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公选,什么是遴选?二者有什么共同点、区别、意义?

什么是公选?

公选,即公开选拔,全称是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公开选拔面向社会进行,而竞争上岗在本单位或者本系统内部进行。通过竞争,让选人、用人在阳光下运行,为百姓选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

什么是遴选?

遴选释义:慎重选择、严格选拔、优中选优之意(出处:一介之任,必欲因能;讲艺之臣,犬为遴选。——王安石《辞男雱说书札子》)。

指当今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公务员遴选,全称公务员公开遴选,指市(地)级以上机关从下级机关公开择优选拔任用内设机构公务员。

共同点:

公选和遴选的共同点在于,都是在社会上选,而且报名的人必须是有公职的。比如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或者国企人员,一般来讲社会上的企业人员是不允许报名的,如果能报就不叫公选和遴选了,那叫公务员考试。

区别:

公选一般是升职选拔。比如,拿出个处长的位置,给大家考,科长考上了就是处长,就是提干了。

遴选是公务员队伍内部竞争性转任和选拔,是公务员队伍中“二次择优”的制度创新,建立起纵向跨机关层级、横向跨部门(系统)的交错式选人用人渠道,对实现中央机关公务员队伍中的领导来自基层、干部出于基层,优化公务员队伍的结构有重要作用,从干部结构上保证党政领导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遴选分为中央遴选和地方遴选,分别在每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考试,考试内容一般有笔试和面试,偶尔还有加试。

各自的意义:

公选打破了以往干部选拔的黑箱和灰箱模式,提高了干部选拔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扩大了干部选拔的视野,有利于选拔人才,有利于优中选优;有效地防止了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腐败现象;打破了论资排辈现象,有力地调动了广大公务员和其他领域管理人才的积极性;有利于克服家长制、任人唯亲等弊端,克服许多地方和单位在选人用人中以人划线、搞团团伙伙的痼疾;有利于公务员树立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公平意识和竞争意识,这些对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具有深远的影响。

遴选中央机关从基层公开遴选公务员主要是解决党政领导机关干部队伍来源比较单一、经历比较简单、素质结构不尽合理等突出问题。过去不少机关干部是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直接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三门干部是指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进了机关门的新公务员。家门——校门——机关门,这是目前中国不少新公务员的就业线),他们的素质和潜能俱佳,但离基层较远,离群众较远,缺乏实践锻炼与基层经验,难以深层剖析理解当今中国民生和社会实际,而遴选公务员可以有效解决中央国家机关中这一短板和不足。

同时,遴选还在于探索建立一条基层公务员的选拔培养链,这对畅通基层公务员的“上行通道”非常重要,通过遴选,乡镇(街道)公务员都可以直接到中央任职,实现五级连跳,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