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佳攻球手到最佳教练 她用亲身经历诠释了“女排精神”

可以说,中国女排在世界上的实力不可小觑。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在重重的压力下,时隔12年再次拿到了奥运冠军,国人振奋,由此也出现了这样一个名词—女排精神。女排精神体现在每一个为中国女排付出努力的人,当然也离不开我们的“铁榔头”教练—郎平的辛勤执教。

郎平不是一个安稳的人,喜欢历练,喜欢开拓眼界,这才能够让她对中国排球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1960年。郎平出生于天津市,郎平的身体从小不是很好,妈妈便熬小米粥给郎平补营养。爸爸喜欢看体育比赛,便经常带着郎平去看体育比赛,这让郎平从小就形成了一种竞技的体育观念。1973年,13岁的郎平被选入了少年体校排球班,本来郎平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参加了各项测试,没想到就被选上了。就这样,郎平慢慢的和排球结了缘。

三年后,郎平进入到了北京市女子排球队,因为出色的成绩,被国家队教练袁伟民选中,1978年进入了国家队。1981年,郎平获得了“个人最佳攻球手奖”,并随队获得了世界杯女排赛的冠军,从此中国女排开启了自己的“五连冠时代”,在各项大赛上获得冠军,郎平功不可没。1986年,郎平正式宣布退役。退役后的郎平,并没有选择在国内执教,学习,而是选择了去美国学习历练自己。

去了美国的郎平遭到了很多人的不理解,但是她却有着自己的想法。她不希望自己有着一个世界冠军的头衔,而因此困扰她,才会选择出国历练。刚去了美国的郎平,过得很是艰难,很幸运的是,1989年郎平获得了一份工作,一份来自意大利排球俱乐部的执教工作。那是郎平第一次为了挣钱,去替别人打工,这对她来说是一份全新的感受。之后的郎平很幸运的拿到了美国的绿卡,可是此时的中国女排却陷入了历史低谷,郎平返回了祖国。

返回了祖国的郎平,率领中国女排重回巅峰,拿到了奥运会的冠军和世锦赛的冠军,并在2002年入选了排球名人堂,这也是第一位亚洲人获此殊荣。之后的郎平执教美国女排,并在北京奥运会上击败了中国女排,这让很多国人批评她。但是郎平并没有去理会,因为她的心里始终装着祖国,两次在中国女排低谷的时期,临危受命就是一种很好的诠释。2016年郎平当选最佳教练。

郎平曾经说过:“世界冠军”只说明我的过去,而一旦从女排的队伍中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学习本领,我得重新开始生活,必须把自己看成“一无所有”……,也许这也是“女排精神”的体现,忘掉过去的荣耀,才能收获未来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