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房地产开发”与王朝兴亡:苦的是谁?

在古代,各朝代无论兴衰,往往都会大兴土木,大搞“房地产开发”,兴建宫殿楼宇等。但在大禹之前,所居住的宫室低矮,殿堂堂基不过高三尺,宽只能容纳九张席子而已,是比较简朴的;而到夏桀,才渐变得奢靡,如用玉石建造居室,用象牙装饰走廊等。

到了商纣,更是大造倾宫、鹿台、琼室等官苑,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据说光是鹿台,就造了七年。因造房劳民伤财,民怨四起,再加上种种惨无人道的刑罚,赋敛无度,最终被周武王兴兵讨伐,纣王逃到鹿台,拿出珠玉宝物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也首开了帝王“玩房地产”玩到亡国的先例。

当然在这方面史上最有名、最典型的应算秦始皇。据唐代诗人杜牧写的《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大意是,为了修建阿房宫,把蜀地山上的树都给砍光了。可见秦始皇对奢靡享受的追求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然而传说中富丽奢华的阿房宫,在当时还仅仅完成了地基部分,主体建筑部分还没来得及施工,就被项羽一把火烧了,但这个烂尾的阿房宫却也整整烧了三个月。

为了建造这个烂尾工程,秦始皇也先后征集了几十万人,耗费了大量的民脂民膏。据《史记》载,秦始皇对阿房宫的设想是:先作前殿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除了浩大的阿房宫,秦始皇还在西安骊山脚下修建了秦始皇陵,从开工到完工,历时39年;征集了72万人力,是修建埃及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秦始皇传位二世即归灭亡,很大程度上即因过度的“房地产开发”,致使秦朝耗尽国力,激起民变所致。

另一个在“房产开发”上比较奇葩的皇帝是隋炀帝杨广。他在扬州观音寺修建了一座“迷楼”。据史书记载,隋炀帝建的迷楼极其奢华。迷楼中千门万户,曲折不断;幽房雅室,室室相通。进入迷楼,让人如坠云端,不知所在。有人进去,花上一整天都出不来。这“迷楼”是隋炀帝淫乐的场所,他挑选了良家少女数千人居住在“迷楼”中,一到这里便住一个多月,沉湎女色,流连忘返。隋炀帝曾说:“就是神仙到了这里,大概也要迷路,就叫迷楼吧。”迷楼由此得名。我却想,这“迷楼”,又何尝不是杨广的写照呢,正因他已迷失了自我,导致国家也随之迷乱,最终难逃亡国的命运。

古代许多有名的建筑,往往是一个王朝没落的见证和象征,但也有例外的,譬如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用了14年的时间才基本建成,它所见证的是永乐大帝的丰功伟绩。 清军入关后,没有像历代王朝那样大毁前朝宫殿,而是将明朝皇宫保存了下来,继续使用,就是今天的故宫。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矗立几百年,现仍以其悠远而厚重的历史,让人感到神秘和震撼。

自古以来,“房地产开发”对老百姓从来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对老百姓而言,只要有可居之所,有可食之粟,往往就会感到安乐。然后一旦碰到那些穷奢极欲的帝王,当其大兴土木,兴建宫殿楼宇时,老百姓想得小小的安乐,也会成为一种奢望。因帝王兴建宫殿楼宇等“房地产”,所使用的都是民力民财,工程越浩大,民所受之苦就越大,越久。

从几千年的历史来看,老百姓所受的最大的苦,就是被迫做徭役,也就是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而其中无偿为帝王搞“房地产开发”所受的苦,无疑也占了很大一部份。元代的张养浩,对这一点大概也深有体会,所以才写了这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元曲也成了古代老百姓包括无偿为帝王搞“房地产开发”所受之苦在内的痛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