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線傳媒 機構調研紀要

董事長王長田先生:

一、上半年經營情況回顧總結

上半年公司主營業務利潤同比有所下降,但處於正常的經營狀況中。公司主營業務都呈現良好發展的態勢。

1. 電影業務。

2017年上半年,公司參與投資、發行並計入報告期票房的影片是7部,影片總票房是13.83億元;今年上半年,公司這一項數字是48.4億元。如果扣除參投影片的票房,公司主投主控的影片票房也達到十幾億元。截至目前,公司今年參與投資、發行的影片總票房是63.68億元,其中主投主控的影片票房是約33.3億元,而去年全年主投主控影片的票房是25億元,目前的數據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水平。

由於上半年的一些項目,公司的投資比例不高,今年主營業務利潤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一出好戲》目前票房已超過13億元,也是公司扶持新導演的又一個成功案例。未來公司希望繼續保持我們發掘培養新導演的能力。

今年接下來的4個月,公司預計還會有11部左右影片上映,包括多部投資比例較高的作品,其影片投資比例最低是30%,個別影片也可能會調整到明年上映。過去幾年公司一直致力於提升影片品質,今年的影片品質普遍都是令人滿意的。隨著三到五線城市票房佔比提升,觀眾在內容偏好方面產生變化,市場對電影公司提出的挑戰進一步提升。長期來看趨勢可能又會發生一些改變,三到五線觀眾的觀影習慣會更加成熟,對於內容品質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因此電影公司還是要堅持去做品質高、價值觀正確的影片,相信對此市場一定會有正向反饋。

公司現在已經在準備明年的影片,有些影片已經拍攝完成,有些尚在製作中,不少動畫電影也在製作中。

2. 電視劇業務

上半年,公司電視劇業務收入和利潤都有大幅提升,公司確認了《新笑傲江湖》《愛國者》的一部分收入。下半年,公司可能會確認一些電視劇、網劇的收入。其中包括純網劇,如《我在未來等你》《無法直視》《八分鐘的溫暖》等,都是光線享有100%權益的;可能上映的電視劇有《風再起時》《我的健身教練》等劇集。

當前電視劇市場在發生劇烈變化,電視臺購買力變弱。公司在這種市場環境下介入網絡劇、電視劇,大多數投資項目都會是在製作前有銷售意向、甚至簽過銷售合同後再進行投入,因此風險比較低。目前公司的電視劇、網劇儲備有30部左右,會逐步釋放。

3. 動漫業務

上半年,公司投資、發行了《熊出沒·變形記》《大世界》兩部動畫影片,目前尚有10部左右的動畫電影儲備。明年計劃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有希望成為爆款,其製作品質非常高。

目前公司投資的動漫類公司已達到21家,包括動畫原創團隊、生產製作團隊,覆蓋產業鏈上下游。公司組建了兩個動畫片製作團隊,既能滿足自己的製作需求,也能承接一些外部的項目。公司投資的公司大多數是項目發起公司、項目的主導方。同時另有一個團隊正在漫畫方面進行前期準備工作。公司在動畫電影行業的地位難以撼動。

4. 藝人經紀和項目開發業務

公司有30位藝人。公司主投主控的影視劇項目,大多都由自己的藝人主演、參與,公司可以為藝人提供項目資源、演出機會,同時也能有效控制成本。比如,《悲傷逆流成河》的5位主演,他們都已與光線簽約。公司的網絡劇也大都選用自己的藝人。

近年來,藝人正在成為一種資源,還可以使公司有機會投資重要的作品。公司的藝人絕大部分是新人,未來發展空間廣闊,簽約的條件也合適。

公司還成立了新的事業部,簽約了23位編劇以及5位導演。這是為了打造我們的原創能力、強化改編能力。公司的很多項目會在第一時間尋求內部簽約編劇去完成,這樣能夠增強公司在內容製作上的主動性、便利性,當然也不排斥外部合作。經過對編劇的精挑細選,希望到年底會有達到40人以上的編劇團隊。公司有機會成為簽約編劇最多的影視劇公司之一。

5. 目前的主要廠牌

公司現有光線影業(重點的大項目)、青春光線(青春題材)、彩條屋(動畫電影、動漫題材)、五光十色(側重於女性題材)、小森林(和作者相關的電影、電視劇)、迷你光線(小規模的項目)。今年新設了迷彩光線,側重於軍事、動作、主旋律題材,目前有6-7個項目在籌劃。

6. 投資業務

今年上半年,公司新投資了8家公司,其中影視、動漫公司各4家。當前公司投資公司的總數量在70家左右,主要是少數股權投資。

目前已經完成了投資的第一個階段,進入第二個階段,投資更加謹慎,上半年放緩了投資步伐。一方面,優質公司發掘難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社會資本比較緊張。同時,公司的投資更加聚焦於內容,力爭每個投資公司都與公司有業務相關性,互利共贏,降低風險。另外,要側重於孵化和培育,對被投公司進行孵化和甄別,不排除對於一些優秀的公司增加股權比例。在投資上,公司還關注行業的整合,不排除繼續投資類似貓眼這類,需要大資金、高比例、有戰略價值的公司。

公司對商譽減值控制的比較好,現在需要處理的商譽減值在可控範圍內,金額較小,風險低。

出售新麗傳媒的股權,為公司帶來了極大的資金優勢,對這筆資金公司會謹慎使用。未來公司將會與新麗傳媒有更多的影視劇合作。

貓眼在線上票務市場的市佔率在50%-60%之間,大部分時間在60%左右,市佔率較去年大幅提高。市佔率是貓眼各項業務的基礎,賣品、營銷、線下演出票務等業務也都與市佔率密切相關。貓眼上半年收入增長幅度較大,經營狀況較好。春節檔補貼競爭激烈對貓眼的利潤方面有一定影響,貓眼管理層預計下半年貓眼的狀況會有所改善,同時也會考慮其他一些更長遠的戰略目標。

二、互動問答

Q1. 通過對行業商譽、股權質押、現金流等各方面分析,光線是非常好的防禦性品種的上市公司。從行業層面,對監管政策、行業內商譽減值等現象有什麼看法及預期?

A:目前監管環境下,內容管理比之前更嚴格,尺度有所收緊,在短時間內可能會維持這種現狀。

商譽減值將對一些上市公司的業績產生影響。業內一些上市公司資金比較緊張,市場上影視項目、投資項目等明年可能會減少。

另一個問題就是一些影視公司在併購中的對賭問題,如果業績無法完成會造成較大影響。

Q2. 對行業競爭格局的看法?

A:集中度提升是一個趨勢,特別是在市場困難的情況下,將推動集中度的提升。一方面,目前上市公司的融資、併購都受到一些限制,使一些上市公司出現問題,上市公司之間的併購整合可能會加快。另一方面是新媒體公司和傳統影視公司的併購,許多新媒體公司都希望進入影視行業,所以可能也會促進整合。

Q3. 公司的市場份額?

A:未來可見時間內國產片仍然佔據優勢,從公司自身來講,10餘部影片中如果有8、9部影片能上映,也有望貢獻比較好的票房數據。

Q4. 明星片酬限制、行業稅收加大將對公司產生什麼影響?

A:明星片酬是市場供給的結果,明星具有稀缺性、獨特性且對影片銷售有很大影響,雖然目前可能存在不合理情況,但相信市場會調節到合理範圍。目前市場對明星片酬的看法仍不明確,難以設定一個合理價格,導致從業者比較困惑。但相信市場對高品質影視產品還是有需求的,需要由市場進行適當的調節。

關於稅收問題,實際上絕大多數的藝人、影視行業公司稅收上應該都不會有太大問題。目前市場對稅收問題有些誇大,可能會對行業的稅收造成一些壓力,影響企業的利潤。

Q5. 公司在上半年爆款較少,目前三四線城市受眾逐漸成為主流受眾,公司有沒有傾向上的改變?

A:爆款是可遇不可求的,偶然性比較高。今年來看,《一出好戲》具有藝術性、哲理性,雖然觀賞性沒那麼高,但仍能取得13億票房,某種意義上可以算是一個爆款。公司持續提高作品品質,出現爆款的概率自然會增加。同時未來公司也有適當的策略,例如成立的迷彩光線,項目大多是一些軍事、男性題材的影片,與公司以往影片的風格有較大區別。公司之前的項目很多投資不高,但收益很好。未來也一定會有黑馬影片。

Q6. 未來公司電影、電視劇的收入佔比情況?公司作為行業龍頭,品牌效應在電視劇方面有沒有什麼體現?有沒有與動漫平臺的合作?

A:各業務板塊沒有具體的佔比規劃,但電視劇收入佔比在逐漸上升。公司在電視劇方面更多是做投資,由公司發起的項目大多是網劇。公司與各視頻平臺一直有很好的合作,例如《我在未來等你》就是一個平臺的定製劇。公司一直在尋找機會進入動漫平臺,但目前光線還不夠強大,去整合大平臺有難度,但不妨礙我們從小做起、去嘗試。

Q7. 作為內容公司,光線傳媒是否存在能力邊界?

A:以往的內容優勢和競爭力也是公司開拓出來的,很多東西是有共性的,包括題材選擇、主創的選擇等,軍事題材對公司來講也是一樣。公司有能力去把握,並可能在更多的領域也有機會、有能力進行拓展,不會受制於邊界限制。

Q8. 關於貓眼的護城河,貓眼上半年還是做了很多補貼,面對競爭,貓眼如何穩住市佔率?

A:貓眼是一個獨立運作的公司,我們作為股東並不能決定貓眼的走向。貓眼實現盈利並不難,階段性虧損主要是因為春節期間的補貼。貓眼擁有最強的用戶體驗、最大的用戶基數,因此即使貓眼市佔率短期下降也並不一定會影響其他業務的開展。並且隨著貓眼的發展,相信貓眼的管理層也會更加有經驗,會更加成熟的處理公司的經營戰略、市佔率等之間的關係。

Q9. 下一個能讓公司內容業務上一個大臺階的是什麼?

A:一方面是公司核心業務的增長,公司對此很有信心,目前項目儲備較多,電視劇、藝人經紀等業務都在提升。在沒有爆款的情況下,公司業務希望能保持穩定增長,遇到爆款就可能迎來業績的爆發。另外一方面是投資業務,但公司的投資業務並非只是獲取投資收益,更多會考慮跟公司業務的相關性等。

Q10. 未來兩年市場作品急劇減少,對資金雄厚的大企業是不是利好?

A:是的。比如公司預計要做30部電視劇、網劇,只是一個大概的目標,但真正投資的時候發現可選擇的機會很多,因為其他公司資金比較缺乏。

Q11. 消費降級的趨勢對公司有沒有影響?

A:在宏觀經濟下行時,對娛樂行業是會有影響,在初始階段可能會有同步的效應,但在第二階段,口紅效應可能會顯現。

Q12. 爆款是否跟人才有關,公司對人才的吸引力如何?

A:爆款跟策略、品質有關,市場始終以內容為核心,踏踏實實做內容,豐富的項目儲備也有助於提升做爆款的幾率。對於人才,公司一直以來的方向都是注重內部培養,創意、製作、營銷等人才都是內部培養。公司對人才選擇比較謹慎,目標是培養20個頂級製片人。7個子品牌也是為人才培養做準備。

Q13. 公司加大對電視劇、網劇的投入的出發點和考慮?

A:有幾個原因:首先,我們認為公司具備做電視劇、網劇的能力;其次,現在電影、電視劇有更多互動,同一個IP存在很多電影、電視劇同時售賣的情況;另外,考慮到給予公司旗下演員更多機會、鞏固演員地位,電視劇網劇是最好方式;還有,就是考慮到公司的合作伙伴,有一些是電視劇公司,有電視劇的合作機會、需求。

Q14. 許多互聯網視頻平臺加大電視劇投入,未來影視製作公司是否只能承製一些定製劇?

A:自制劇確實是一個趨勢,比如Netflix,但是自制只能滿足一部分內容,互聯網視頻平臺需要和外部合作、向外部購買,中部產品確實可能定製合作,頭部產品仍然是影視公司製作為主。

Q15. 院線比較強勢的公司在向上遊整合,是否會構成競爭?在爭取渠道時,會給渠道端一些讓利,這方面未來的趨勢如何?

A:渠道優勢確實存在,但無法起決定性作用。票房同時還取決於上座率、排片時間等,排片率不是單一因素。現在各大院線的市場反應時間不會超過3天,排片率並非主要考慮是否自己投資,更多是考慮市場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