。对于军队师以上至战区的每一级党委常委班子,职务级别相差更大,本级正职是政治委员和军事首长(司令员、军长、师长等)、副职包括副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副军长、副师长)、参谋长、政治工作部主任,还有两位常委比本级副职还要低半级,他们分别是战区(军、师)后勤保障部长和装备发展部长。

对于军地官员级别平级的问题,很多人都知道县团级的说法,其他一些职务级别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军队团级或相当于团的处级,与地方的县或县级市(区)是平级的,军队的团长(团级处长)、团政治委员与地方县级或县级市(区)的书记、县长(市长、区长)平级,都是县处(团)级正职。县处级以下是乡科级,在军队相当于营级,连(排)长属于非领导职务的科员或办事员。那么,师级、军级、战区级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刘源同志入伍前是河南省副省长,入伍后为武警部队水电指挥部第二政委兼副主任,当时武警水电部队编制是正军级单位,刘源同志入伍相当于副军。还有,省委书记一般都是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按照军队编制,省军区设军政主官,政治主官是省委书记,主持省军区日常党务工作的应该是第二书记兼政治委员,军事主官是副书记兼司令员。由此可以推断,军队军级相当于地方省部级,军队师级相当于地方市(厅)级,编者的几任师长、师政委转业到地方政府部门,根据军转干部降半级安置的传统,他们大多数进入省委省政府任副厅长(或相当于副厅的职务)。

那么,问题来了,战区级相当地方对应的什么级别?根据上述分析,战区级、军委下属相当于战区级别的部委(厅)、各军种总部的级别,应该在国务院副总理和省部级之间,具体职务级别,还需要看他的任职时间和资历。有人说战区与省部级平级,并以国防部长为证,因为国防部是国务院下属部委之一,但是,国防部长历来不仅是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之一(进入党组的部长很少),还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除了国防部和省军区、军分区等与地方党委有交叉,军委、战区是独立的,职务级别应该在二级、三级、四级之间(国务院总理为一级)。

军衔是军人特有的资历,军衔高低决定衔资的高低,但不能决定参政议政权利的大小,军衔低并不能说不进入常委(军委)班子(中央军委委员有中将,如军委委员、军委纪委书记张升民中将,而很多战区司令政委是上将没有进入军委)。另外,地方的科级和军队师机关的科长(副处级),地方县或县级市(区)的局(副处级)与地级市的局(正处)、国务院直属的局(副部或正部),还有军队军级机关的处与战区军种机关的处、各级军队机关的部,等等,在级别上相距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