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拥抱区块链,是交易的击鼓传花还是真正的Killer DAPP?

很多游戏玩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心爱的游戏因为运营商或者开发商等种种原因,导致公司破产,游戏被迫下线。或者因为某个游戏久久不更新配套设施,场景道具不主动升级,导致玩家玩腻想要卸载,那么玩家就不得不放弃在游戏中的所有资产。


在传统的桌游和手游中,开发商赚取利益的一个相同点就是,玩家充值法币来购买或换去游戏道具,也可称为游戏中的虚拟资产。但开发商为了鼓励更多的新玩家,很容易导致游戏中的虚拟货币的通货膨胀,通常情况下,一个游戏账号中所有资产的实际价值往往是低于玩家的投入的。

而且,在玩家或主动或被迫离开游戏后,那么关于玩家在这个游戏中积累的一切资产也将永远的停留定格在那个游戏中。


游戏+区块链,理论上可以去中心化制定游戏规则,去中心化存储虚拟资产。因此,区块链游戏被广泛认可最有可能先落地。

然而,不难发现,一些挂着游戏+区块链头衔的存在,玩法简陋,本质还是交易的击鼓传花。


今年4月,腾讯官方公布了首款区块链手游《一起来捉妖》,该游戏使用了AI图像识别技术、LBS以及区块链技术。

9月6日,网易旗舰武侠游戏《逆水寒》正式上线了“伏羲通宝”,是一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生成的道具。游戏介绍,每一位参与开采的玩家,都可以获得一个由徽宗御赐的采矿许可证,即大家的区块链地址),而且这个许可证是独一无二的。玩家的在线时长与游戏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算力,每天根据所有服务器玩家的总算力进行结算,瓜分掉5万枚伏羲通宝。游戏共1.63亿枚伏羲通宝,其中7630万枚可供玩家开采,每天固定产出5万枚,每两年产量递减50%。


回顾区块链游戏的各个阶段:

1.0时代:

时间:2017年11月到12月

主要玩法:收藏+交易

2.0时代

时间:2017年12月到2018年1月

主要玩法:类Ponzi

代表作:Etheremon

3.0时代

时间:2018年1月

主要玩法:固定售价、强制涨价的hot potato模式

4.0时代

时间:2018年2月

主要玩法:多种机制结合

代表作:World.Mycollect,Cryptocities


纵观市场中的这些案例,不难辨别出区块链游戏的优缺点。

优点:

信任度高:通过开源合约可快速建立信任,过程透明,信息对称。

公正性有保障:数据无法篡改,游戏规则不变更。资产属于玩家个人,玩家的资产不会随游戏的衰落而流失。

社区属性极强:区块链本身自带较强的交易和社区属性。

缺点:

交互无法及时:区块链交易存在等待时间和拥堵是不确定的,玩家之间的交互无法做到及时。

发送指令费用较高:每次发送指令都需要消耗GAS。

开发环境不成熟:区块链游戏目前仍处在萌芽阶段,仍需要开发探索。


那么结合了区块链的游戏有什么竞争价值?

1.游戏资产归属所有权归玩家

结合了区块链的游戏,玩家在游戏中的资产归自己所有,无论是积分、道具还是武器,不再归开发商所有,而是可以归属到玩家的区块链地址下面,

2. 游戏资产具有流通性

游戏内的资产也不只局限于这一款游戏内部进行流通,游戏资产可以随时随地交易,“道具上链+移动钱包”可以实现两个用户随时随地在线上线下进行。未来还有可能实现跨IP跨游戏类型的场景交易。

有一款游戏叫CryptoCuddles,是基于加密猫的猫咪战斗游戏,玩家用自己的以太坊地址登录,游戏就会自动获取到该地址下所有的加密猫咪,角色来自于加密猫,只有战斗逻辑来自于CryptoCuddles本身。

那么,游戏拥抱区块链,到底是为了游戏好玩程度和用户体验的提升,还是交易的击鼓传花呢?也许游戏是区块链行业最快落地的行业,那么未来市场的发展,将会定义区块链+游戏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