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七五”谱新篇——商河县“七五”普法奏响法治好声音

自“七五”普法以来,商河县普法办紧紧围绕全县工作中心,突出重点、勇于创新、强化措施,着力推进《“七五”普法规划》和《“六五”依法治县纲要》落实,全县干部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明显提升,商河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县、全省法治创建先进单位,多项工作荣获全国、省级表彰。

完善机制,构建普法新格局

以完善“一把手”负责制为核心,不断增强普法工作领导力。严格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将“一把手”负责制作为本辖区法治建设推进的核心动力,积极推动县、镇街两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研究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将法治建设融入到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法治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新格局。

以建立普法责任清单制为抓手,不断增强普法工作执行力。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原则,以各单位职能、服务对象等要素为切入点,充分征求各部门单位意见,制定并下发了《商河县2018年重点单位普法责任清单》,将县委宣传部、教体局、检察院、法院等32个部门单位列为普法重点责任单位,做到普法责任清晰,任务明确。半年来,各重点责任单位认真履职尽责,积极通过以案释法、法治报告等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50多场次,大大增强了普法宣传社会效果。

以构建协调联动新平台为突破,不断增强普法工作行动力。充分发挥县普法办中心平台作用,积极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各部门主动参与普法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形成了县普法办“搭台”,各部门轮番“唱戏”的普法新机制。先后联动县公安局、团县委及禁毒委各成员单位举办“无毒青春、健康生活”国际禁毒日法治宣传活动;联动县广播电台开辟以案说法类广播栏目《法治之声》,每周二、周日早间9:00黄金时段播出;联动县文广新局赴全县962个村居(社区)开展“法治电影放映月”活动;联合县妇联、县人社局等十几个部门开展“建设法治商河 巾帼在行动”等多项活动。

丰富内容,紧扣时代新要求。

将新修改宪法作为核心任务。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将党中央对宪法修改的重点内容和重大意义作为宣传重点,在全县营造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的浓厚氛围。深入镇街、集市、村居(社区)、企业工地,开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商河”系列宣传活动31场次,发放新修订宪法学习读本1200余册,受到市民点赞。

将党章党规列为重要内容。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深入开展学习党章党规宣传教育活动,对《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进行广泛宣传,各级党员干部,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不断增强,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形成了争相做好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的自觉尊崇者、模范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的良好氛围。

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常规内容。充分围绕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对日常生产生活相关法律需求,积极开展推进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消防等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群众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思维模式正在形成。

突出重点,增强普法新实效

以深化“法治六进”为基础,深入开展法治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乡村(社区)、进网络系列活动。

以提升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法治进机关。制定并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干部培训内容,并将学法用法情况列入公务员年度考核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年终述职重要内容。为全县900多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发放《公务员以案释法读本》、《领导干部法治读本》等法治书籍1860余册,有效提升了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以提升青少年学生依法维权能力为重点,深入开展法治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模拟法庭、主题班会、法律知识竞赛、法治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创新开展“1+N”校园普法新模式,在以课堂为法治教育主阵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法治长廊等多种方式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以解决群众法治需求为重点,深入开展“法治进乡村(社区)”系列活动。以新时代乡村基层法治需求为导向,借助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深入调研分析,制定适合该县乡村发展实际的普法计划,实行按需普法,精准普法,真正解决群众急需的法律难题。组织律师、法律援助工作者、法律服务志愿者等法律服务人员,积极开展以农村宅基地、土地流转、劳动保障、食品安全和社会救助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治宣传活动,群众法治观念不断增强。
以提升企业依法经营和管理为重点,深入开展“法治进企业”系列活动。组织全县20名律师深入力诺集团等50多家企业开展免费法律体检活动,为企业解决项目准入审批、征地拆迁、合同纠纷等问题,依法护航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以提升法治宣传覆盖面为重点,深入开展“法治进网络”系列活动。充分利用网络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不断加大网络新媒体在法治宣传工作中的作用,倾力打造“线上+线下”的全方位立体普法格局。截止目前,“商河县司法局”微信公众号已发送各类宣传信息3000余条,新关注人数不断增多,今日头条—商河普法的浏览量也超过2万人次,新媒体平台宣传效果大大增强。

“七五”普法以来,累计开展各类“法治六进”活动36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多份,宣传覆盖率达到90%左右,干部群众法治素养不断提高。

创新文化,激发创建新活力

以法治文化建设为依托,不断构建法治文化建设新高地。拓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充分利用县法治文化主题公园的基础上,在玉皇庙镇创新打造了“核心价值观·法治教育”主题公园,该公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

把法治元素与道德文化相结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群众在休闲的环境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育道德素养和法治精神。商河县“新时代·青少年法德教育基地”的揭牌启用,开启了全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平台建设的新纪元,由县普法办、县教体局在县第二实验学校创新打造的全省首个以新时代为主题的青少年法德教育基地。该基地将法治与德育相结合,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为青少年提供了学法尚德新阵地。

培树法治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借助该县鼓子秧歌这一名片,将法治文化和鼓子秧歌民俗文化有机融合把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通过这种娱乐形式传播给群众,增强了法治宣传实效。商河法治鼓子秧歌还积极参加“济南市庆祝国家宪法日法治文艺汇演”,受到省市领导和现场观众的高度赞扬。

创作法治文艺作品,将普法宣传与文艺演出相结合。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常识,创作编排成各类文艺节目进行表演,像三句半“大家都来学国法”、小品“争做学法明白人”等20多个节目,深受群众欢迎。

以开展法治创建为基础,不断增强基层法治建设活力。自“七五”普法以来,各镇街分别成立了法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本镇街法治创建工作,成效显著,依法治镇(街)成为镇街发展的标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创建评选为村居(社区)建设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截止目前,龙桑寺镇刘集村获评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沙河镇习家村等10个村居荣获“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达310多个,依法促治成效逐步显现。

注入血液,增添服务新动力

以增强精准度为出发点,组建专业、规范、高效的普法讲师团。从政法系统、重点执法单位及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中选聘100余名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法律专业人员担任普法讲师团成员。各成员根据岗位特点分工普法内容,针对不同普法重点对象,以“菜单式”服务方式提供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以增强覆盖面为出发点,打造“横到底、纵到边”的普法志愿者队伍。将法治文艺工作者、人民调解员、“五老”人员及等社会人员吸收到普法志愿者队伍中来,积极参与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推动村级组织依法管理,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将法治精神传播在基层、将法治意识扎根在基层,充分发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作用。目前,全县普法志愿者队伍已达1600多人。

以增强便利度为出发点,构建群众身边的村居法律顾问服务队伍。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智囊团”作用,将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与矛盾纠纷调解、普法宣传教育、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信访维稳等工作相结合,定期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活动,并要求法律顾问按照“一村一微信群”的建设要求,搭建与群众实时沟通的新媒体平台,打通了法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止目前,全县152名法律顾问围绕拆违拆临、征地拆迁、扫黑除恶、宪法宣传等重大活动开展法治宣传40多场次,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320余人次,为建设现代化省会强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商河县普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