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工业体系成熟与否,直接影响导演跨类型尝试成功率?

关注电视行业,分享精彩剧评!

作者|洛弟

1

漫威:专业不对口,算你特长生

《蚁人2:黄蜂女现身》一公映,看过的朋友都说:

“别盼了,这是个家庭片。”

倒也不意外,毕竟上一部的暗线,就是男女主人公围绕各自家庭的救赎戏码。

这回飞进量子空间见丈母娘,少不了唠唠家常。

何况蚁人这路喜剧咖,吐槽水平怎么也是漫威前五。

“以小见大”的视觉新鲜感,到第二部自然会打折扣,剩下的可不就是喜剧。

毕竟导演佩顿·里德的本行,就是喜剧。

他可能是所有进入漫威宇宙的导演里,本行最不搭界的人了。

之前最著名的作品,是与金·凯瑞合作的《好好先生》。

还有《随爱沉沦》《分手男女》两部chick-flick,一点动作元素没有。

漫威选导演的跨类型步伐,迈得也够大了。

这也不是漫威头一回这么干——

根据系列定位,选位专精一种类型的导演。

这位的个人风格不能过强,以至于威胁影片基调。

埃德加·赖特离开《蚁人》剧组,就是个例子。

但既然找了类型老手,他们的风格能注入超英片,也并不是坏事。

比如《雷神》第一部导演肯尼思·布拉纳,原是英国知名莎剧演员、导演。

第一部独立导演作品《亨利五世》即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

这样一个导演,拍北欧神话古装戏,自然有助于在系列第一部,铺开神域世界观。

到了《雷神2:黑暗世界》,随着画风走向黑暗,导演换成了“神剧收割机”阿兰·泰勒。

作为《权力的游戏》导演之一,自然为即将到来的“诸神黄昏”做了铺垫。

阿兰·泰勒的美剧执导履历还包括《黑道家族》《罗马》《广告狂人》《白宫风云》《欲望都市》……太凶残了

等到《雷神3:诸神黄昏》,想走喜剧范儿,又拉来了塔伊加·维迪提。

这位反差萌小能手,曾把《吸血鬼生活》里的灵异古宅,拍成了大学宿舍里的二货四人间。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满天飞梗的公路喜剧奇幻亲情(画重点)动作片。

同样,只有B级片导演詹姆斯·古恩,才能集结画风鬼畜的《银河护卫队》。

执导过《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勇敢者的游戏》的乔·庄斯顿,把握小个子史蒂夫·罗杰斯突变人间兵器的状态,也得心应手。

除了题材,导演的其他能力范畴,也被考虑在内。

比如已经因性侵案一曲凉凉的布莱恩·辛格。

从他2000年前的轨迹来看,当年邀请他电影化《X战警》,也许有多重原因:

一是他曾执导斯蒂芬·金小说改编的电影《纳粹高徒》。

在和平时代隐居多年的纳粹屠夫,将少年内心恶魔唤醒的故事,与漫画中万磁王因纳粹残害,化身为“变种人纳粹”的故事不谋而合。

饰演纳粹余孽的伊恩·麦克莱恩也被辛格拖去演了万磁王,继续教坏小孩子

二则是他对群戏的把控能力。

此前,他最著名的作品《非常嫌疑犯》里,五名性格各异的匪徒间张力,始终紧绷如弦。

这也为他拍摄X战警群雄并峙,提前做了铺垫。

2

中国:昨天爱情今天奇幻,就这么任性

可见,好莱坞导演跨类型,看起来步子迈很大,实际上早就在原本类型里,受到足够训练。

这归功于好莱坞类型片成熟的工业体系。

可到了国内,导演“大跨越”似乎容易了许多。

比如韩延,当年凭《滚蛋吧!肿瘤君》一鸣惊人后,立刻被定位为“国产小妞电影”的希望。

谁也没想到,他的下一部作品会是改编自日漫《赌博默示录》的《动物世界》。

同是漫改,从类型到题材、主题,却天差地别,两部影片的视觉风格化程度,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被记者问到为何要改编《赌博默示录》时,韩延回答:

“因为它很好地承载了我一直想表达的主题——我们应该怎么完成好这一生。”

乍一听有点任性。

7月10日,影片上映不到两周,导演韩延发微博表示:

“我在《动物世界》里的尝试现在看来是失败的。”

并自认此次是“冒险”,“侧面印证了我的自以为是和异想天开。”

5.09亿票房,表现或许没那么差。

可比起2015年《滚蛋吧!肿瘤君》以小搏大的5.11亿,也确实不好看。

而在成本方面,此前制片人放出的口风是:“虽然没到3亿,但是成本不低。”

虽然有遭遇话题巨鳄《我不是药神》的不可控因素,但韩延不可能盲目将“失误”归咎于自己。

真论起来,应该被归咎的,是国内类型片,乃至全行业体制的不成熟。

3

新导演转型?管家型监制了解一下

一位小成本出身的导演,仅凭处女作的成功,就得以跨类型执掌大制作,此类事件在好莱坞发生概率并不高。

一旦发生,首先要对项目进行评估,尽量降低风险。

比如,采用此类型内观众熟知的IP,哪怕口碑砸了,起码保证票房。

要“赌”可以,那就想尽办法少输点。

其次,需要剧组内各工种的熟练操作,尤其是把控全局的监制、制片人,为初率大军的导演“托底”。

国内的成功案例之一,是乌尔善。

他在2011年的处女作《刀见笑》,800万成本的脏乱诡奇,吓到不少人。

而在粗剪过程中,他已被监制陈国富“看中”——

陈国富以为《刀见笑》能拍成这样,得花了两三千万。

同后来的韩延一样,以小成本营造夺目视觉风格,也成为新导演执导跨类型大制作的一项考量因素。

两人见了三次面,结果是1.5亿投资的《画皮2》,给了从未执导过魔幻类型的乌尔善。

毕竟2008年的第一部,票房表现不错,已经具备形成IP条件。

而幕后班底也星光璀璨:

编剧冉平、冉甲男父女、摄影黄岳泰、动作指导董玮、灯光师邹林……集齐了华语A级制作的顶配。

而资深监制陈国富,对新导演的保驾护航,已经超越了一般范围,甚至参与了部分导演及摄影工作。

通力合作,换来的是7.26亿票房神话。

其后两人再度合作《寻龙诀》

可见导演跨类型,真的不是导演自己够成熟、够出挑就能办好的事儿。

好莱坞有成熟的工业体系,可以步步为营。

华语片在这一“成熟”到来前,能依靠的,则是熟练班底的通力合作。

导演跨类型,尤其是新导演初掌大制作,到底还是要慎重。

行业观察|趋势分析|精彩剧评

关注电视行业,分享精彩剧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