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神韵 雪山佳酿

你喝过香格里拉当地产的葡萄酒吗?像饮料一样那种。不少游人到当地后忍不住尝尝这一土特产,但喝完之后大多觉得“上当了”。但对于我们这种不怎么会喝酒也不太懂酒的人来说,个人真心觉得这酒口感太好了。喝过几次以后,就一直惦记着想去酿酒的地方看看。

终于定好行程,在一个明媚的午后从新华村出发,目的地梅里雪山脚下的布村和茨中村。

开车沿途经过丽江,下了大丽高速,便一直行驶在前往梅里雪山的214国道上了。沿金沙江一路前行,一开始地势还比较平坦,天气也渐渐好起来。沿途风景不错,越接近藏区越让我们感到新鲜,两眼目不暇接,似乎想把这一切都印在脑海里,不知道下次何时才能再来。

我们的第一站是香格里拉,虽然导航显示还不到200公里的路程,却需要3个多小时。这个季节正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节,我们并不急着赶路,于是中途看到风景漂亮的地方便停了下来,拍些照片,休息一下。

再往前走,就开始爬山了。车顺着山势蜿蜒前行,到达山顶时,由于是雨季,只见一片浓雾弥漫,分不清天上地下,我们仿佛置身于云上了。雾太大,能见度低,只得缓慢驾车前行,又是一段蜿蜒曲折的下山路,地势渐渐开阔,下午6点终于到达香格里拉市区。

朋友早已在市区等候,晚饭喝的还是香格里拉的葡萄酒,好酒,好景,加上朋友的热情,这晚是真醉了。

第二天上午匆匆逛了下独克宗和纳帕海,便继续朝第二站德钦县城进发了。沿途更是曲折难行,要再翻一座山才能到达德钦。由于214国道是云南进藏的必经之路,所以车比较多,大部分是大货车,因为是雨季,自驾游相对少些。

车行驶在山腰的盘山公路上,都不敢转头去看下面的大峡谷,虽不算万丈深渊,我怕看了就没勇气开车了。

到达德钦县城已是下午6点,当地的朋友为我们安排好住处,便带我们逛了下小小的县城。县城真小,商业气息也不浓,所有建筑分布在一条狭长的山谷里。

第二天上午,在朋友的带领下,我们沿214国道驱车前行二十多公里,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之一布村。

这是一个地处澜沧江东岸的藏族村子,江边种植着大片的葡萄,除了葡萄,几乎没有其他农作物。这个季节离葡萄成熟尚早,只见郁郁葱葱的一片。我们站在高处望去,澜沧江水从葡萄园下蜿蜒流过;两岸向阳的山坡上,那独具特色的藏族民居村落、古寺镶嵌在峡谷边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葡萄园里,葡萄园边白色的佛塔上悬挂着的经幡在江风的吹拂下,不断发出“哗啦”的声响;葡萄园的上面,原始森林簇拥着从海拔5500米的地方下延至海拔2700米的森林地带长达8公里,再上面,就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纬度、低海拔的现代冰川——明永冰川和若隐若现的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

我虽然没有到过法国的波尔多葡萄谷,也知道那里的葡萄园很美丽,但同时拥有梅里雪山、白马雪山、明永冰川和澜沧江梅里大峡谷、藏族村庄——如此自然的人文风光的葡萄园,也是世间不多见的呀!称之为世间最美的葡萄园也不为过。

朋友带我们来到了据说是酿酒最好的藏民家里。主人非常热情,知道我们的来意后,立即从酒窖里取了些葡萄酒,让我们尝尝。这次的酒果然不同,爽口、清新,甜而不腻,果香沁人心脾,主人告诉我们这是冰葡萄酒。

神奇美丽的土地,孕育的葡萄肯定是很神奇的。布村的藏族同胞种植的葡萄就是一种很神奇的葡萄,它是用来酿造冰葡萄酒的原料,这里也是亚洲目前少有的冰葡萄酒原料种植、酿造的冰酒庄!这里的葡萄园每天与雪山、冰川和神秘的经幡相伴。白天,它们吸吮着卡瓦格博吹来的清凉雪风;夜晚,沐浴着高原的月色。可谓是每天都在采纳梅里雪山的灵气,聚纯洁的雪域高原的日月精华。每年8月初葡萄就成熟了,但布村葡萄园里的葡萄那时不采摘却要让果实一直挂在枝头。冬天来了,冰雪覆盖了大地。葡萄就这样一直悬挂在枝条间经过一次次的冰冻,渐渐地浓缩……冬天再采摘时,那红玛瑙色的葡萄粒上竟然还带着晶莹的冰渣。这时的葡萄表皮虽然已经萎缩,但果实却依然健康富有汁液且十分香甜,破碎后的糖度达到了35度以上,这就是用来酿造冰葡萄酒所需的优质原料!

我们本想目睹下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可我们来的不是时候,葡萄还未成熟,要想看酿造过程要10月以后呢。

离开布村,开了快两个小时的车才到达茨中。

一百多年前,在西藏地区传教受到了挫折、被驱逐出境的西方传教士们带着圣经和葡萄籽离开西藏沿着古道顺江而下,来到了云南省德钦县的澜沧江畔这个位于神山脚下的藏族村子——茨中村。

在这里,奔腾不息的澜沧江水从村子的脚下流过,村口,一条小溪从雪山上奔流而下,穿过村子汇入了澜沧江。村子边小桥流水,村中绿树簇簇,村舍影影绰绰,炊烟袅袅。村子的中心地带,一座古老的欧式建筑物肃然地耸立着,这就是那座建于1905年、有着各种神奇传说的中西合璧的茨中教堂。教堂坐西朝东,面临澜沧江,由门庭、院落、生活房、礼拜堂、花园和葡萄园等组成。整个建筑呈十字架形状,主体为法式(哥特式)的建筑风格,整体成十字形,教堂的最后一道拱形门上面用拉丁文、藏文和东巴文装饰而成一道拱形门头,这样独特设计的意思是欢迎劳累了一天的人进来。

俯瞰茨中,郁郁葱葱的神山脚下散落着民房。

茨中的山坡上到处种满了葡萄,这种叫做"玫瑰蜜"的葡萄在法国本土已经绝迹,但在云南偏僻的深山中依然生长良好。家家户户都有制作葡萄酒的器具。老百姓从传教士那里学会的葡萄栽种和酿酒技术承袭至今,村里每年酿制的葡萄酒由酒商包装后运到市场上销售。

在茨中村,朋友介绍我们认识了吴公底。他现在是茨中教堂的管委会主任,还会用古老的法国传统酿酒技艺酿造干红葡萄酒。1997年8月,他先是从曾在茨中教堂当过修女的小姨妈德利撒那里,学到了一套法国传教士传授的酿酒技术,后来他又将这项古老的酿酒技术传授给了村里的村民们。

坐在吴公底家贴有耶稣圣像的堂屋里,当我一说起葡萄酒文化的话题,他的脸上顿时堆满了开心的笑容。

“想不想尝尝我酿的葡萄酒?”

“想呀,我们从几百公里外的丽江来到这里,不就是为了探寻这个有着神秘色彩的葡萄酒吗?”

吴公底呵呵地开心笑着走到一个大瓦缸前,用一个大木碗舀了满满一碗呈红色、散发着醉人醇香的葡萄酒,端到我面前,我接过来喝了一口,那酒的味道、口感果然美不可言,从酒里能喝出乡土的气息、生活。

他边忙碌着边向我们介绍,法式的传统酿造葡萄酒共有破碎、发酵、过滤等工序,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现在存放的这些葡萄酒3天要放一次气,12天后进行发酵的工序将葡萄皮渣捞出来;再存放2周后进行第2道过滤,目的是吸出酒液除掉罐底的渣子;再过2周后进行第3次过滤;经3次这样的过滤后,再用纱布过滤,然后满罐密封6个月后,酿造的葡萄酒就可以喝了。以上的这些工序除了要精心操作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好发酵期间的温度,温度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一般在 18℃为最佳。这样,酿成的葡萄酒才醇美。

我们这次看到的只是当地的一些土酿酒作坊,据了解,2015年全国葡萄酒果酒行业协会年会曾在德钦召开,法国酩悦轩尼诗公司、香格里拉酒业、梅里酒庄也在最近几年相继落户德钦,未来几年,梅里雪山或许会像宁夏、山东一样成为著名的葡萄酒产区。

感谢新华村的朋友,感谢香格里拉的朋友,感谢德钦的朋友,在他们的热情款待和帮助下,我们的行程才能如此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