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回應交大博士夫妻:不要用你的業餘愛好,挑戰我們的專業!

本文授權轉載自:藝非凡

聞道有先後,

術業有專攻。

專業

之前鬧上各大熱搜的新聞:

博士夫婦怒懟郭德綱

在輿論一邊兒倒的情形下,

老郭反倒是沉默許久。


如今他終於開口回應:

武術比賽為什麼沒有業餘選手?怕死!

為什麼相聲沒本事的都敢來?好騙!



這次網友態度一邊兒倒,

與其說是懂相聲,

不如說是對一個現象的憤慨:

那些自以為是的外行,

侮辱專業人士的模樣,

真醜!




撇開郭德綱有爭議的一面,

無法否認他的相聲功底深厚。

7歲開始學說書,

京劇、評劇、梆子、

西河大鼓、單絃、評書,

樣樣通而不松。



能把最初只有幾個人的相聲團體,

做大到如今德雲社的規模,

他怎麼可能沒點真本事?

可大部分人不知道,

他年輕時為了相聲落魄到何種地步


沒錢就天天吃黃醬拌麵,

還要翻牆躲房東。

在說相聲還要倒貼錢的時候,

他在娛樂圈摸爬滾打,

既當編劇寫東西,還兼職主持人。

不說話被罵,說話搶了也被罵,

大多時候念贊助商還沒有鏡頭。


他甚至曾在鬧市區的玻璃櫃中

生活48小時,

吃喝拉撒睡被路人當動物圍觀。

而他這麼做的原因只有一個:

德雲社活下去要錢,

相聲是他的職業。

在飽經滄桑的他面前,

兩個半路出家,沒有真才實學,

口口聲聲說愛相聲的人,

無異於自取其辱。


這次網友們力挺,

也證明了一個道理:

專業人士的可怕超乎你的想象,

不要用你自以為是的業餘水平,

和別人的生存技能比試。


一個人之所以專業,

是因為花費在一件事情上

時間、精力、代價是別人的無數倍。

這世界從沒有什麼簡單技能,

只有親身經歷過,

才知道專業的人究竟有多恐怖。

國外曾做過這樣一個街頭實驗:

讓路人打拳擊手,

拳擊手只能閃躲,

大部分人根本打不到。


看職業拳擊手練習打瓶子

就知道對力量和準確度的控制

到何種殘暴的地步。


下面動態圖中的是泰森,

嘲諷對手1次

打出將近10拳

躲開將近12拳。

一切只用了7秒鐘!

這只是整場比賽的冰山一角,

你找個空地7秒鐘打完10拳

就知道這個運動量有多大。


看NBA比賽的人,

應該會知道安東尼和揚尼斯

那場經典的神仙打架。

許多人說這是炫技,

在這種高壓環境下,

沒有哪個人還能分心玩花哨的。



身子比大腦動得快太多,

本能覺得那樣閃身最有效,

本能跳起來伸胳膊去攔。

稍微運動的人就知道,

這兩個動作究竟多麼反人類。

但是當看過職業籃球手的手和腳,

一切又都那麼理所應當,

因為他們是專業的。


記得曾經聽過的

那些停不住球的理由嗎?

草地太滑、天氣不好、風太大。

而馬塞洛停球是圖中這樣,

直接到腳下紋絲不動,

裁判都懷疑他的鞋裡有磁鐵。



聊天的時候足球從背後過來,

他完全依靠感覺停球、傳球,

沒有一絲猶豫,

期間還和隊友聊天。



中國乒乓球隊

是世界體壇中恐怖的一大存在。

國際乒聯在18年中,

針對中國隊修改了9次賽制

改球、改拍、改人數,

依然無法阻攔中國隊稱霸。


但是當看到隊內

堪稱地獄的高強度訓練,

才知道為什麼

他們叫專業運動員。

十幾年日復一日的訓練,

接發球比普通人走路都流暢。


曾經關於大魔王張怡寧,

段子層出不窮。

“我肯定給她讓球。”

“我擔心她打不著。”

“因為找不到對手就退役了。”

“跟女兒說金牌隨便玩兒,

銀牌媽媽就那麼一塊。”

讓人捧腹大笑之餘,

要知道這種霸氣話語之後,

是何等的底氣在支撐。


不單是運動,

所有事情都一樣。

常言道,文體不分家。

再看看文藝方面。

書聖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

是婦孺皆知的故事。

對比現在自稱大師的人,

別說寫到入木三分,

給他一支毛筆,

讓他戳到木頭裡三分,

他都未必有那功力。



兒子王獻之練字磨墨用了三缸水,

拿去給母親炫耀,得到的評價是:

吾兒磨盡三缸水,

惟有一點似羲之。

哪裡是像,

那點就是王羲之

在“大”字下面加的。


達芬奇是出了名的天才。

這幅圖是他素描的樹。

看上去沒有太大感觸,對嗎?




但你可知道,

在《達芬奇繪畫論》一書中,

他對畫樹的講解有數十頁。

隨便截取兩段,

都感覺是數學題構圖

甚至不同類型的樹木有不同的細節講究。

再想想他那些成就,

一切都理所應當。


很多人自詡是象棋高手,

可看完許銀川和趙鑫鑫

這場2分鐘快棋對決

你還敢這麼說嗎?

圖片裡是原始速度,

沒有後期加速。


專業人士之所以恐怖,

是因為他將一件事做到了極致

同樣一個東西,

他們能看到太多外人看不到的東西,

並付出千萬倍努力。

當達到外人無法企及的高度時,

他們又被叫作“天才”

然而總有自以為是的人,

覺得一切看上去都簡單,

覺得自己出手就秒殺一眾專業人士。



▲達芬奇手稿

最後來談談軍人。

很多人受電影影響,

覺得當兵很帥,

保家衛國。

可你知道這四個字是用血染出來的嗎?

太多人只看到表面的帥氣,

卻不去理解背後的痛苦。




當初大火的《士兵突擊》電視劇中,

袁朗在軍事比武時找許三多,

用很輕的筆墨一筆帶過,

省略了比賽場的事情。

而原著小說中,

對老A部隊登場的形容是:

他們從車上跳下來就沒有放下過槍口,

行進,翻滾,上牆,

隨時都是開槍的狀態。


在場的所有士兵明白了,

那些自信的尖子也明白了,

把槍當接力棒拿,

到定點才射擊的他們,

只是剛學會服從命令的新兵蛋子,

這些老A才是真正上陣殺敵的軍人。




再回想袁朗被俘時那句:

我跟你的連隊打,

戰損比高達1:9,我們輸了;

原計劃1:25,最好零傷亡。

所有人都知道他們沒有開玩笑,

因為他們是專業軍人。


中國特種部隊一向嚴格保密,

如今透露的消息只有:

早晚各一次5公里越野,

負重不少於10塊磚,限時25分鐘

30秒無工具翻越5層樓高的牆,

1小時20分鐘負重遊泳5公里

腿綁4.5公斤沙袋奔襲10公里

全副武裝奔襲3.5公里山路,

以上只是一天的訓練量。


對比一下,

在跑步機上跑3公里,

又有什麼可炫耀的呢?

屏幕上的英姿颯爽,風姿凜冽,

都是用他們的血汗換來。

被稱讚的太平盛世,

是這些專業軍人用命在守護。


回到日常生活中,

自以為畫畫技術高超,

結果被考美院失敗的高中生教做人;

兩個小時修不好的線路,

被後勤師傅三分鐘搞定。

都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

因為他們是專業的。


古語有言: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你作為業餘愛好的東西,

或許是別人賴以為生的能力,

千萬不要自以為是的去挑釁。

因為在專業人士面前,

業餘的你真的不足掛齒。

本文部分截圖源自梨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