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關注|推進孫子文化進校園 擦亮「孫子故里」金字招牌

華夏兵學第一聖殿——孫子兵法城全面展示了博大精深、享譽中外的兵家智慧。(劉剛 攝影)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濱州作為孫子故里與孫子文化發源地,長期以來市委、市政府致力於孫子文化的傳承、挖掘、弘揚和保護,“孫子故里 生態濱州”這張名片已被叫響多年。但是仍有不少青少年對濱州文化歷史瞭解甚少,對孫子故里與孫子文化知之不詳。本期《委員關注》就推動孫子文化進校園工作邀請委員嘉賓建言獻策。

【名詞釋義】

孫子文化指孫子的思想與理論,包含政治、經濟、文化、哲學等智慧與深刻學問

孫子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作為一個濱州人,應該更多的瞭解故鄉的聖人先哲和其思想智慧。然而孫子文化究竟是什麼?很多人沒有清晰準確的概念。

特邀嘉賓、濱州市孫子研究會秘書處秘書長劉福英

特邀嘉賓劉福英說,孫子名叫孫武,祖籍濱州惠民,我國曆史上第一位大軍事家,被後人尊為“兵聖”。他寫的不朽著作《孫子兵法》流傳至今、經久不衰,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開創了一個軍事與文化、哲學的流派,被稱為“兵學”,在全世界享有很高的聲譽。《孫子兵法》不僅是論述如何看待戰爭、準備戰爭、進行戰爭和取得戰爭勝利的理論,它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哲學等智慧與深刻學問。有專家將《孫子兵法》和孫子文化提煉為以下三點:備五德,即“智信仁勇嚴”;戒五危,即戒除莽撞、膽怯、自艾等;奉五事,即“道天地將法”。孫子的思想與理論形成了一種鮮明特色的獨有文化,就是“孫子文化”。2500多年來,歷朝歷代、社會各界都在學習研究《孫子兵法》,從中獲取智慧與能力,並把它作為開發智力、提升思維、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聖經寶典”。現在《孫子兵法》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廣泛應用,已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重大意義】

推進孫子文化進校園有助於堅定學生文化自信,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現在國家倡導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讓優秀傳統文化植根於校園和廣大群眾中。但是,現在學生的課業壓力大,學校教學任務緊張,甚至會擠佔音樂、體育等副課時間。這種情況下,倡導孫子文化進校園意義何在?

市政協委員、濱州市建築工程管理局主任科員綦鑫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娃娃抓起。”市政協委員綦鑫說,《孫子兵法》是一部以“軍事為形、文化為魂、智慧為神”的經典著作,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璀璨瑰寶。學習孫子文化能使孩子從中汲取思想力量,借用古人智慧可使孩子觸類旁通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對孩子語言能力的開發和良好品質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一名學生家長,綦鑫認為,讓青少年學習孫子的志存高遠、積極上進的精神與“智信仁勇嚴”的高尚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對孩子、對家庭、對社會都是寶貴的財富。

市政協委員、濱州市安吉兒樂園總園長李子婷

“提升文化軟實力,離不開對歷史文化傳統的灌輸教育。”市政協委員李子婷認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推進孫子文化進校園是打牢優秀傳統文化根基、讓“孫子故里”這一品牌歷久彌新的迫切需要。

現在廣大青少年對濱州文化歷史瞭解甚少,對“孫子故里”、孫子文化知之不詳,直接影響著“文化強市”目標的實現。避免優秀文化傳承流失和斷代,必須補上這個弱項和短板。廣泛進行宣傳與教育,才能使“孫子文化”符號融入濱州人的文化血脈,增強大家對濱州歷史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近幾年來,濱州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孫子文化的宣傳和研究,設立了專門機構,形成了專家隊伍,但想讓這項事業再上一個新臺階,須著眼下一代。廣育人才、強化基礎、形成濃厚的輿論氛圍與社會氛圍,才能在全國形成一塊有特色的“文化高地”。

市政協常委、濱州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杜長亮

現在全國各地都在挖掘代表本地的歷史文化名人和文化符號,市政協常委杜長亮說,“作為孫子故里和孫子文化的發源地,我們責無旁貸,有責任、有義務通過舉辦孫子文化進校園等系列活動,來弘揚與傳承孫子文化,打造‘孫子故里’這個金字招牌、擦亮‘孫子文化在濱州’這張靚麗名片。”

孫子是濱州的歷史代言人,杜長亮認為,推進孫子文化進校園有助於堅定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必要通過加大對孫子生平事蹟的挖掘、整理與宣傳,讓孫子文化在濱州大地重新“活”起來,佔據孫子文化宣傳的制高點,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作出濱州應有的貢獻。

【我市概況】

全市十幾所中小學校開發了孫子文化校本課程,並組織開展了系列研學旅行與品牌活動

海峽兩岸(濱州)青年學生孫子兵法友誼辯論賽

市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上,致公黨濱州市總支部提交了一份關於《堅定文化自信傳承自身優秀文化從青少年抓起》的提案,今年4月份,市教育局作出答覆。據瞭解,全市十幾所中小學校開發了孫子文化校本課程,編寫了校本教材。

我市還積極組織中小學生利用業餘時間及假期開展孫子文化研學旅行活動,主要包括:《孫子兵法》大講堂、穿越情景劇《點兵拜將》、戶外體驗項目“三十六計大闖關”、軍事體驗項目逐鹿中原、兵臨城下、定點射擊等極具參與性、娛樂性、互動性與體驗性的活動,讓孩子們在遊戲中體驗孫子文化。

參與海峽兩岸辯論賽的老友新朋留下美好瞬間(惠女 攝影)

除此之外,劉福英說,我市還有一個全國著名的品牌——海峽兩岸(濱州)青年學生孫子兵法友誼辯論賽。目前,已經連續舉辦了八屆,引起了臺灣大批學校的共鳴與積極參與。參賽隊伍大陸方面有濱州學院、蘇州科技大學、臨沂大學、惠民一中、沾化一中、濱州實驗中學。臺灣方面有淡江大學、政治大學、輔仁大學、政治大學附中、新北市立高級中學、國立岡山高級中學。我市還組織開展了系列“孫子文化進校園”活動,孫子研究會秘書處學術部的同志們自費向孩子們捐送《孫子兵法》有關書籍,並著手邀請專家編寫有關教材。

推進孫子文化研究進高校進展順利。2005年濱州學院成立了孫子研究院,開設了一系列孫子文化研修課,涉及全校20個院系的40餘門專業,累計參與選修的學生超過萬人。“孫子兵學與傳統文化”課程已作為全校學生的公共必修課。學校還指導學生成立了“大學生孫子文化研究協會”、“鳴仁辯論社”,定期開展辯論賽和知識競賽等活動。另外,濱州職業學院、濱州技術學院也已經制定了組織學生學習孫子文化、開設相關課程的計劃,相關工作將陸續展開。

【存在問題】

“上涼下冷學術界彷徨”,孫子文化進校園活動開展不理想

我市有著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和文化氛圍,十多年來建設了孫子兵法城,成立了孫子研究會,連續開展了系列高水平學術研討活動。但是青少年教育尚處於萌芽狀態,還是一個短板。

關於制約因素,綦鑫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認識不到位。學校、教師和家長對此缺乏瞭解,認識不到孫子文化進校園的重要意義,特別是受升學壓力影響,怕耽誤孩子學習時間,影響考試成績,對考試範圍之外的內容不感興趣、不認可,甚至是排斥。二是相關教材缺乏。我市還沒有專門針對青少年的《孫子兵法》教材教輔,市場上的讀物有的不適合青少年使用,有的內容的準確性難以保證。有的學校雖然研發了自己的學校教材,但是沒有得到有效宣傳與推廣,影響力太小,很多家長想讓孩子學習卻無從選擇。三是形式單一。多數學校採取與其他課程相似的教學方式方法,枯燥單調,特別是對中小學生而言,理解能力有限,面對高深晦澀的學習內容,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

“孫子文化進校園存在上涼下冷學術界彷徨的問題。”杜長亮說,各級黨委政府和職能部門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宣傳、教育、文化等職能部門職責分工不明確,各級財政投入、政策支持力度還不夠。目前,我市只有十幾所中小學安排了孫子文化課程,基層教育管理機構、教學一線和學生家長,對孫子文化進校園存在可有可無的心態,甚至擔心孫子文化進校園佔用學生學習時間,推動積極性與熱情不高。學術界和孫子研究會推動孫子文化進校園孤掌難鳴、力不從心,海峽兩岸青年學生孫子兵法友誼辯論賽雖然在海峽兩岸產生了較大影響,但一共200多名選手參加,且辯論賽的一方固定為濱州中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活動的參與度與影響力。海峽兩岸孫子文化研討會和孫子文化論壇的影響也不大,各位學術界專家奔走呼籲,效果卻不佳,整體上處於彷徨不前狀態。

與此同時,孫子文化卻早已走出國門。《孫子兵法》被翻譯成日、朝、英、法、德、俄等多國文字,影響早已超出軍事領域,在政治、經濟、外交和商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如,美國著名哈佛商學院將《孫子兵法》列為必讀書,並且要求學生背誦部分章節。日本經營之神松下電器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對《孫子兵法》推崇備至,他能全篇背誦《孫子兵法》,並將其運用於公司管理之中。相比較國內外情況,杜長亮總體感覺“酒香還怕巷子深”、“牆裡開花牆外香”。

【委員嘉賓支招】

加大財政投入與政策支持,制定具體推廣目標與規劃,推進孫子文化進校園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

讀兵法“大書”,悟兵學精髓。(李振平 攝影)

堅定文化自信,加快推進孫子文化進校園,提升濱州文化軟實力,綦鑫建議,宣傳、文化、教育和孫子研究會等部門切實發揮職能與聯動作用。通過電視臺、電臺、報刊雜誌及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在學校、景區、住宅區張貼孫子文化的宣傳圖片和標語,讓大家浸潤在孫子文化環境中,接受日積月累、耳濡目染的文化薰陶。

邀請專家學者編輯適合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知識層次學生使用的教材與讀物。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採用活潑插圖的表現方式,編選相關的精彩故事。根據年齡層次與學習能力的不同,用形式多樣的方法讓學生學習,如:一年級學生觀看《孫子兵法》故事動畫片,對著作形成初步認知;二年級學生讀《孫子兵法》故事繪本,藉助拼音朗讀一個個經典的故事,感受《孫子兵法》的精妙智慧;三年級學生臨摹《孫子兵法》字貼,一筆一畫,在書寫過程中感受《孫子兵法》的博大精深;高年級的學生聽背《孫子兵法》十三篇,欣賞漢語言音韻之美的同時,體會軍事著作的深刻內涵。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李子婷建議,充分利用社會力量,邀請孫子文化研究人員走進校園,開展孫子文化宣傳教育活動。文化要想真正靈活而生動地傳承下去,必須與實踐相結合。李子婷還建議,發揮孫子兵法城教育作用,打造一批以弘揚傳承孫子文化為主題的研學旅行基地,促進研學旅行與學校課程有機融合,通過孫子文化主題夏令營等形式,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學校成立孫子文化研究社團,將孫子文化融入青少年德育工作之中,定期舉辦教育講座、誦讀比賽、演講競賽等系列教育活動,引導廣大中小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深入瞭解孫子文化。

文化現象、文化符號的正確定位是它能否保持持久生命力的關鍵所在。杜長亮認為,推進孫子文化進校園,首先要回答好“孫子文化是什麼”的問題。提到孫子文化,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但是這不是真正的孫子文化,最起碼不是完整而準確的孫子文化。我市孫子研究會和學術界長期以來對孫子文化進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孫子文化“智信仁勇嚴”五個字定位。新時代,弘揚孫子文化不僅要闡述孫子的歷史故事,更要深入挖掘,賦予其當代內涵。

其次,要解決上涼下冷學術界彷徨的問題。加大各級財政投入與政策支持力度,儘快在全市成立由市級領導擔任組長的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領導小組,成立以宣傳、教育、文化與孫子研究會秘書處等部門為主的聯席會議機制,明確職責分工,促進孫子文化學術研究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成果。同時,建議市人大和市政協對孫子文化進校園工作情況進行專項視察和評議,通過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專題建議案等形式推動工作。目前,市政協對該項工作開展已先行一步,將其列為重點提案,市政協主席張兆宏多次提出要求,市政協副主席王方正多次到濱州學院、濱州市職業學院等院校進行專題調研,全力促進孫子文化在濱州大地的傳承成為一種文化自覺、行動自覺。

孫子文化進校園活動是為了讓傳統文化打根基,教師學生添智慧。為使活動形成特色、打造品牌、取得實效,劉福英說,孫子研究會秘書處初步計劃將重點開展四個方面工作:一是孫子文化研究部門與教育行政部門建立相應的協調領導組織,有計劃、有組織的制定具體活動實施方案。二是要與黨委宣傳部門、新聞媒體協調聯動,加強宣傳推動,形成社會參與支持的良好氛圍。三是研究確定分批參與活動的中小學和大專院校,不搞行政命令一刀切,組織好專家編寫不同類型的教材讀物,確定相應的授課團隊,培訓好一線師資隊伍。四是設立全市層面與學校層面相結合的特色活動,如:孫子文化電視知識競賽、有獎徵文、演講會、辯論賽、講座等,使活動有載體、有平臺,開展的有聲有色、富有成效。

讓孫子文化在每個青少年頭腦中留下印記,在成長中引以自豪,在行動中更加勵志。劉福英還呼籲,廣大市民撥打孫子研究會秘書處電話3162126,提出寶貴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