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打油诗,最为典型的要数唐代作者张打油而作的《雪诗》: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打油诗虽然不太讲究格律,也不注重对偶和平仄,但一定会是押韵,亦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组成。打油诗常被用来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及讥讽,也可以作为谜语。
据传说,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见大殿墙壁上写了这样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
大官读罢,顿时大怒,下令缉拿作诗人。左右将其平日喜作这类诗的张打油抓了来。为了证实该诗是否张打油所作,大官未急于治罪,而是令张再作诗一首。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张于是便以此为题,脱口吟道:
"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两首诗如出一辙,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起来,连这位大官也被惹笑了,终于破例饶了张打油。张打油从此远近闻名。后来人们常把这类以俚语俗句入诗,不求平仄对仗的诗作,称为打油诗。
打油诗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假丑恶的感应,当然也有对真善美的感应,但主要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只要有可笑可恨之事,就会有幽默风趣、冷嘲热讽的打油诗应运而生。
民间有传:被谪贬广东的苏东坡某日偶遇有一为夫送饭的老妇,随口诗云:"蓬发星星两乳乌,朝朝送饭去寻夫。"老妇是个地道的乡巴佬。但她面对苏东坡挑逗性的诗句戏弄,应对自如,反唇相讥:"是非只为多开口,记否朝廷贬汝无?"当时大名鼎鼎的苏东坡谪贬广东后,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显然,老妇人这两句打油诗是针对苏东坡的人生坎坷的,它揭了苏东坡的老底、疮疤,戳到了他的痛处。最为有趣的是相传清代有一家新婚闹新房直至深夜,还逼新娘吟诗一首,表达新婚之夜的感受。新娘无奈,情急随口而道:
"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
新娘的打油诗立刻引来众宾客哗然大笑,乐不可支,都说"好,好!"有的说:"新娘急了,时间宝贵!"说着乘欢而散。此诗妙在末句,虽为引语,但此时此地,别有新意,个中奥妙,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当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打油诗的魅力在于它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还有就是通俗性。不但诗本身有趣、幽默、俚俗,暗含讥讽,包容文史知识,体现名人的个性、爱好、轶事和思想,而且很多与诗有关的故事也很生动有趣。
打油诗是典型的俗文学。也许正因为这"俗",一些"正统"文人才把它视为旁门。但文化名人周作人说:"思想文艺上的旁门往往比正统更有意思,因为更有勇气和生命。"周作人对旁门文艺的高度评价,也适用于对众多名人打油诗的评价。许多精彩的打油诗确实比好多正统的诗歌更有意思。
友德之声
打油诗应该是不按照平仄要求写的诗,不讲求粘对,没有起承转合,但是,是押韵的。打油诗也可以不用诗家语
似默非陌
打油诗类似于绝句,多由五字或七字句组成,虽然不讲究平仄和对仗,但是绝对押韵。打油诗往往由俗语入诗,诙谐幽默,语俗理不俗,很讨人喜欢,打油诗有点类似于顺口溜。
唐代有一个人叫张打油,作诗多用大白话,其《咏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后人将这种通俗诙谐的诗称为打油诗,其实该诗写得很深刻,表现力很强。
想起了关于打油诗的一个笑话,与大家分享一下,逗大家开怀一笑:
一天,有两个秀才去游山玩水,看到了匾上的“文廟”二字,一个说是“丈庙”,一个说是“文朝”,两人争执不已。这时候,两人遇到了一个和尚,让和尚评评理,和尚说:“你们两个的事我不管,我要化齐去了。”两个秀才说:“只听说过化斋,没有化齐啊!”两个秀才和和尚吵了起来。
这个时候,又来了一个教书先生,秀才让先生评评理,说和尚不该去化齐,先生说:“让我查一查训佑”,这个时候两个秀才又说:“只有训诂啊,哪有什么训佑。”于是四个人大声吵了起来,其中一人提议道:“听说本县的县太爷博学多才,他肯定知道,他还在大堂上挂了一个“赛东坡”的匾呢。”
于是四人来到了县衙说了一下情况,县太爷听到了之后大笑一声,作诗道:“文朝丈庙两相异,和尚不该去化齐,先生岂用查训佑,试看本官赛东皮”,特别是县官说后三个字的时候,微笑着指了指头上的牌匾。
好多打油诗都是即兴而作,反应了作诗人的才思敏捷,能够作出深刻的打油诗并且流传千古,也不简单。
层城鵷雏
说得简单一点:通俗易懂,风趣幽默。二者缺一不可。
咋看平淡无华,念起顺口溜滑。读罢心中一乐,没忍住,笑成一个傻瓜。
南宫寻欢、老树画画都写得很好。
白眉老者胡如雪
似诗而无律、如词而无韵,信笔写来,形似而神非,然亦庄亦谐,神游意境之内,文行格调之外,今之所谓“不因律害意”而大肆“因意废律”之“绝对”“名作”大抵都属此类打油诗。例如:
向天涯寻遍,
哪里觅归春,
山高水远处,
赫然是花坟。
此诗貌似五言绝句,细究竟是“无律无韵”之打油!
旧有名妓,与书生,商人,和尚,屠夫,四人相善。未几,名妓谢世,四人住吊之。书生曰何不以诗表达我等惜玉之情?众曰:善!于是,书生起䪨,高吟:一点香魂出玉楼,商人接道:万斛明珠何处求?僧人续句;阿呢陀佛西方去!屠夫大呼:我的肉来我的油!此诗可称为打油诗中之佳作。诸公意下如何?
信敏498
你不名人和作家又或者政客(有影响的政客,你写的诗或文章再好,也不能叫诗,如果你换个身分,你拉出來的那怕是一坨屎,人家都会人它做黄金的,不信你试试看,现在的社会现状就是这样的。
海底暗流2
《打油诗和顺口溜的联系和区别》
什么叫打油诗?诗歌类群中一类专用以表达讽刺、暴露和发牢骚
内容的诗歌。什么是顺口溜?流行于民间,专用于表达喜怒哀乐情怀的俚俗韵文。二者的联系都在于表达情感,打油诗重在表达愤怒和悲哀的较严肃的主题,顺口溜以阐发乡间生活中那些引人发笑或引人深思的事由为主。二者都不苛求诗歌意境、格侓、拍节和平仄的合乎要求。但二者存在很大的不同。第一、写作主体不同。打油诗主体广泛,不论俗众和文人及官吏都可能打油。例如苏东坡写道"我愿儿孙愚且鲁,平安做官到公卿。"讽刺官吏阶层依靠裙带或其他非正途走上官位,这些人愚且鲁,本事很不怎样。农民诗人王老九讽刺封建社会的不公平"卖盐的喝淡汤,编蓆的睡光坑,当奶妈的卖儿郎,淘金老汉一辈子穷得慌。"而顺口溜的主体只能是乡民,不得有文人和官吏。因为文人和官吏的诗作肯定不能归类为顺口溜。第二、打油诗必须是具体的诗歌,而顺口溜的题材要广泛得多,可以是诗,可以是念白,可以是套话,只要是韵文就行。例如关于陕西风俗的概括"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乡党齐吼秦腔。大碗咥面喜气洋洋,没调辣子和醋就嘟嘟囔囔。”又如陕西快板书的套话"割猪肉一吊子,拿回家去炒劭子,稀里糊涂吃了一肚子,稀屎拉了一裤子。"而打油诗要求必须是诗,不能象顺口溜那般
溜顺即可。例如讽刺瘸子的戏词"只恨人间路不平,拐达拐达到门庭。"第三、关于唐朝人张打油不能作为打油诗鼻祖的理由。考察张打油所写诗歌,其中并不含有讽刺、暴露和发牢骚的成份。其中的油指溜顺的韵文,什么"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白狗身上黑,黑狗身上肿。"真是顺嘴溜出,表达的对象并不清晰。再说,发牢骚的主体是非常广泛的,古今中外官绅民众无不一吐心中不平之事,不可能自张可油开始才诉诸讽刺和暴露。
即使表达喜怒哀乐的情怀,自从有了人类,就会有这种表达,所以唐人张打油也不可能是顺口溜的鼻祖。张打油作为人们归类顺口溜所选定的参照倒是适宜的。总之,打油诗和顺口溜是两类旣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韵文类型。打油诗就形式和内容而论,要严肃和工整一些。一般的讽刺和暴露应当言之有据,不然就成了纯粹的骂人或血口喷人。但打油诗和顺口溜并无严格的界限。有的打油诗看起来又象顺口溜,或者相反。例如讽刺秃子的打油诗"家住城外半山腰,红光堡子美名飘,头上没有几根毛,光得好像猪尿泡。"这实际也是一首顺口溜。在陕西关中有一首很有名的顺口溜"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有为王坐金殿脊梁朝后,吃一碗拉两碗拉出过头。"稍微一改,就是一首打油诗。"村里改制没宣布,书记舅子抢拆屋,弄得书记没处坐。反扣盆子放屁股。"综上打油诗的油是以其内容来确定其形式的。而顺口溜以其形式的不确定性来传达作者心灵感受的。
欢迎批评指正。
咸阳人
郑秦云
学生不是诗人,所以不知何谓真正的诗,但听说过打油诗是一个打油匠所开篇,真实情况如何待专家考证。大多数人可能以为,那些不讲格律音韵的诗,或用词通俗,意境寻常的诗都是打油诗,反之就是真正的诗,学生的看法稍许不同,首先要看品评诗的人水平如何,跟他水平一般或高的,他可认为被品读的诗为什么样的诗,否则,似是而非的结论就不靠谱,在下头脑愚钝,就用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貨的办法,对具体的两首诗词进行对照分析,或许能得到客观而公允的鉴定,如果无恁无据无标准无对比地泛泛而论,总会闹出笑话。话说向来,韵是啥?朗朗上口,易读易记,韵母一致就行,如有损内容,用谐韵又未尝不可?活人不能被尿憋死,脑子不能当牛鼻子,既要谦逊,又不要太死板,更不要迷信,绝对不要害怕,否则您将一事无成,连不油诗也不敢写了!笔名杜鹏黄即孤雁长鸣
孤雁长鸣512
“打油诗”,顾名思义就是指由打油人即卖油翁类作出来的诗,与民间常说的“顺口溜”相仿,完全一个门外汉,不懂格律、工整对仗及押韵等文理,即兴而作,以便走街串巷吆喝唱卖所用,后被文人借用戏称外行人所作的诗,即“打油诗”。诗歌自古以来就是国人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表述形式,孔子整理的《诗经》就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