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襲白雁灘,蘭溪十里長湖溼地古河道考遺

白雁灘又名望雲灘,正德《蘭溪縣誌》所述的望雲灘,“香溪之下十里有灘曰,望雲”,此灘是白雁嬉戲的棲息地。

大溪(名香溪)香頭之下五、六里,緊靠鮑村西側向北而流,香溪西邊不遠又是一條溪流(根據衛星地圖顯示與本次考察確認應為甘溪 ,說明:需要糾正上次甘溪的出口位置),靠裡董西邊流過,到下埠頭與大溪(香溪與梅溪)匯合,成了“三河”匯。自甘溪西邊至現在的河西基頭山、前方村是一片沙灘,明代永樂丙申年(1416)洪災前,灘上有一大村莊,名為“虹村街”,街長有三里,兩個埠頭,上埠頭未確認,大致在西神殿對邊,下埠頭就是就在下埠頭村附近的三河交匯處,叫(三河渡),離梅溪渡五里,明萬曆志有 記載,“香溪渡蘭溪北三十里,三河渡四十里,梅溪渡三十五里”之說。下埠頭是個非常古老的村,現在存有一棟由“念四斤磚砌成的老房屋,據黃治政先生和老書記章岳雲先生說,房屋不老,磚石年代非常久遠。

此地江寬水深,水路運輸十分方便,是個繁華寶地,灘上又是多條河道交錯的水網溼地。是天然的溼地公園。

此地曾經是個戍邊之地,有過戍兵守衛,屬於建德,唐674年蘭溪建縣,劃入蘭溪。

這是流向後埂過去泉裡(漩裡,是個漩渦回灣)的水面,泉裡距鸕鷀丼百米,然後流向下埠頭的溪流痕跡湖面,寬有五十米,算上低窪地,最寬處有七十米。

這長河人為的隔成了一個個水塘,養殖水產,或種植蓮藕等植物。

低窪溼雜草叢生,人走不過去。

看看,像不像沼澤地。

梅溪黃水橫流,阻斷了古老河道。

這裡的南北兩頭,如果相連,就是老甘溪。這裡是官塘外八都地段的末段甘溪。

這是在香溪下畈段的古老甘溪。

古甘溪的低窪處。

同上

此江面是梅溪口,江中轉彎遠處是虹村街的位置。石子路和兩隻糞缸就在這裡挖出來的。

這就是最寬的古甘溪。

是從衛星地圖上拷貝下來的地形圖,通過實地考證,藍色的就是有水的地方。

這張《復原圖》,是昨天(2018年9月2日中午)與豔陽天老總楊先生,再次通過查閱衛星地圖與實地考察,想象600年前的,甚至於一千多年前的白雁灘。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信者就信,不信者可以視作不見。

不過,不信不想不遊不視,會讓你後悔。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