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这座京北最大的湿地公园,景美,免费,还有着最重要的历史遗迹!

这是一座

京北最大的城市公园。

公园很大,历史悠久,名气不小,

环境很好,空气也很新鲜。

东临南丰公路,西接昌平城区,

北依南环大桥,

南接郊区村庄。

一处公园,

将自然风景与现代建筑、

原始生态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

又收到衔接城乡,

闹中取静的效果。

这里是

北京城不容忽视和忘记的地方,

她就是

白浮泉遗址公园

白浮泉

作为通惠河最北端的起点,

曾拯救过大元帝国。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这样评价:

“与历史上的北京城息息相关者,

首推白浮泉。”

这里现存

龙王庙、九龙池等文物建筑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代初建时

忽必烈将首都迁至北京,

最为抓心烧脑的难题就是粮食和水。

水利专家郭守敬在考察时发现,

白浮泉水不仅水量大而且异常稳定,

是引入京城极为理想的水源。

想当年,

白浮泉可是个成色十足的草根山泉,

“出生于”古代昌平州东南隅的

一座高不过70米的小山上。

或是想讨个好口彩,

这座小山被当地居民

冠以众多令人咋舌的名字:

龙泉山、龙山、神山、……

后来,

一股泉水在这座山半山腰冒出,

在一片平展的洼地上汇集成潭,

因那个年代泉水遍布昌平,

所以人们顺口以白浮村名命名:

白浮泉。

郭守敬运用早年治理黄河时

得出的海拔高度理论,

测得白浮泉的地势要高于西山,

所以将泉水大体沿50米等高线南下,

避开河谷低地,

向东南注入瓮山泊(昆明湖前身)。

按照今天的测量,

白浮泉的海拔为55米,

瓮山泊的海拔为40米,

白浮泉引水选线,

沿山路绕行六十余里,

而海拔高度缓缓下降不过数米,

其精确程度令人拍案叫绝!

河渠沿大都北部的山脚

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沿途又拦截了沙河、清河上游的水源,

汇聚西山诸泉,

使水量大增。

河水再向东南流入高梁河,

进入积水潭,

并以此为停泊港。

积水潭东侧开河引水,

向东南流,

再经金代的闸河故道向东至通州。

“全长一百六十四里又一百四步”,

真乃北京水利史上的惊世杰作。

从此,

北京有了供水的命脉。

到了明朝初期,

明成祖朱棣选址昌平修建皇陵,

担心引水工程破坏了皇陵的风水,

便决然废弃。

从此,白浮泉引水工程形迹渐失。

尽管如此,

白浮泉水仍旧汩汩流淌,

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过往的一切。

它那珠玉落盘的美妙,

明清两朝均被评选为“燕平十景”之一。

明初在泉上修建了九龙池,

龙头用汉白玉雕刻,

嵌入石壁,

泉水便从九个龙口中流泻而出。

直至上世纪50年代,

修建了十三陵水库,

加之北京城地下水水位陡降,

白浮泉的龙头渐渐干涸,

至此,

700多年的盛景不复存在。

今天,

为了重现昨日辉煌,

为保护白浮泉,

一座398公顷的

“白浮泉湿地公园”终将建成,

它的面积是颐和园、朝阳公园的1.5倍。

公园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湖河道

和湿地,

湿地比较原始,

长满了芦苇和荷花。

园内有一条很长的环湖跑道。

湖面开阔,

里面鱼类、鸟类众多,

还有很多大型涉水禽类。

目前,

白浮泉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工作,

正在有序进行,

未来包括化庄村在内的大片区域,

要建成白浮泉遗址公园。

大运河文化

作为一种活化石文化,

与中华民族精神同根同脉,

我们要一起努力,

保护好大运河文化。

从古至今,

北京城一直面临寻找水源的问题。

因此,追本溯源,

保护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

意义重大。

大运河是北京的水脉,

而大运河孕育的丰富遗产,

则是北京厚重的文脉。

白浮泉,

是这道文脉上的第一颗明珠。

小贴士: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平镇化庄村

门票:免票

公交线路:乘坐地铁昌平线,在沙河高教园站下车B2口出,换乘昌52路公交车在化庄南站下车,步行800米左右即到。

自驾线路:沿京藏高速行驶至科技园出口驶出高速,在水屯桥右转进入白浮泉路,行驶1.8公里后右转即到化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