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眼計劃」 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

近日生態環境部啟動了

“千里眼計劃”

這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

天上飛的衛星遙感

地上不能跑的監測微站

還有能跑的移動式監測設備

後期也可能加入這個戰隊

三支隊伍齊衝鋒共陷陣

解決環境監測戰場大

戰鬥人員少的問題

形成天地一體化的陣勢

指揮部當然是設在北京

這個計劃不是靠陣勢大

而是靠定位準來取勝

戰術是將“2+26”城市

劃分成3千米×3千米的網格

不多

粗略算起來也就3萬6千多個吧

支撐“千里眼計劃”的是

各種高科技技術手段

衛星遙感反演技術

遙感圖像識別技術

多源數據融合技術

以及很多很多數據的集成

衛星遙感數據

空氣質量監測數據

氣象再分析數據

在線監控數據

舉報和排查數據

然後鎖定點位濃度超過50μg/cm3

且高於周圍3公里濃度均值10%

且高於10μg/cm3以上

尤其是長期出現或反覆出現的

鎖定3千米*3千米的網格

確定報警點位,啟動報警

還沒完呢

綜合考慮濃度、氣象、相對位置等

評估周邊小網格對報警點位的貢獻度

篩選出貢獻較大的小網格

生成實時報警區域

最終將異常區域鎖定在

500米*500米的小網格

這下夠精確了吧

鎖定異常區域然後呢

每月對熱點網格進行綜合評估

選出各城市PM2.5月均濃度最高

同比去年PM2.5濃度改善情況最差

以及環比上月改善情況最差等

三類熱點網格作為預警網格

進行通報

對1年內連續3次被預警

或累計6次被預警的熱點網格

採取公開通報、派駐工作組

和公開約談網格所在縣

(區、市)政府負責人等

督促地方解決問題,改善環境

2017年已經開展了試點

試點以來

滄州市PM2.5平均濃度顯著下降

試點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熱點網格還應用於

2017年大氣汙染防治強化督查

為督查提供了技術支持

每天向督查組推送報警小網格

督查組檢查

後方隊伍根據檢查反饋結果

對報警網格PM2.5濃度

進行監測評估

如不再報警視為檢查準確

如仍然報警則要求再次檢查

那就找負責人——網格長