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錯過遺憾!

山西是一個多民族分散雜居的省份,其八大文化品牌為:“華夏之根、黃河之魂、佛教聖地、晉商家園、邊塞風情、關聖故里、古建瑰寶、太行神韻”。“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是對山西旅遊資源的概括。山西被稱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境內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築物佔全國的70%以上。古人類文化遺址、帝都古城、寶剎禪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畫、古塔古墓、佛道聖地、險堡關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蹟等,從北到南,構成了山西古今兼備的人文景觀。至2013年底,山西省存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2處。忻州五臺山為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大同雲岡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晉中平遙古城是現存三座古城之一;運城解州關帝廟是規模最大的武廟。皇城相府、喬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莊園、申家大院、孟門古鎮、孔祥熙故居等為山西的民居代表。

1、佛教文化類——五臺山、雲岡石窟、懸空寺。

五臺山: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中華十大名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位於山西省忻州市,總面積592.88平方千米。《名山志》載:“五臺山五峰聳立,高出雲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共處的佛教道場。截至2017年,五臺山有寺院47處,臺內39處,臺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南山寺、黛螺頂、廣濟寺、萬佛閣等。

雲岡石窟:雲岡石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在這綿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幾米,小至幾公分,巨石橫亙,石雕林立,蔚為大觀。他們有的正襟危坐,栩栩如生,有的載歌載舞,神采飛揚,或擊鼓或敲鐘,或手捧短笛,或懷抱琵琶,悠然自得,笑迎遊人。這些佛像、飛天、贊助者、供養人的面貌和衣飾上,都留有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這些佛像與樂伎刻像,還明顯地流露著異域色彩。在我國傳統雕刻藝術的基礎上,吸取、融匯了印度犍陀羅藝術及波斯藝術的精華,這是我國古代人民創造性勞動的智慧結晶,也是他們與其它國家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懸空寺:懸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以如臨深淵的險峻而著稱。建成於公元491年,是中國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懸空寺是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恆山十八景中“第一勝景”。懸空寺距地面高約50米,懸空寺發展了我國的建築傳統和建築風格,其建築特色可以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懸空寺面對恆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巖、下臨深谷、樓閣懸空、結構巧奇。懸空寺共有殿閣四十間,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樑為基,巧借岩石暗託樑柱上下一體,廊欄左右相連,曲折出奇,虛實相生。寺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壯觀”二字,是唐代詩仙李白的墨寶。

2、晉商文化類——平遙古城、喬家大院、王家大院、常家莊園

平遙古城: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平遙縣內,被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國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的兩座古城市之一。 2015年7月13日,平遙古城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點。平遙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後,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平遙城內的重點民居,系建於公元1840~1911年之間。民居建築佈局嚴謹,軸線明確,左右對稱、主次分明、輪廓起伏,外觀封閉,大院深深。精巧的木雕、磚雕和石雕配以濃重鄉土氣息的剪紙窗花、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集中體現了公元14至19世紀前後漢民族的歷史文化特色,對研究這一時期的社會形態、經濟結構、軍事防禦、宗教信仰、傳統思想、倫理道德的人類居住形式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是迄今漢民族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

喬家大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文物先進單位,國家級青年文明號,山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喬家大院又名在中堂,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始建於1756年,整個院落呈雙“喜”字形,分為6個大院,內套20個小院,313間房屋,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三面臨街,四周是高達10餘米的全封閉青磚牆,大門為城門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傳統民居建築風格的古宅。喬家大院是一座雄偉壯觀的建築群體,設計之精巧,工藝之精細,體現了中國清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相當高的觀賞、科研和歷史價值,是一座無與倫比的藝術寶庫,被稱為“北方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之說,名揚三晉,譽滿海內外。

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處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距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35公里、介休綿山4公里。王家大院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餘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4A級景區。 高家崖、紅門堡東西對峙,一橋相連,皆黃土高坡上的全封閉城堡式建築。外觀,順物應勢,形神俱立;其內,窯洞瓦房,巧妙連綴。博大精深壯觀,天工人巧地利。於貌似千篇一律中千變萬化,在保持北方傳統民居共性的同時,又顯現出了卓越的個性風采。總的特點是: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氣勢宏偉,功能齊備,基本上繼承了我國西周時即已形成的前堂後寢的庭院風格,再加匠心獨運的磚雕、木雕、石雕,裝飾典雅,內涵豐富,實用而又美觀,兼融南北情調,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常家莊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被稱為“儒商世家”的榆次東陽鎮車輞村常氏家族的宅院建築群。始建於乾嘉年間,後多次修繕,佔地60萬平方米,有房屋4000餘間、樓房50餘座、小園林13處,建築佔原車輞村的一半。1947年,因戰爭被毀多處,後得到修復。家莊園目前開放為原常家莊園遺存的半條街,共計12餘萬平方米,不及原面積的1/4。其中宅院4公頃、園林8公頃、附屬房屋3公頃,莊牆12公里,形成一山、一閣、兩軒、四園、五院、六水、九堂、八貼、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的格局。

3.尋根祭祖類——大槐樹、堯廟等

大槐樹:大槐樹,又叫洪洞大槐樹,位於洪洞縣城西北2公里處。這株主幹粗壯、枯枝杈椏、溝壑遍身的古木,就是古大槐樹。“問我祖先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鸛窩。”

堯廟:堯廟位於臨汾市秦蜀路南端,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臨汾史稱平陽,《尚書》載"堯都平陽"。司馬遷《史記》雲:"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足見華夏文明自堯始。壇廟建築是傳統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築,充分體現了中華作為農業民族文化的特點。壇廟建築的佈局與構建原構與宮殿建築一致,只是建築體制略有簡化,色彩上也不能多用金黃色。 堯廟現佔地5.33公頃,主要有山門、五鳳樓、堯井亭、廣運殿、寢宮等古建築群,以及距今已1600餘年的漢代奇樹柏抱槐、柏抱楸、鳴鹿柏、夜笑柏等景觀。

4.山西山水類景點——太行山大峽谷、綿山、恆山、壺口瀑布、珏山、蘆芽山等

太行山大峽谷:太行大峽谷風景區地處晉豫兩省交界,橫亙於林州市西北部,海拔800-1736米,相對高差達1000米以上。2012年10月31日,國務院發佈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獲批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16年10月13日,國家旅遊局公示河南省安陽紅旗渠·太行大峽谷成為五A級國家級風景區。規劃以五指峽、龍泉峽、王莽峽三大峽谷為主線,開闢紫團洞、雲蓋寺、水妖洞和真澤宮四大景區。共有峽景、水景、山景、石景、樹景、林景和名勝古蹟景觀44處,景點 400餘個。有綠浪滔天的林海,刀削斧劈的懸崖,千姿百態的山石,如練似銀的瀑布,碧波盪漾的深潭,雄奇壯麗的廟宇,引人入勝的溶洞,令人神往的傳說。景點有實有虛,有明有暗,有光有色,有奇有險,巧奪天工,使公園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珠聯璧合,相映成趣。

綿山:綿山風景名勝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山西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清明節(寒食節)發源地,綿山風景名勝區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嶽山的一條支脈。在綿山風景名勝區建築群體中宗教建築有殿廟、宮觀;園林建築有亭、臺、樓、閣、軒、廊、榭、牌樓;古留遺蹟建築有古營門、城池、營寨等,可為古建築博物院(園)。綿山風景名勝區有14個大景點,360餘個小景點:人文景觀:龍頭寺、龍脊嶺、李姑巖、蜂房泉、大羅宮、天橋、一斗泉、朱家凹、雲峰寺、正果寺、介公嶺;自然景觀:棲賢谷、古藤谷、水濤溝。

恆山:恆山,亦名“太恆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嶽。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米。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里。北嶽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標誌,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1982年,恆山以山西恆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壺口瀑布: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是中國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 。黃河奔流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瀑布上游黃河水面寬300米,在不到500米長距離內,被壓縮到20-30米的寬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從20多米高的陡崖上傾注而瀉,形成”千里黃河一壺收”的氣概。

珏山:珏山位於晉城市區東南13公里處的丹河南岸。主峰海拔973米,珏山風景素以險峻、雄奇馳名,古有“晉魏河山第一奇“、“小華山”、“小武當”之美稱,其勢之凌崢,確可與華山的奇偉峭險,武當山的秀媚風光相媲美。“珏山吐月”為晉城四大名勝之一。

蘆芽山:

蘆芽山系管涔山的主峰,位於山西寧武、五寨、岢嵐縣境內,五寨縣城東南26公里處,屬呂梁山脈,“西接岢嵐,東帶寧武,南連靜樂而雄踞五寨”。蘆芽山,因形似一“蘆芽”而得名,海拔2739米,是高山峻嶺中挺拔的一座雄峰,恰似一尊巨人手擎利劍直插雲霄。這裡峰巒重疊,簇擁大小 200多座山峰,溝壑縱橫,崖溝跌宕,溪水淙淙,有大小瀑布30餘處。山峰尖峭,怪石嶙峋,林木茂密。每有云霧縈繞,雄峰兀突,如同青翠的蘆芽“破土而出,生機勃勃,鮮嫩欲滴,引人入勝。雨後日出,蘆芽墨綠色的山體,還會變換出一種火紅的色彩,五彩斑斕的“蘆芽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