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选点分析 一代国手写华章 吴淞笙番棋首胜日本九段

  来看今天的局面图——

  白先

  左上角是大斜定式的基本型,还处于未完成状态,现在轮到白棋走,如何保持局面的平衡呢?A、B、C、D四个点代表着不同的棋局走向,说说您的构思吧。

  附局面图形成过程

  分析:

  这盘棋是1978年中日围棋对抗赛上的一场较量,对于中国围棋有着不一般的意义,由中国的吴淞笙执白对阵日本的牛之浜撮雄九段,对弈于1978年6月14日。

  新中国培养出的第一批棋手中,最优秀的代表就是陈祖德和吴淞笙,他们共同开创了“陈吴时代”。陈祖德九段后来成为中国围棋的掌门人,吴淞笙九段则经历坎坷,他1985年移居澳大利亚,后来又以客座棋士身份到韩国参加职业赛事,1999年回国,定居北京,最终回到澳大利亚,2007年在那里病逝。

  吴淞笙老师不仅在国内赛事中取得过辉煌战绩,出国后在世界大赛上也有过不俗表现。第一、二届应氏杯他相继执黑以1点的最微弱差距输给赵治勋和依田纪基,成为当时“贴8点”规则的最大“受害者”。1996年首届三星杯本赛首轮,从预选赛出线的吴淞笙执白166手击败如日中天的马晓春,爆出惊天冷门。在澳大利亚期间,吴淞笙曾与曹薰铉、徐奉洙有过多次交锋,胜负相当。

  早期的中日友谊赛上,吴淞笙有过出色表现,1963年便受先击败宫本直毅八段,1965年分先战胜加田克司八段。1974年的访日比赛中,吴淞笙七战六胜,包括击败桥本昌二十段、羽根泰正八段和工藤纪夫八段,他也是继前一年沈果孙战胜坂田荣男十段后,第二位分先战胜日本在位头衔王的中国棋手。

  1978年中国代表团访日,日方推出同一对棋手间的“三连战”,与普通三番棋不同之处是无论前两局成绩如何,都要下满三局。在这样的番棋较量中,中国棋手明显不够适应,除了女棋手孔祥明三连胜日本女将小林千寿,七位男棋手中的六位,包括两年前访日大放异彩的聂卫平都输给了对手,只有吴淞笙在与牛之浜撮雄九段的较量中2比1胜出。

  牛之浜撮雄九段曾因为睡觉耽误了天元挑战者决定战这样的重大比赛,论实力,当时的他绝对算得上是日本棋界一流棋士。

  这是三连战的第一局,执白的吴淞笙到了局面图要如何引导局面呢?我们来逐一分析四个选点。

  图一 A点

  白1跳,继续完成大斜定式,很普通的一手,应该说也没什么不好。

  黑2、4是定式招法,白5不论怎么行棋,左边都还有被打入、分断的手段。

  黑6中腹大跳有魄力,左边白棋形状有些局促。

  本图白棋的构思稍显拘泥。

  图二 B点

  白1飞角,看轻左上,构思灵活。

  不过黑2夹有力,到黑10是常规定式。

  白11虎贤明,但黑12跳补后,左边黑棋规模很大,白棋虽可抗衡,总觉得不够紧凑。

  图三 D点

  白1从下边挂也是灵活的思路。

  黑2尖顶后,黑4夹击,强硬。

  白5若逸出,黑6简明尖出即可,白棋有被缠绕之虞。

  实战吴淞笙给出了均衡的解答——

  

图四 C点(实战图)

  白1拆,保持局面均衡的好下法。

  黑2占大场,白3转到右上挂角。

  黑4很大,白棋看轻左上,白5双飞燕。

  黑10飞压时,白11、13冲断,然后再白19靠出作战,左边白1一子恰到好处。

  吴淞笙通过合理的构思掌控住局面,随后仍弃取自如,最终以3目半优势击败了强敌。

  拿下首局后,第二局吴淞笙执黑再度获胜,率先锁定胜局。第三局牛之浜撮雄奋力扳回一城,吴淞笙最终是以2比1挫败对手,他也成为第一位在番棋大战中击败日本九段的中国棋手。

  一代国手,德艺双馨,奈何未能在鼎盛之年为国多立战功。虽去国多年,魂归异国,吴淞笙仍是中国围棋应该引以为傲的名字。

  附全局棋谱供大家欣赏:

  1978年中日对抗赛吴淞笙执白207手3目半胜牛之浜撮雄

  一代国手吴淞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