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去世享年88歲,他有哪些作品?如何評價他的一生?

行攝青年


驚聞常寶華離世消息,不禁感嘆,這一輩的相聲藝人沒剩下幾個了。作為馬三立先生的徒弟,常寶華的輩分很高,但客觀地說,他在相聲界的地位和貢獻還到不了老師以及劉寶瑞、侯寶林等大師的層次,膾炙人口的作品並不多。



常寶華出身貧寒,為了生計,8歲就開始學相聲。別看他沒上過什麼學,但非常喜歡看書,從小就在小人書上獲取知識,長大後更是越看越多,越看越雜,常寶華也因此成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雜家,曾經去美國給教授講過課。在相聲這個行當裡,常寶華絕對算是“秀才”級別的。

拜馬三立為師後,常寶華名氣和地位都提升不少,但真正叫得很響的作品並不多,代表作只有《昨天》《帽子工廠》等。他的徒弟中有名氣的包括牛群、侯耀華。牛群開始還表現不錯,但之後的“不務正業”讓自己逐漸銷聲匿跡;而侯耀華更是幾乎沒說過什麼相聲,大家對他的關注點都在相聲之外。客觀地說,常寶華在同輩中,比不了侯寶林、劉寶瑞等大師,在相聲界的影響力甚至不如小自己一輩的馬季。

不過,常寶華的過人之處是能讓相聲藝術系統化,他不僅肚子裡有知識,還善於授教。他在退休後仍進行創作、撰文、著書、教學等工作。他認為相聲的傳承不能總是靠口傳心授,得有系統的知識。在常寶華的想象中,將來的相聲演員首先是思想家,而後才是藝術家,“不光會演,還要會講”。

常寶華先生的孫子就是“開心麻花”的簽約演員常遠。祖孫二人曾經一同上過央視春晚,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常遠的工作室今天也發佈訃告,悼念老先生離世。


捕魚小分隊


想起一個段子,郭德綱說四個同行互相看不上眼,只要一個熬死了其他三個,他就是大師,因為他掌握了話語權。

我對常寶華先生的瞭解不多,所以對其行為不夠資格品頭論足。

但是我記得他說過的一句話:像郭德綱這樣的人少了點。

網友們給出的答案就是:一語雙關。

不得罪上,不得罪下,即得罪上,也得罪下。

所以個人認為這是一位“老相聲表演藝術家”該有的處世智慧。

姜昆給記者的回覆如是說。

我聽出了一股官話的腐臭味兒,大概就是從某處複製粘貼然後把悼念的名字改成了常寶華一樣。

“將永遠地銘刻在中國曲藝藝術的功德冊上”

這話聽著,怎一個“好”字了得。


常寶華先生去世,後入門的“大弟子”侯耀華,先入門的“二弟子”牛群估計也都很傷心悲痛吧。

有些事說來很蹊蹺,那就是某社得知消息的速度時快時慢,與那些“悼念大師一路走好的人”有些不太相同。


梁宇航


常寶華先生離去,同行們紛紛發文悼念,其中包括姜昆、徐德亮、曹雲金等人,一致對常先生的一生給予高度評價,“大師”這樣的字眼被不斷提及,這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自己沒有威脅的人都是偉大的!


常寶華先生曲藝生涯的巔峰時期是在部隊度過的,他和侄兒常貴田搭檔演出,曾創作和表演了一大批反應軍民生活的相聲作品,代表作如《帽子工廠》,國家也給予叔侄倆極高的榮譽,其中常貴田先生是相聲界唯一的將軍,常寶華先生也獲得了曲藝界的最高榮譽“牡丹獎”,也曾被評為十大笑星之一,可以說在屬於他的年代,他是一個偉大的曲藝工作者。


常寶華先生退休以後不甘寂寞,一直在各種平臺上露面,既有相聲表演,也有接受訪談,說了一些新鮮的觀點,也在傳承和發展相聲這門藝術,可以說在不斷的發揮餘熱,但是他的很多觀點和做法引起了很大的非議。


首先,在侯耀華聲名狼藉之時將其收入門下,可能是其這一生最大的汙點;特別是將一個後拜師的徒弟立為大師兄,在相聲界開了一個非常不好的先例。更壞的情況是,侯耀華利用自己的身份,又收了更不好的徒弟,如安娜金、何偉等,直接把相聲界搞的是烏煙瘴氣;不僅自己不會說相聲,收的徒弟就更不會說相聲,什麼樣的人都混入相聲界,這是非常不好的開始。


其次,常寶華先生對於相聲基本功的表述曾引起混亂。說學逗唱是眾所周知的四門基本功課,但是常寶華先生在接受採訪時曾公開否認這一說法,讓眾多同行無所適從,幸好他只公開說了一次就沒有再提,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第三,常寶華先生對於郭德綱的評價出現多次反覆,令人不解。常寶華先生作為德雲社為數不多的同行座上賓,每逢德雲社大型活動都會露面,且對郭德綱及德雲社都讚賞有加,但是換到其他場合,也曾多次批評,被眾多網友形容為“兩面三刀”。


當然了,無論常老先生過去說過什麼,做過什麼,都無礙於他相聲表演藝術家的身份,也無法抹殺他在相聲界取得的偉大成就,但是我認為,最好不要冠之以“大師”稱號,這樣真的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