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化”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阴差阳错”与“既定方针”

早在一个月前(8月13日),央视体育频道某记者曾在其微博称:中国体坛将有重磅消息,事关乒乓球队,要等亚运会后才会官宣。如今亚运会闭幕已有两星期,却并无重磅消息正式官宣。只有《扬子晚报》报道了蔡振华已于8月中旬离开体育总局,调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蔡“出局”(离开体育总局)的报道来自金陵而不是京畿,多少有些滑稽,这意味着历时15个月国乒“扁平化”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苟仲文局长上任后的改革思路,各协会主席应由各个项目的明星运动员来担任,实行“扁平化”管理,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如姚明出任篮球协会主席、申雪出任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主席、王海滨出任击剑协会主席等等。

总局领导与国乒前总教练刘国梁也有过沟通,希望刘出任中国乒协主席一职,不料却阴差阳错,二人失之交臂,还酿成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体坛风波,令人扼腕叹息。

——去年8月,一篇《苟仲文曾有意让刘国梁任乒协主席,专门找其沟通》的长篇博文曾在网络发表,既然一直未见双方出面澄清(辟谣),看来所述内容基本属实。

究竟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恐怕是“选边站队”没有达成共识。

据知情人士透露,刘月半作为蔡振华的弟子,觉得领导这一安排着实尴尬。当时的他,除了有点“拽”(国乒的成绩有目共睹,能把我咋滴);颇有点“饿死事小,失(变)节事大”的味道。

还有点“幼稚”。运动员出身的刘月半大概“占山为王”惯了,偏偏“不识抬举“,忽视了权力的能量。

同样赋闲在家,可他又做不到像孔令辉那样“心如止水”。

2017年终总决赛,他给前线的王皓打电话,一时间“电话遥控指挥比赛”传得沸沸扬扬。虽然乒协公开替他圆了场,“刘国梁作为乒协副主席,关心支持乒乓球队是非常正常的。近期网上有人把总决赛樊振东夺冠归结一两人身上,是与事实严重不符的。有人放言乒协要调查此事,更是无中生有”,却毫不难掩内中的不爽。

他还多次接受媒体采访,就解决乒乓球目前面临的发展瓶颈,应对来自日本年轻选手的挑战,如何让中国乒乓球发扬光大,让球员在职业化道路上实现自我价值等等,谈了自己的想法。他说他才42岁,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希望能继续为乒乓球事业贡献力量。

还是念念不忘,何必当初有些“鲁莽”。不过,估计后悔的不止是月半这一方。

现在,随着蔡振华离开体育系统,乒协主席的位置腾出来了,有传言说会把刘国梁的“副”字去掉,因为他懂乒乓而且愿意奉献。“专业人”做“专业事”,既是众望所归,也符合体育总局的改革大方向。

不过细想想还是希望不大。领导又不是奶牛(或肉牛),有反刍功能,会把吐出来的饲料再咀嚼一番然后重新咽下。

其实,无论总局领导与刘月半是否“阴差阳错”,蔡振华终究得出局(离开体育总局),因为这才是“扁平化”改革的既定方针。

自蔡氏“二次创业”以来,国乒持续辉煌已历时20余年,毕竟底蕴深厚,懂球的又不止是胖子一个人,无论由谁扛旗都不会王朝坍塌。或许,这就是上峰“以刘换刘”的底气。

尽管自媒体曾善意或恶意地大肆渲染国乒的没落,并勾起了部分球迷的强烈共鸣,但这终究是谎言,立不住脚。

现在距离东京奥运会还有两年,一直引以为豪的乒乓球依然值得关注。乒乓球不会像羽毛球,甚至女排那样出现明显的波动。这不仅是因为我们信任刘国正,同时也是在感谢刘国梁,以及他的前辈蔡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