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区“四抓举措”建好“新时代讲习所”

白银区把“新时代农民(居民)讲习所”作为宣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扬声器”,注重“讲”“习”并举提升基层组织力,着力打造教育党员、管理党员和宣传群众、服务群众“新阵地”。

规范建设抓推进。按照有阵地、有机构、有标识、有师资、有资料、有成果的“六有”标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职工之家等,在区内2个街道、35个社区、28个行政村成立“新时代讲习所”,配套完善电脑、电视、书柜等硬件设施和学习教材,确保实现“一所一阵地”。各乡镇、街道成立领导小组,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新时代农民(居民)讲习所建设实施方案》,按照每月开展一次讲习活动要求,认真制定讲习计划,明确讲习时间、内容、地点、师资安排、参与对象等;建立讲习台账,及时收集整理讲习计划、记录、文字和视频课件、图片、考勤等资料,做到“一课一册,一课一档”。

建强队伍抓保障。从各行业各领域为“新时代讲习所”遴选配备师资力量,着力组建五支宣讲队伍,确保讲习内容有高度、接地气。邀请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专家作为特邀讲习员,协调上级讲师团选聘理论政策讲习员,对接农业技术部门选派技术骨干讲习员,动员道德模范、身边的好人、最美人物等担任典型模范讲习员,发动村“两委”班子、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田秀才”“土专家”和致富能手等成立“传经送宝”队。同时,积极鼓励普通党员群众上台讲心得、谈收获,以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真正让广大党员群众“听得到、学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形式灵活抓参与。依托原有创建“一社区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充实丰富“新时代讲习所”活动内容,提升讲习宣传效果。“集中讲习+流动讲习”。采取“请群众来”和“到群众中去”的办法,在村、社区活动场所集中开展“课堂式宣讲”;结合庭院会、板凳会等活动,在田间地头、种养殖基地、小区广场等开展“流动讲习”,将高深的政策理论用通俗化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出来。“党员群众点菜+讲习所配菜”。在制定讲习计划和每次开讲之前,结合“四个走遍”,广泛征集党员群众学习意愿,把准“党员群众需要知道什么、需要党员群众知道什么”两个重点,以“有用”的学习内容和“有趣”的宣讲方式提升党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现场讲习+网络讲习”。开展“党员群众听脱贫、市委书记看脱贫、乡镇党委说脱贫”活动,将65个固定“讲习所”的阵地优势和“智慧党建云平台”的信息资源相结合,助推脱贫攻坚“线上线下”双向发力、优势互补、同步推进。

讲习结合抓实效。将讲习融入区委、区政府“三大战略”“四大行动”“九大工程”重点工作之中,全面落实“1+11+X”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扎实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推进“两学一做”常态长效,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进一步增强,组织力得到明显提升。“讲习所”开讲以来,区、乡镇(街道)两级领导干部纷纷深入联系点,讲精神、送政策、话发展,带动了基层“学习热”,促进广大党员群众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激发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与力量。“讲习所”带来的改变是基础性的,也是根本性的,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人,基层干部带着党员干、党员带着群众干的氛围日益浓厚,实现了之前群众从不了解、不愿听、不想干到现在主动听、主动学、主动干的跨越式转变,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奠定了思想和行动基础,在“富口袋”的同时补齐“富脑袋”这块短板。截至目前,全区共开展讲习活动108次,通过“智慧党建云平台”收听收看8次,参加人数达1.29万人次。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