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资阳市委书记陈吉明:写好“成渝”和“临空”两篇文章

封面新闻记者 田雪皎 王祥龙 摄影报道

6月29日至30日,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召开,全省最年轻的城市——资阳市接到新的任务,即建设成渝门户枢纽型临空新兴城市。此前两天即6月27日,陈吉明出任该市市委书记。

接到新任务,新书记如何破题?8月20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专访了资阳市委书记陈吉明。虽然履新不到两个月,但他与资阳已经结缘近4年,2014年9月,他到资阳工作,出任该市市长。接过“接力棒”,陈吉明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写好“成渝”和“临空”两篇文章。

【谈任务】

接盘成渝外溢 变“月明星稀”为“近水楼台”

封面新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召开后,资阳要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您如何构思这样一道命题作文?

陈吉明:这次省委全会前所未有地重视市州发展,从省委决策层面明确了各市州的发展定位。在省委全会作出的两个《决定》和清华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有10个方面的决策部署直接关系资阳未来发展,极大提振了全市干部群众的精气神。

资阳同时连接成都、重庆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正加快建设临空经济区资阳片区,重庆第二机场计划西向选址也将辐射带动资阳等毗邻地区,资阳全域处于临空经济发展辐射范围。基于对这两大优势的研判把握,我们提出做好做足“成渝”和“临空”两篇文章,全力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

封面新闻:资阳有直线连成渝的优势,但有人也认为资阳面临两大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您觉得是这样吗?

陈吉明:成都、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集聚资源要素的能力的确很强,但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像上海、广州一样,发展到一定阶段,“溢出效应”也会大于“虹吸效应”。资阳地处成渝之间,主动“借光发光”就会成为“近水楼台”,否则就会出现“月明星稀”的景象。一方面,资阳要“强壮自己”,重点是规划打造“五基地一枢纽”;另一方面,我们提出“全面借力成渝融入成渝”。

以前我们提的是“融入成渝”,现在我们提“借力成渝,融入成渝”,更显主动,就是要主动借势、借力成都、重庆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来加快资阳的发展。通过借力、融入,现在把“盘子”做好,机遇来了才接得住。我对资阳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当然这要久久为功,有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胸怀。

封面新闻: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资阳段项目倍受关注,目前进展怎么样?成资同城化如何借此率先突破?

陈吉明:这条轨道交通是2016年省委、省政府支持资阳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之一,写进了省政府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2018年工作推进方案》,也是成资同城化的“三大标志性工程”之一,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力促尽快开工建设。另外两个,一个是成资大道,已于7月19日开工,另一个是“张老引水”工程,也在有序推进。成资同城化要率先突破,我们还要找一些突破点和引爆点。下一步,我们将主动服务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融入主干同城发展,努力在构建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环成都经济圈东部现代经济集中发展示范区和成渝中部产业集聚示范区、打造成都国家中心城市配套服务基地、构筑沱江上游良好生态环境等方面实现率先突破。

当然,同城化除了硬件以外,软件也很重要。我们积极对标成都,学习成都理念、作风、标准、效率,同时也在提升市民文明素养,资阳创文创卫,就是引导市民转变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短期内就能见效的,比架几座桥、修几条路的难度要大得多。

【谈举措】

多条高铁过境 资阳成四川南向东向开放重要一站

封面新闻:资阳市委全会一结束,您就带队前往上海、浙江、福建等地招商,资阳开放的力度是不是还要加大?

陈吉明:资阳设地建市20年来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开放发展这一战略抉择。开放兴市也是我们新时代推动发展新跨越的“四大战略”之一。省委全会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中明确,“在现阶段,要把南向和东向开放合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资阳具备参与我省南向、东向开放的有利地理条件,因此我们将其作为实施开放兴市战略的主攻方向,突出全面开放、全域开放,加快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资阳毗邻天府国际机场,距离就相当于从成都人民南路到双流机场的距离;成渝高铁,加上省委确定重点推进的成南达、成自宜两条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铁,构成四川南向、东向开放的大通道,都将给资阳带来新的开放优势。

封面新闻:“中国牙谷”是资阳重点培育的发展新动能,瞄准的是“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目前进展如何?

陈吉明:省委全会作出支持资阳建设中国牙谷、打造国际口腔装备材料基地的决策部署,为“中国牙谷”贴上了“资阳”标签。2016年,“中国牙谷”从零开始、无中生有,高起点规划、全球化招商、超常规推进,已经签约入驻口腔企业41户,全球排名前20的口腔企业,有4家已经入驻,首批“资阳造”口腔产品投放市场。特别是卡瓦集团和美国爱齐的入驻,给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活力。

卡瓦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牙科设备和耗材制造商,计划在资阳市投产多个产品,其中多个产品全球领先。美国爱齐是全球第4大口腔企业,在资阳布局了海外第一个生产基地,它生产的是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隐形牙套,目前口腔扫描仪已经投产。

封面新闻:今年以来,各地人才“争夺战”十分激烈,资阳对此有什么举措?

陈吉明: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争夺一直是各地争夺的重点。我们在市委四届六次全会中明确提出,要在人才引进上取得突破。我们将重点从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创业平台等方面着力,力争在新一轮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我们建立了定期赴外招才引智机制和“一把手”招才引智制度,力争3年内新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1000名、硕博人才300名。我们提出了“成渝研发、资阳孵化”,也正在健全产业创业人才激励政策,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谈落实】

激励担当作为 一步一步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封面新闻:您在资阳市委全会报告中引用了网友的一句话,在资阳市委全会报告中是第一次,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吉明:网民的声音往往是真情的流露。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支持资阳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引起网友广泛热议、点赞,也有网友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我们的工作提出要求。一位网友在评论中说“干货再多,蓝图再好,没有好本领也画不美,这就需要咱们资阳人满怀激情去拼去闯去奋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的确,蓝图再美,不抓落实,也是一场空。新时代资阳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得到了各个方面的认同,接下来就是“干”的问题,是考验我们能不能干出来的问题。只有干得出、干得好,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才能在老百姓中有公信力,资阳的发展才有希望。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就是“抓落实、求突破、提士气”。

封面新闻:您履新市委书记半个月,就出台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22条措施,其中有什么样的背景和考虑?

陈吉明:今年是资阳设地建市20年,20岁的资阳风华正茂,虽然年轻却也经历不少,就像一个运动员,长期高强度训练、高强度比赛,也留下了一些“伤痛”。经过这些年的艰苦努力,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逐步解决,经济总量再上千亿台阶,资阳发展翻开新的一页。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更加需要干部的担当作为。

年初,我们结合“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开展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大调研,全面调查摸底全市干部现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方案,总共7个方面22条措施,条条都是“干货”。当前,全市干部群众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进一步增强,我们重整行装再出发、与时俱进谱新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