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含&房思琪——性侵受害者 创伤应激后重建身份为什么失败(11)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台湾自由作家林奕含根据自身经历编写而成。这部小说以极为细致的工笔,刻画出一个受性侵女孩的成长悲剧。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创伤理论聚焦于创伤后应激反应及恢复过程。下面将结合创伤理论构架,从创伤来源、创伤痕迹、创伤恢复三个方面分析房思琪从创伤到走向毁灭的过程。

思琪的创伤恢复

当创伤发生时,受创者往往通过逃避的方式来进行自我防御。然而逃避创伤并非长久之计。受创后创伤主体往往会 将自我与集体疏离,切断现在和过去的联系,对自我身份产生怀疑或者否定。因此,创伤恢复的根本方法在于自我和解与集体联系的重建、过去与现在的连接、自我身份的重建,唯此,受害者才能正确认识过去,更好面向将来。

但无论是小说中的房思琪,抑或是现实中的林奕含,最终都无法走出性侵创伤的阴霾。

自我身份重建

自我身份的建立关键在于获得他人的认同。

创伤事件破坏了受创者已经建立的社会假说,诸如积极的社会价值观以及自我身份的认定,因此受创者需要身份重建以获得创伤复原。

身份模糊

对于思琪而言,在学生、漂亮女生身份破灭之后,思琪对自身定位便一直模糊不定。上文分析道,思琪以“爱”为解药,因而笔者以为思琪认为自己对老师而言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她认为老师也是“爱”她的。但是她也认定自己绝不是情妇、小三、妓女,虽然她也觉都她们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似之处。思琪的身份,是一种模糊于“女朋友”“爱人”与“情人”间的微妙,不捅破与不走向任一极端对她而言是最好的选择。

同时,思琪也不断地求证她之于李国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李国华曾说她不是情妇,说她是他的小女人,是他的知音,虽然思琪对此不置可否;李国华也曾说她是千夫所指,虽然思琪在心中暗悱这不过又是一次文字游戏,到此为止,思琪对于身份的模糊处理尚且还能让她苟延残喘。然而从思琪第一次在酒店感觉她像个妓女开始、从老师硬塞给她钱和买东西开始、从她得知她不是老师的那个“唯一”开始,思琪关于自己之于老师角色的思考便向着一个极端不可控制地极速演进。所以,在最后一次性行为中,思琪展现出强烈的抗拒和极为惶恐的内心活动,也是她对这个身份极端的强烈反抗。

虽然这份抗拒对李国华无效,但思琪可以不用再拷问自己到底是谁了,因为她疯了,她再也不能带着带还算年轻的躯壳走下人生这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